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知堂书话_周作人【完结】(189)

2019-03-10  作者|标签:周作人

  太神妙便是太滑稽了。中国家庭旧教育的弊病在于不能理解儿童,以为他们

  是矮小的成人,同成人一样的教练,其结果是一大班的“少年老成”,——

  早熟半僵的果子,只适于做遗少的材料。到了现代,改了学校了,那些“少

  年老成”主义也就侵入里面去。在那里依法pào制,便是一首歌谣也还不让好

  好的唱,一定要撒上什么应爱国保种的胡椒末,花样是时式的,但在那些儿

  童可是够受了。

  总之这童谣集的材料是可取的,不过用在学术方面,还须加以审慎的别

  择;用在儿童方面,则上面所说的注释都非抹去不可,不然我怕是得不偿失

  的。

  集后有吴研因君的一篇序文,据他说是在那里“丑诋新诗”,颇多奇妙

  话,本来也想加以批评,但是因为系别一问题,所以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一九二三年五月)

  □1923年

  6月

  5日刊《晨报副镌》,署名周作人

  □收入《自己的园地》

  教科书的批评

  近来常在《学灯》上看见大家批评教科书的文章,这原是很好的事,但

  有时觉得过于拘泥,正合古人的“胶柱鼓瑟”的一句话。发议论时多凭理知,

  少用感情,固然最好;但若呆板地讲理,不能理解,那又是很可笑的了。

  《学灯》五卷十二号中有《批评中华书局新小学初级国语读本》一文,

  有一节云:

  (六)早晨

  “jī叫了。天明了。

  呀!四处的鸟声十分的好听。

  太阳呀!请你快些出来罢!

  多好看哪!青的草,绿的树叶,红的白的花。

  太阳呀!请你快些出来罢!”

  这课书我简直莫名其妙。开首是叙述语,“呀!..”惊叹底是谁呢?“请太阳出

  来”的又是谁呢?才说“多好看哪!..青草,绿树,红白的花,..”明明天已大亮,

  怎么更要请太阳快些出来呢?

  其实据我看来,这课书诚然不能算是好文章,却还不至于“莫名其妙”

  地难懂。开首是叙述语,“呀!..”惊叹底即是叙述者,也就是读者,“请

  太阳出来”的又是他。至于明明天已大亮而更请太阳快些出来,则因天明与

  日出并不是一件事,正如日没与天黑并不是一件事一样。查观象台历书,京

  兆在冬至时日入四时三十八分,而点灯总在五时后;夏至时日出四时三十一

  分,但是至少在四时已经看得见青的草等等了。这些事本来只要凭了常识就

  可了然,我却引了历书来龂龂争辩,也未免有点“胶柱鼓瑟”罢。

  我写到这里,不禁想起十年前的一件故事来。那时我在东南一个府城,

  ——现在因为学生扮演《卓文君》,县议员们要查办女师校长的一个有名誉

  的地方,——充当教育会长。曾经开过一个初小校长会议,商量采用教科书

  问题,结果是大家以为中华本较适用,不料因此却触了别家书店之怒,几乎

  把我捉将官里去。这是过去的事了,但我总是惊弓之鸟,这回又凑巧似乎替

  中华作辩护,不由地不有几分戒心;记得批评商务本教科书的文里,关于《关

  在房里没说话》那课书,也有过同样呆板的评论,心想把他引在一起加以反

  驳聊以表明心迹,无奈《觉悟》上没有总目,我把近三个月的合订本反复找

  过,终于不曾找到,实在没有法子,只好硬了头皮单独发表了。

  □1924年

  1月

  9日刊《晨报副镌》,署名荆生

  □未收入自编文集

  农家的草紫序

  新诗现今已经不很时鲜,小诗尤其为举世所诟病,在这个时候何植三君

  想印行他的诗集,实在是不很凑巧。但是据我想来,也自有其可以发表的理

  由,所以我对於他编集的意思是很表赞同的。

  现代新诗之不能满人意,大抵都是承认的,其实这也是当然的事,不值

  得什么悲观与叹息。我们屈指计算新诗之产生,前后不过八年,这七八年在

  我们看去虽是一大段时间,但在文化发达的路程上原算不得什么;我们倘若

  不明白这个道理,期望每年出十个诗人,每月出百篇佳作,不但太性急,也

  不免望太奢了。我们只要看出这新诗改造的路不曾走错,现在一时的消沉是

  不足介意的,只须更向前走去,自然可以走到别一个新的境地。我觉得新诗

  的第一步是走了,也并没有走错,现在似乎应走第二步了。我们已经有了新

  的自由,正当需要新的节制。不过这第二步怎样走法,我也还说不来,总之

  觉得不是那些复古的倾向,如古风骚体或多用几个古字之类;反正第二步是

  跟着第一步走的,真正在那里走的人,各人都会去自己试验出来。所以凡是

  诚实地做诗的人,无论力量大小,都于新诗的发达上有所供献,有发表的价

  值,不必问这诗集有几天的寿命。至于小诗的是非,本没有千古不易的定理,

  诗学书上未曾规定一首诗的长度,起码几行字才算合格;要论好坏,只能以

  艺术的优劣,或趣味的同异为准。我不能说小诗都是好的,但也不相信小诗

  这件东西在根本上便要不得,所以那世俗的笼统的诟病只是一种流行的话,

  不足凭信。

  何君的诗如何,要请读者自己去评骘,我们个人的褒贬都是无用的。我

  只觉得其中有一点,可以提出一说,这便是诗中的乡土气。在好些小篇里,

  把浙东田村的空气,山歌童谣的jīng神,表现出来,很有趣味。或者别处的人

  不能这样明白地感到也未可知,但至少在大江以南的总能够看出来罢。

  一九二四年一月十二日,周作人,在北京。

  □1924年作,1929年刊“亚东”初版,署名周作人

  □未收入自编文集

  读欲海回狂

  我读《欲海回狂》的历史真是说来话长。第一次见这本书是在民国元年,

  在浙江教育司里范古农先生的案头。我坐在范先生的背后,虽然每日望见写

  着许多墨笔题词的部面,却总不曾起什么好奇心,想借来一看。第二次是三

  年前的chūn天,在西城的医院里养病,因为与经典流通处相距不远,便买了些

  小乘经和杂书来消遣,其中一本是那《欲海回狂》。第三次的因缘是最奇了,

  去年甘肃杨汉公因高张结婚事件大肆攻击,其中说及某公寄《欲海回狂》与

  高君,令其忏悔。我想到那些谬人的思想根据或者便在这本善书内,所以想

  拿出来检查一番,但因别的事情终于搁下了,直到现在才能做到,不过对于

  前回事件已经没有什么兴趣,所以只是略说我的感想罢了。

  我常想,做戒yín书的人与做yín书的人都多少有点色情狂。这句话当然要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89/36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