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菩提_林清玄【完结】(12)

2019-03-10  作者|标签:林清玄

  值得欣慰的是,生活固有五味,但人只要挺起胸膛的生活着,甘苦酸辛咸总会过去,而这些折磨只是情感的激dàng与波动,不会毁灭一个人真实的本质。对于能勇敢承担生命的人,甘苦酸辛咸只是生命的洗礼,在通过这种清洗时,只要保有觉悟与智慧的心,就会洗出我们更明净的自我。

  吃着桌上几盘气味qiáng烈的菜,使我想到甘蔗、柠檬、苦瓜、辣椒在做着一场:“无情说法”,有时甚至让我迷惑,这些植物是不是人间的苦乐辛酸所感生的呢?

  “无情说法”这四个字多么有味,它说明了我们所遭遇世间的一切因缘,在在处处都在说法,有情无情对我们都有智慧的启发,正如我们见到一朵花的凋谢与一位美女的老去,都得到启示一样。

  “无情说法”在禅宗是十分有名的公案,有一次dòng山良价去请教云岩昙成禅 师,他问道:

  “无情说法,什么人得闻?”

  (无情事物说法的时候,什么人听得到?)

  云岩说:“无情说法,无情得闻。”

  (无情事物说法,无情事物听得到。)

  师曰:“和尚闻否?”

  (和尚听得到吗?)

  云岩说:“我若闻,汝即不得闻吾说法也。”

  (我如果听得到,你就听不见我说法了。)

  师曰:“若恁么即良价不闻和尚说法?”

  (为什么说我听不见你说法呢?)

  云岩说:“吾说法,汝尚不闻,何况无情说法也。”

  (我说法,你都听不见了,何况是无情事物对你说法呢!)

  dòng山良价听了十分惭愧,就问“无情说法”出自哪一部经,云岩禅师告诉他出自《阿弥陀经》,经上说“水鸟树林皆悉念佛法”,dòng山随即开悟,写了一首偈:

  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

  若将耳听声不现,眼处闻声方可知。

  (真是奇妙的事呀!无情说法多么不可思议!如果要用耳朵去听就听不声音,要用眼睛才听得见声音呀!)

  这个公案告诉我们,无情事物不是用声音来说法,而是用沉默来说法,并不是说无情事物本身有法,而是身心清净、善于观察思惟的人,就能听到无情中自有法的启示,对于无情界的说法,不是以耳朵去谛听,而是要“眼处闻声”!

  关于“无情说法”,还有一个更早的公案,是牛头慧忠禅师解答弟子的请示:

  僧问:“阿那个是佛心?”

  师曰:“墙壁瓦砾是。”

  问:“无情既有心性,还解说法否?”

  师曰:“他炽然常说,无有间歇。”

  问:“某甲为什么不闻?”

  师曰:“汝自不闻。”

  问:“谁人得闻?”

  师曰:“诸佛得闻。”

  问:“众生应无分邪?”

  师曰:“我为众生说,不为圣人说。”

  问:“某甲聋瞽,不闻无情说法,师应合闻?”

  师曰:“我亦不闻。”

  问:“师既不闻,争知无情解说?”

  师曰:“我若得闻,即齐诸佛,汝即不闻我所说法。”

  问:“众生毕竟若闻否?”

  师曰:“众生若闻,即非众生。”

  问:“无情说法,有无典据?”

  师曰:“不见‘华严’云:‘刹说、众生说、三世一切说’,众生是有情乎?”

  问:“师但说无情有佛性,有情复若为?”

  师曰:“无情尚尔,况有情耶!”

  好一个“无情尚尔,况有情耶”!在禅师的眼中,山河大地是如来,有情无情是法身,无情事物都有佛性,何况是有情的众生呢?我们虽不能如禅师澈见无情的面貌,但如果我们的心足够细致,在一切事物中都能有所启发,有所觉悟,张开智慧之眼,仿佛也不是不可能的。

  就像我们看到甘蔗、柠檬、苦瓜、辣椒等无情的植物,使我们知道了既然生而为人,走在酸、甜、苦、辣的不可规避之路,就应该在种种滋味中学习超越乃至清净的智慧,学习如何破除偏执开启更广大自我。如果在辛酸时就被辛酸埋没,与一粒柠檬何异?如果在甜蜜时就被甜蜜沉溺,和一株甘蔗又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若不能在人生中学习超越,就会被眼耳鼻舌身意所驱使,永远在色声香味触法中流转,然后,就在生死大海中流làng沉浮不已,无法走上解脱的道路。

  时到时担当

  在我的家乡有一名大家常用的俗语:"时到时担当,没米就煮番薯汤."这是一句乐观的、顺其自然的话,大约相当于国语里的"船到桥头自然直",或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由于在家乡的时候听惯大人讲这句话,深深印在脑海,在我离开家乡以后,每次遇到有阻碍或困厄时,这句话就悄悄爬出来,对了,时到时挡当,没米就煮番薯汤,有什么大不了。这样想起来,心就安定下来,反而能自然地度过阻难与困厄。

  幼年时代,我常听父亲说这一句话,有一回就忍不住问父亲:"没米就煮番薯汤,如果连番薯也没有了,怎么办?"

  父亲习惯地拍拍我的后脑勺,大笑起来:"憨囱仔!人讲天无绝人之路,年头不可能坏到连番薯都长不出来呀!"

  确实也是如此,我们在农田长大的孩子虽然经验过许多的风灾、水灾、旱灾,甚至大规模的虫害,番薯大概是永远不受害的作物,只要种下去,没有不收成的。因此,在我们乡下的做田人,都会留出一小块地种番薯,平时摘叶子作青菜,收成时就把番薯堆在家里的眠chuáng下,以备不时之需。在我成长的年月,我的chuáng下一年四季都堆满番薯,每天妈妈生火作饭时抓两个丢进炉灶底的火灰里,饭熟了,热腾腾香喷喷的焖番薯也好了。

  即使是中日战争最激烈,逃空袭的那几年,番薯也没有一年歉收。

  在我从前的经验里,年头真如父亲所言,不可能坏到连番薯都长不出来,推衍出来,我们知道生活里有很多的挫败,只要能挺着,天就没有绝人炎路。

  后来我更知道了,像"时到时担当,没米就煮番薯汤",心里的慰安比实际的生活来得重要。只要在困难里可以坦然地活下去,就没有走不通的路,因此如何使自己的心宽广乐观地应对生活,比汲汲营营的想过好日子来得重要,归根究底乃不是米或番薯的总是,而是心的态度罢了。

  "时到时担当"不仅是台湾农民在生活中提炼的智慧,也是非常吻合禅宗"当下即是"、"直下承担"的jīng神,此时此刻可以担当,就不必忧心往后的问题国,因为彼此彼刻,我们也是如此承担。假如现在不能承担,对将来的忧心也都会无用而落空了。

  禅的jīng神与生活实践的jīng神非常接近,是一种落实无伪的生活观。我们乡下还有一句俗话:"要做牛,免惊无犁可拖。"译成普通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只要肯吃苦,绝不怕没有工作,不怕不能生活。这往往是长辈用来安慰鼓励找不到工作的青年,肯把自己先放在最能承担的位置,那么还有什么可惊呢?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2/1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