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菩提_林清玄【完结】(13)

2019-03-10  作者|标签:林清玄

  此后,我每次去huáng昏市场,都没有再见到那位卖法国意大利服装的人,心里有时会怀念起来,不知道他现在改名换姓住在什么地方!

  金片子

  放下名利权位,我们认不认识真实的那一个我呢?

  参加朋友的聚会,认识了一些富有的人,其中有一位递给我一张名片,金光闪闪,我正要收入口袋的时候,他说:“这名片是纯金的喔!”

  “纯金的名片?”我迟疑了一下,又把名片拿出来端详,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那给我名片的人说:“你看看背面。”我翻过一看,发现背面角落里有一行小字“纯金999”。

  那人补充说明:“这huáng金的名片是很珍贵的,价值很高的。”

  我说:“太好了,哪一天我拿到银楼把它卖掉。”然后我说:“我也有一张名片给你,也是很珍贵的。”我把名片送给那富人,其实我的名片平淡无奇,而且是为了实践环境保护运动,特别选用再生纸印的,我觉得以再生纸印名片、印稿纸、印书都是十分珍贵的观念,因此我说:“我这张名片是用再生纸印的,没有一棵树因为我的名片而倒下。”

  在回家的路上,我还是感觉自己的心有一些不平静,原因是,我真的没有想到台湾竟然有人用纯金来印名片,这除了表示一个人的骄奢之外,还能表示什么呢?使用huáng金名片的人,并不会因为名片的价值而增加自己的价值呀!想想一张价值千元的huáng金名片,如果使用的人一天发出十张,那么一天光是名片就要费去万元的开支,一万元对于贫困的家庭已经是一笔很大的数目,为什么不把钱用来救贫济苦呢?

  自然,huáng金名片不是独立存在的事物,而是社会人心浮滥之下的产物,有人用huáng金的水龙头和马桶,有人把美钞镶在马桶盖上。前一阵子,台北的一家餐厅也仿效日本,把金箔金粉撒在牛排上进食,这些事情如出一辙,都是在一方面炫耀自己的财富,一方面用以证明或肯定自己的身价,可悲的是,一个人并不会因使用huáng金马桶,会有更健康的肠胃,也不会由于使用huáng金的名片,就更增加自己的名位,只是徒然显示自己的功利与无知罢了。

  社会环境日趋复杂,使人的价值也混乱了,大部分人无法以单纯的态度来肯定自我价值,只好用虚浮的、表面的东西来代表自我,于是撒着huáng金的牛排出来了,huáng金的名片出来了。以“huáng金牛排”来说,古人吞金可以自杀,可知huáng金吃进腹中,有百害而无一利,因为虚荣而吃huáng金的人,有没有思考能力呢?“金屑虽贵,在眼为病”,在肠胃里当然也一样。以“huáng金名片”为例,我确信真正有智慧的人决不会用huáng金来印名片的。

  在大家都还没有使用名片的时代,我们反而能测度一个人真实的价值,有了名片,许多人在名片上加各种头衔,反倒使一个人的真实面被隐藏了。我们从前可能说:“某某人是一个人格者。”现在则会说:“某某人是用huáng金名片的人。”

  像现在选举到了,常常收到候选人的名片,名片都是彩色印刷,有彩色照片,各种经历、学历,唯恐印得不详尽,有的竟要折成四折才将自己的价值印得完全,每次我把候选人的名片丢进垃圾桶时,心中未免感慨人的价值之不明,这使得整个政治上的选举只像是荒谬剧一样。

  一位经营银楼的朋友来聊天,我告诉他huáng金名片的事,他还不敢相信,后来我剪下名片一角让他化验,果然是真的!本来我私心里还希望,没有人真的会奢侈到真以huáng金做名片,如今这希望也破灭了,唉!唉!

  等我们把金片子毁了,银楼的朋友才问我:“糟了,把那人的名字剪掉了,他叫什么名字?”

  我一怔,说:“我一心只想着huáng金,哪里有心去记他的名字?”

  两人相对大笑,只差没有笑出眼泪。

  认识许多大师的人不与万法为侣,不与千圣同步,自己的心,道一句出来。

  最近,朋友介绍一个新朋友,他玩笑地介绍那位新认识的朋友说:“他是一个认识许多大师的人!”

  我一时之间听不出这是赞词还是贬词,但那位认识许多大师的人已经笑得很开心了,他肯定地说:“是真的,我认识许多大师。”于是,他如数家珍似的,把他认识的许多大师说了出来,光是做简介,如何认识,说过哪几句话,这样一个个大师下来,已花了一个多小时,听得我们耳花缭乱。

  好不容易才觅得他喝一口茶的空隙,我说:“我们该上菜了吧!”

  接着,他口中的“大师言行录”往往塞满了每一道菜,我们这些没有认识什么大师的人,只好听他胡乱地盖,加上他是那样多嘴,使我们只好埋头吃菜,但耳听大师言行来吃饭,真是有碍消化的。

  可怜一餐饭吃得我们痛苦不堪,几乎是夹着尾巴逃出来,朋友一出门就脸带微笑地说:“你现在知道认识许多大师的人的厉害了吧!我保证下次在别的地方,他一定会说我的朋友林清玄怎么样怎么样。”

  我说:“你别吓我,一来我又不是大师,二来刚刚吃饭的时候,我一句话也没说。”

  朋友赶着去上班,我一个人沿街散步,想到像这种“认识许多大师的人”,在社会上也常见,只是情节各有轻重,它在本质上很像“认识许多富翁的人”“认识许多大官的人”“名片上挂了许多头衔的人”,似乎如果不这样抬身价,自己就一文不值了。

  借大师来抬身价,那还是好的,更可悲的是言必称大师,其实与大师只有一面之缘,却说得像隔壁亲家一样;最可悲的是,听这种人说话,往往没有重点,他自己讲大师讲久了,已经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旁听的人,不知道他是在表达观念呢?或只是背了许多大师的言行。

  见到这等认识许多大师的人,益发使我觉得古代禅师说的“不与千圣同步,不与万法为侣”真是非常重要。

  一个人应该培养自己的见地、感受、体验,在人生的观点或实践中,展现自己的风采,如果一味以大师的思想为思想,以大师之语言为自己的见地,那就会沦于禅师所说的“担板汉”,仿佛担子上都挑着大师,反而失去自己的面目。

  这意思并不是不需要大师,而是要以大师为启迪,不是以大师为自己的主体,也就是说大师可以做我们的火柴,而点燃的蜡烛则要自己储备。我们或者不会成为大师,但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气质与本质,做一个真实的自我,总比做为偶戏的傀儡要好得多。

  在每一出戏里,总有主角、配角,也有龙套,甚至有很多幕后的人物,对于一出好戏,每个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是最重要的,戏剧如此,人生亦然,最怕的是自己成为一出戏的道具还不自知呀!

  万法是崇高的,千圣是伟大的,对于平凡渺小的我们有如林木森森,但一座森林里不能没有小花小草来点缀风姿,安于做小花小草,有时需要更深刻的勇气与识见。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3/2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