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历史真貌_心缘【完结】(76)

2019-03-10  作者|标签:心缘

  *瘟疫连年爆发与东汉的灭亡

  虽然董卓被杀,但汉家天下却已然大乱,全国处于各种势力割剧混战的局面。

  公元192年6月,原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攻入长安,杀死执政大臣王允。至此,汉献帝又成为李、郭二人控制的傀儡。公元195年3月,李傕与郭汜发生内讧。在混战中,汉献帝于公元196年7月被李傕部将杨奉劫持逃回已经残破不堪的洛阳。

  这时,一代枭雄曹操已占据衮州,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公元196年8月,被献帝封为镇东将军的曹操来到洛阳,劝说献帝离开洛阳,迁都至曹操自己的地盘许都(今汉南许昌市东)。这样,献帝便又成为曹操的傀儡。曹操将献帝迎至许昌后,他自任司空兼车骑将军,操纵朝政。公元208年,曹操又罢去三公,改设丞相、御使大夫,并自立为丞相。

  献帝刘协不甘心做曹操的傀儡,曾多次试图诛杀曹操,摆脱受人操纵的局面,无奈刘协自幼受制于人,没有实权,加上才智远不及曹操,因而终其一生也没能摆脱曹氏,拯救即将倾覆的刘氏王朝。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相继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割据势力,征服乌桓贵族,将中国北方统一于他的势力范围。公元213年,曹操bī汉献帝封自己为魏公,不久又封为魏王。曹操又把自己的女儿立为汉献帝的皇后。

  当此之时,刘备和孙权在南方崛起,与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东汉从外戚与宦官gān政以来,由于政治黑暗,乱杀无辜,因此发生了多次大疫。公元119年(安帝时),会稽(绍兴)大疫,公元125年,洛阳大疫;公元151年(桓帝时),洛阳大疫,公元167年,全国大疫,公元171年,全国大疫; 公元173年(灵帝时),全国大疫,182年,全国大疫。

  特别到东汉末年,政治更为黑暗,兵戈扰攘,天下乱离,军阀割据一方,连年混战,民弃农业,都市田庄多成荒野,人民颠沛流离,饥寒困顿。各地连续爆发瘟疫,尤其是洛阳、南阳、会稽等地疫情最为严重。汉献帝建安年间,发生了多次疫情。一次又一次的瘟疫流传,使得人们生活悲惨不堪。在公元 217年,全国发生了非常严重的疫情,带给人们的痛苦比以前的疫病更大。

  《后汉书﹒献帝本纪》上简单的谈到这一年发生的大疫,至于这次大疫造成的后果怎样,并没有jiāo待,但从保存在《太平御览》中曹植的《说疫气》一文,足可对这次大疫有详细的了解。曹植说:“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杨茹藿之于,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yīn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也可笑。”疫病为害之惨烈难以想象。当时许多地方连棺材都卖空了,悲泣声弥漫四周,不管你是富人还是穷人都会传染疫病,贫苦百姓无钱来埋葬家人,所以处处都呈现出这样的一副景象:“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jī鸣’。

  这一年曹军在司马朗、夏候惇、臧霸等人的带领下征吴,部队开拔到居巢时,出现了疫情,许多官兵染病不起,部队被迫驻扎下来。时为兖州刺史的司马朗亲自到伤员中巡视,并为他们端药送水,不料自己也遇疾,很快就去世了。

  这场大疫不仅仅在军队中流行,同时也在地方蔓延。在颖川,新上任的太守刚到官不久,疫病就弥漫开了,老百姓死掉的不计其数。在官府中上班的差吏死掉了一大半,太守连升堂办公的人数也凑不齐。雪上加霜的是,这位太守的夫人及儿子都不幸染上了瘟疫,只能想方设法求当时稳居在嵩山的道人刘根治病。

  瘟疫不单单在地方上流行,在曹魏的政治中心许昌也造成了较大的危害。著名的’建安七子”中,除孔融、阮璃早年死去外,其它如徐gān、陈琳、应场、刘桢等都得了疫病去世。当时为太子的魏文帝曹丕在第二年给吴质的书信中,谈到他们几个人时说:“亲故多罗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

  建安二十二年的这场大灾难,绐社会和民众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次年四月曹操在一份诏令中说;“去冬天降疫疠,民有雕伤,军兴于外,垦田损少,吾甚忧之。”说明疫病流传带来的灾难是空前性的。

  瘟疫爆发三年后,公元220年,魏王曹操死后,其子曹丕继为魏王。同年十月乙卯,魏王曹丕自立为帝,废汉献帝为山阳公。东汉王朝历14帝共计196年,至此灭亡。公元234年三月,亡国之君刘协病死,终年54岁,在位31年,葬于禅陵(今河南修武县北),谥号孝献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显赫辉煌的汉帝国至此陨落,中华帝国从此進入分裂时期。

  文化

  马踏飞燕,又称《马超龙雀》、《铜奔马》,青铜制,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0厘米,制作于东汉时期,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从东汉时的文学、艺术、科技,我们可以進一步窥视东汉王朝的面貌。

  * 文学

  东汉时期的文学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发生着变化。前期基本承继西汉文风,辞藻华丽;中期因政治黑暗,士族力量衰弱,文学则陷入低谷,之后渐渐复苏,文风发生转变;后期的文学则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并直接开启了魏晋南北朝文学。

  东汉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即赋、散文、乐府诗。大赋在西汉武帝时已经发展成熟,因此到东汉时难有進一步的发展。于是,各种抒情写物的小赋取而代之,这类小赋多少摆脱了大赋的铺张刻板的格式,意境较为清新。特别东汉末年的乱世的惨况,也为小赋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更注重于自由的抒发情感,宣泄痛苦与苦闷的情绪。

  散文方面,主要是东汉班固所撰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的又一部史学名著,亦是东汉散文的最高成就。东汉后期还出现了对社会现实批判的政论性散文。

  诗歌方面,东汉乐府诗大部分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民间优秀作品。它们的内容,广泛而深入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在当时乐府民歌的影响下,还出现了一些模仿乐府写成的五言诗。这些作品比乐府诗篇幅较长,叙事较曲折。其题材多样,又汲取了乐府的技巧,词句平易动人,意境隽永。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东汉后期的文人五言诗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 史学

  东汉历史学家班固(公元32~92年)所撰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的又一部史学名著,也是这部中国史学的第一部断代史著作。班固花了20多年时间完成了该书的大部分,后由于窦宪事件的牵连,班固死于狱中,《汉书》尚有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完成,其妹班昭与同乡马续将其完成。

  《汉书》纪事起于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迄于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历12世,230年。包括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100篇。内容恢宏,结构严谨,其纪、表、志、传四部分的编排体例与《史记》相差无几。“纪” 和“表”用来叙历出事件和历史進程,“志”述典章制度,“传”写各类人物及少数民族的历史。《汉书》将《史记》中“世家”一体废除。而改“书”为“志”,有意突出“帝纪”对全书的统率地位,增qiáng了“纪”的纲领性,同时“传” 更加充实。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76/35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