上下五千年历史真貌_心缘【完结】(77)

2019-03-10  作者|标签:心缘

  《汉书》第一次创立了《百官公卿表》和《古今人表》。《汉书》的志更是被后人所重视。《汉书》首创了《刑法》、《五行》、《地理》、《艺文》。

  东汉的另一部史学著作是荀悦 (148~209)写的《汉纪》,是一部记载了西汉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卷。荀悦撰写该书主要是对《汉书》剪裁删润, 去繁就简, 所以内容基本不出《汉书》范围。《汉纪》的贡献,在于它继《chūn秋》和《左传》之后,再次采用编年体方式,成为与纪传体并重的两种基本的史书体裁。

  * 语言

  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成书于东汉,作者是许慎。这部书奠定了中国古代字书的基础,为后世了解中国古代文字做出了重要贡献。

  《说文解字》原书十四篇,叙目一篇。正文以小篆为主,收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又古文、籀文等异体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字,解说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该书改变了周、秦至汉的字书的编纂方法,即将所收字编为四言、七言韵语的形式,首创了部首编排法,分为五百四十部。

  许氏又总结了以前的“六书”理论,开创了有系统的解释文字的方法,先解释字义,次剖析形体构造,再说明读音。剖析字形的方法,是以前字书所未有的。该书对古文字、古文献和古史的研究都有重大的贡献。

  该书在流传中,屡经篡改,今本为宋徐铉所校定,与原书颇多出入,徐氏将每篇分为上下二卷,共三十卷,收九千四百三十一字,重文一千二百七十九字,解说十二万二千六百九十九字。后世学者以研究《说文》为专门的学问,给它作注的有数十家,以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句读》、《说文释例》和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最为著名。

  艺术

  * 绘画和雕刻艺术

  东汉的绘画成就很高,汉画像石通常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当时官僚富户常用石材修建坟墓或祠堂,在石材画像上進行雕刻,一般称之为画像石。画像石的题材丰富,有渔猎、耕织、宴餐、作战、伎乐、舞蹈等场面,以及许多历史故事。近些年南阳出土的汉墓中就有汉画砖石、汉墓壁画、汉代雕塑。内容主要是以生活为题材的,也有反映神仙世界的。东汉画工种类很多,在邓后的诏令中,曾提及画工三十九种。

  以2003年考古学家在陕西省定边县汉墓发现东汉“虎舞剑,犬弹琴,蛙獭对饮话家常”的充满“大同”思想的壁画为例。壁画色彩鲜丽,线条流畅,技法纯熟,构图简洁谐整。在高约2米、宽约1.8米、深约3米的墓窑内,正面是表现主人生前生活、财富状况的农耕、狩猎图,东面是体现主人身份地位的出行图,顶部是二十八宿星象图。西侧图内容最丰,描述主人死后進入仙境,西王母瑶台宴饮,舞者、歌者、奏乐者,皆为虎、豹、犬、龙、野猪等shòu,连青蛙、水獭也闲坐对饮密语。万物同乐,人shòu相谐,画中主人乘着犹如观光电梯般的透明载体。

  在雕刻方面,技法也十分成熟。汉灵帝时铸有四大铜人立于关门外,又铸四大铜钟,各重二千斤,悬于宫殿之前。2004年在天津蓟县小毛庄墓群发掘的砖石结构的东汉大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具有极高考古价值的石刻和彩绘。墓室入口处均有石质门楣。门楣两侧都有图案,一侧系用减地浮雕的刻法,汉代“青龙”、“白虎”等依稀可辨;另一侧则用线刻手法雕刻出禽类动物图案,并涂有彩色涂料。

  * 音乐

  东汉时期的音乐风格承继于西汉。在河南南阳出土的汉画中,有乐舞百戏图,反映了当时的音乐舞蹈情况。

  乐器方面,东汉保留了西汉的竽、瑟、琴。筝是东汉末发展起来的乐器。筝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的秦,但那时是种粗糙而不入耳的乐器,西汉时其地位并未改变。东汉末,筝的形制由半截音箱改为通体音箱,和琴一齐向瑟靠拢。改進了的筝立即成为重要乐器,因为它比瑟小,音区比瑟高,出音脆亮,演奏技巧又比瑟简单,于是逐渐替代了瑟。竽、瑟为主的乐队又变而为竹、笛、筝为主了。它为魏晋时期音乐的高度发展打下了基础。

  东汉时期的舞蹈与西汉相仿,大多出现在宴饮场合这些舞蹈称为“杂舞”。为杂舞伴奏的乐队是huáng门鼓chuī。其主要乐器有建鼓、竽、瑟、箫(排箫)、埙,外加钟、磬。

  西汉时发展起来的音乐形式“鼓chuī乐”,在东汉时仍采用。“huáng门鼓chuī”也是一种鼓chuī乐,演奏汉代皇帝飨宴群臣的“食举乐”,并奏杂舞曲。

  * 服饰

  西汉时冠服制度大都承袭了秦制,到东汉时,才正式确立下来。

  汉朝的衣服,主要包括袍、襜褕﹝直身的单衣﹞、襦﹝短衣﹞、裙。因为汉代织绣业十分发达,所以有钱人家穿的是绫罗绸缎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长裤,贫穷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汉朝妇女的衣裙是两件式,样式也很多,还有长袍,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具体来说,男子的官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礼服:汉朝的祭祀礼服,承袭了秦代的废除“六冕”,以一种冕服为祭天地明堂的礼服的办法。

  冕冠服:是最尊贵的祭祀礼服,是天子及三公诸候、卿大夫祭天地明堂之时穿的。

  长冠服:是夫子和执事百官,用在祭宗庙及各种小祀,如五岳、四渎、山川、社稷等典礼时穿的。

  委貌冠服:相当于周代的冠弁服。为公卿诸候大夫行大she礼于辟雍的时候穿着。

  皮弁冠服:这种冠服为大she礼时,执事者穿的,衣裳为缁麻衣,皂领袖、素裳。

  朝服:自秦开始以袍作为朝服,汉代从皇帝到小吏也都以袍作为朝服,也是主要常服,亦即是深衣制的袍服,不过因为不同身份的人戴的冠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汉代的朝服,服色是随着五时色,即chūn青、夏朱、夏huáng、秋白、冬黑。朝服均是衬以告缘领袖的中衣。

  而女子的正式服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庙服:相当于周代的祎衣,是女子礼服中,地位最尊贵的一种。是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拜谒祖庙时穿的服饰,颜色是皂下。

  蚕服:相当于周代的约鞠衣。每年三月,皇后帅领公卿诸侯夫人参加蚕礼时穿的。

  朝服:自二千石夫人以上至皇后,皆以蚕衣为朝服。

  科技

  * 天文学

  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并且著有《灵宪》和《算罔论》。

  张衡的候风地动仪,是一件震烁古今的伟大发明,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铸成于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后汉书?张衡传》中留下了一段有关候风地动仪的简要记载。

  地动仪内部结构jīng巧。仪器内底部中央,立有一根倒立惯性震摆,它的作用和现代地震仪的重锤一样。围绕都柱设有八组与仪体相连接的杠杆机械即“八道”,“八道”与在其上的八条垂龙龙头上颌接合,代表着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八个方位。遇有地震,震波传来,“都柱”偏侧就会触动龙头的杠杆,使该方位的龙嘴张开,铜球落入蟾蜍口中,发出响动声,告诉人们将要地震的方向。即谓“一龙发机,而匕首不动。寻其方向,乃知震之所在。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77/35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