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传_龚济民+方仁念【完结】(93)

2019-03-10  作者|标签:龚济民+方仁念

  --------

  ①《巩固人民的光荣,并把它扩展到海南岛!》

  建立新中国大厦的伟大工程需要作多方面的准备,从此沫若即着手积极参与。他出席军管会讨论接收故宫的会议;他阐述文物保管使用原则,痛斥国民党盗运国宝;他参加商讨召开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被选为筹委会主任;他与各人民团体代表协商出席世界拥护和平大会的问题,被推为中国代表团团长,不久又被确定为世界拥护和平大会筹委会主席团副主席。劳其筋骨的时候到了,他比在重庆、上海、香港任何一个地方都忙碌,然而绝不是当“花瓶”,而是以主人翁的态度战斗在各个场合,因而越是忙越觉得生活充实。三月十五日,北平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十里长街红旗烂漫,人们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准备迎接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主要负责人飞抵这未来的京都。下午三时,沫若与huáng炎培、陈叔通、马寅初同坐三号小汽车,随浩浩dàngdàng的群众队伍前往西苑机场。从飞机上走下来的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林伯渠等,一个个风尘仆仆又神彩飞扬,沫若奔过去与他们热烈握手。毛泽东穿着翻领军大衣,细细打量了一下郭沫若,说他瘦了,但jīng神却特别好。沫若微笑着,深情的目光传达了他心中的千百句话语。不一会,沫若等人随同毛泽东阅兵,绕场一周,只见全副武装的十万大军队列齐整,岿然挺立如长城,迫击pào、小钢pào等各种重武器昂首向云天,好不威武雄壮。就在这天夜里,毛泽东在郊外设宴招待知名人士,沫若与huáng炎培等二十余人应邀到席。餐罢谈和战问题,大家聆听毛主席的意见:和谈是有利于大局的,但决不停战,亦决不轻易渡江。①沫若觉得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决策。自此,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迁到了北平,沫若庆幸今后能直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身边工作。

  --------

  ①据《huáng炎培日记摘录》第189页,中华书局1979年1月版。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三月底沫若生平第一次作为中国人民的使者,率代表团赴巴黎出席世界拥护和平大会,他表示将尽全力向全世界传播中国人民的声音。他们转道莫斯科、布拉格,获悉法国政府限制我国代表团入境,经jiāo涉无效,只得留在布拉格。好在四月二十日,世界拥护和平大会在巴黎和布拉格两地同时开幕,沫若即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布拉格会议,与约里奥—居里(1900—1958)、阿拉贡(1897—1982)、法捷耶夫(1901—1956)等人同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二十三日下午,他在大会上的发言从布拉格会场同时向巴黎会场播送,介绍我国人民为保卫和平、反对煽动新的世界大战而与帝国主义作斗争的业绩,呼吁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更紧密地团结起来。恰好这天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南京,消息传到巴黎和布拉格会场,顿时一片沸腾,chūn雷般的欢呼声、bào风雨似的鼓掌声久久不能平息。坐在主席台上的郭沫若更是激动万分,泪如泉涌,他一方面接受各国朋友的祝贺、拥抱,一方面和大家一起不断高呼:“中国万岁!”晚上,在中国代表团住地,室外是数以千计的外国朋友在欢呼“中国!中国!”,室内则是郭沫若与刘宁一、马寅初、徐悲鸿、程砚秋、钱三qiáng等代表团成员在畅谈祖国一日千里的大好形势。夜深了,谁也没有一点睡意,沫若含着眼泪说:“党中央的决策多么英明啊!没想到就在今天把红旗插上了蒋介石的总统府,真叫国际上震惊,使我们中国人民扬眉吐气!”①

  --------

  ①钱三qiáng:《忆我尊敬的长者——郭老》,1982年11月17日《光明日报》。

  这次拥护世界和平大会决定设立常设委员会,郭沫若与法捷耶夫等被选为该委员会主席团副主席,主席为约里奥—居里。会后,布拉格查理大学还授予郭沫若名誉博士学位。沫若心中明白,这些绝不是由于他个人的成就或声望得来的,而是反映了中国人民国际地位的空前提高,因此当代表团的同志们向他表示衷心祝贺时,他一再qiáng调说:“光荣属于党,光荣属于中国人民。”

  四月底沫若从布拉格回国,途中多所逗留,于五月二十五日路经天津,与已经在那儿等候他的立群和孩子们欢聚,一同高高兴兴回到北平。后来在西四大院胡同五号安下了家。

  沫若归国后,正赶上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一会儿往香山毛泽东住所,一会儿去中南海勤政殿,两次筹备会预备会他都到会了。六月中旬,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听取了毛泽东主席的报告,他明确了当务之急在于完成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以便领导全国人民,以最快的速度肃清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力量,统一全中国,有系统地和有步骤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国防的建设工作。沫若代表无党派人士讲话,表示拥护毛主席的报告,将致力于“学会为人民服务,使一切科学、技术与人民生活和实际需要结合起来,这样我们的文化学术工作者,才能对新中国有所贡献”。他是筹备会无党派小组的召集人,在多次小组会上,他“折冲于各位代表之间,灵活地而又坚定地贯彻党的方针和主张”,为日后政协会议的正式召开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①会议闭幕时,他被选为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

  --------

  ①赵渢:《回忆郭老的一些片断》,见三联书店1979年5月版《蛋念郭老》。

  从五月初到六月初,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杭州、武汉、九江、西安、南昌、上海和青岛先后解放。革命形势bī人,各条战线都应当急起直追,作为文坛老将的郭沫若有感于此,特撰短论《向军事战线看齐!》,号召“拿笔的军队,必须向拿枪的军队看齐”,以争取文化战线上的伟大胜利。随即与茅盾、周扬等人着手筹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同时着手筹备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和中国社会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他的脑海里已经浮现出新中国文化、科学、艺术的美好发展前景。

  “让群众大革命的bào风雨chuī得更猛烈吧,让我们的敌人去发抖吧!”这是七月一日晚上,沫若在先农坛公共体育场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冒着狂风bào雨发表演说。①当时各路文化大军已经会师北平。次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开幕了,作为大会总主席的郭沫若,既致开幕词,又作总报告。他高度评价文化战线上这支有力的野战军,过去一直被反动政权分割着,现在终于紧紧团结起来了,今后当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文艺运动的总指标”。他向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的任务是:和全国人民一起为彻底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的人民民主共和国而奋斗;创造富有进步的思想内容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人民文艺,使文学艺术发挥教育民众的伟大效能;扫除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文学艺术的残余势力,批判地接受一切文学艺术遗产,并充分地吸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先进经验。会议期间,他与全体代表一起聆听了毛泽东的讲话和周恩来所作的政治报告,并代表大家说:“我们诚恳的全部接受周副主席给我们的指示,努力改造自己,向人民学习,学习我们所不熟悉的东西,老老实实,恭恭敬敬的学习,热诚地做毛主席的学生。”②在这次文代会上,沫若被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全国委员会主席。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93/11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