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历史真貌_心缘【完结】(107)

2019-03-10  作者|标签:心缘

  隋朝的国力经过文帝的jīng心治理,虽然还算qiáng盛,但隋炀帝的十几年的虚耗,最终把整个江山虚耗到了末日。

  隋炀帝虽然很有文才,但却十分残bào,而且任用jian佞小人。一些文才出众的大臣被他藉故害死。他还拒绝纳谏,如果看出来谁的奏章是在指出他的过错,他肯定要想方设法报复,因为说话的内容刺激了隋炀帝而被赐自尽的大臣不少。比如,在三次征伐高丽结束后,太史令庾质因为劝谏他不要到洛阳巡游,说应该让百姓有个喘息的机会,结果被他杀死。时间一长,大臣们就没有敢于進谏的了。在各地巡游的时候也是一样,凡是让他高兴的人就提拔,让他生气的就罢官,或者赐死。到江都巡游时,当地的官员竞相献珍异之物,好的就升官,不好的就地免职。

  一些jian佞小人,如杨素、宇文述和郭衍,很擅长察言观色和献媚邀宠,经常用奇珍异宝讨取炀帝的欢心。有这样的臣子,隋朝灭亡也就不奇怪了。

  隋朝末年的天灾

  隋朝前期安定时日多,所以疫病较少;隋末天下重新处于混乱状态,而隋炀帝骄奢yín逸,穷兵黩武,社会矛盾激化,因此疫病流传广泛。可以说,隋朝的疫病有很多次是与战争联系在一起的。

  612年,山东、河南大水,淹没四十余郡,不久出现疾疫。其中山东地区疫情尤为严重,“人多死”。加上炀帝派大军远征高丽,山东地区“征敛供帐军旅所资为务”,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困苦。

  隋炀帝末年的三次征伐高丽,使经济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宫观鞠为茂草,乡亭绝其烟火,人相啖食,十而四五”。此时关中地区疾疫流行,“炎旱伤稼”。虽然史书没有详细记载疾疫流行造成的严重后果,但可想而知,疾疫的流行加速了隋朝统治的崩溃。疫病的流传,一定意义上而言,是隋末统治腐败的结果。

  隋炀帝之死及其预言

  公元617年,隋炀帝再次南下巡游江都。

  史书记载,隋炀帝巡游江都时,乐工王令言的儿子自宫内回家来。王令言问他的儿子:“今日進献给皇上的是什么曲子!” 儿子说:“是《安公子》。” 王令言让儿子为他演奏一遍,听完后,说:“你不要随驾去江都了。这支曲子没有宫声,皇上肯定回不来了。” 后来历史发展果然如此。

  隋炀帝这次去江都就是在往huáng泉走。他在那里住了一年多的时间,看着自己的江山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一泄千里,无法挽救。各地的将领也有很多割据称帝的。从太原起兵的李渊虽然没有称帝,但在攻下长安之后,拥立炀帝的孙子杨侑称帝,尊自己为太上皇,表面上是让他退位,实际是为李渊自己称帝做准备的。

  知道日子不多的隋炀帝也没有忘记和嫔妃们寻欢作乐,醉生梦死。他还对萧皇后说些宽慰的话:“那么多的人想把我赶下去,代替我来做皇帝。我就是被赶下去了,也能做个长城公,你也能做第二个沈后(就是南朝陈的末代皇帝陈叔宝的皇后沈氏),咱们还是喝酒吧,何必自寻烦恼。”不过,内心里炀帝还是很担心自己性命的。一次,隋炀帝对着镜子发呆,然后对皇后说:“真是个好脑袋啊,不知道最后谁来砍下它来?”为了以防万一,炀帝还将毒药带在身上,免得被人折磨,不得好死。

  618年,即隋炀帝即位的第十四年的三月,侍从的卫士们推举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为首领,发动了兵变。隋炀帝最后被勒死,时年五十岁。同时被处死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隋炀帝死后,萧皇后和宫人用chuáng板做了三口小棺材,将其装硷,草草埋葬了。后来,江都太守陈核又把他改葬在江都城西的吴公台下,以后又移葬雷塘。民间传说,因隋炀帝作恶多端,他葬在哪里,雷就轰到哪里。隋炀帝墓后来渐渐荒芜。直到清朝嘉庆年间,才被住在雷塘附近的扬州学者阮元发现,现陵前有阮元重修时所立的碑,碑上刻有当时的书法家、扬州知府伊秉授所书“隋炀帝陵”四个大字。

  杨广死后的谥号是“炀帝”,是评价最低最坏的一种。隋文帝杨坚原来夺取的是北周宇文氏的帝位,最后自己的儿子又被宇文氏的人所杀,风水轮流转,历史在这转了一个小圆圈。不过帝位没有再传回去,而是到了李姓那一边,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王朝─唐朝徐徐拉开了大幕。

  三大盛世天朝之一 唐朝

  (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目录

  ?前言

  ?唐朝兴起的预言

  ?唐朝的兴起和建立

  ?唐太宗李世民的身世和异相

  ?唐太宗qiáng化王朝制度的措施

  ?青史留名的贤臣--天佑太宗

  ?佛法走向鼎盛的时代

  ?贞观之治--盛唐气象

  ?唐太宗取舍仁德立储君

  ?唐太宗的历史评价

  ?预言《推背图》的出现

  ?武则天篡唐建周

  ?大唐复国

  ?安史乱天下

  ?唐朝走向衰弱

  ?唐后期宪宗的“元和中兴”

  ?壮志未酬之君王--唐文宗李涵

  ?《推背图》中关于唐朝灭亡的预言

  ?唐朝的分裂和灭亡

  ?辉煌帝京篇

  ?服饰篇

  ?绘画和书法篇

  ?诗歌篇

  ?音乐篇

  ?石刻和雕刻艺术

  ?建筑篇

  ?史学篇

  ?散文传奇篇

  ?科技篇

  唐太宗李世民(国学网图片)

  三大盛世天朝之一 唐朝

  (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沧海桑田,转瞬间,若gān个朝代已然在华夏大舞台上依次走过。当历史驻足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时空隧道中时,一幅“天朝”的画卷徐徐展开,并将她迷人的光彩尽情的再现在后人面前,这就是被称为盛世天朝的大唐。

  唐朝,是中华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百花齐开、大放异彩的全盛时期。她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同当时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以致在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上一路遥遥领先。

  特别是初唐时期的“贞观之治”,如一轮皓月,照亮了人类历史的整个夜空。她在文化、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jiāo通等各个方面,都远远的超越了以往的所有时代。而唐诗的繁荣,散文的复兴以及传奇的成熟,把人类文学史推上了辉煌灿烂的顶峰。随之而来的音乐、舞蹈、书法、绘画、造像、建筑、冶金、制瓷、纺织、印刷、酿酒、焙茶…… 多元纷呈,绚丽夺目,达到了盛况空前的地步。史称“东至于海,南至于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焉”。人类社会在此时真正走入了一个祥和、礼让、安定、富足的歌舞升平时期,而后世也记住了这盛唐气象缔造者的名字:唐太宗李世民。

  这盛唐气象也远播海外。当时,宇内诸国莫不知有唐,所以后来“唐”遂成了中国的同义语。时至今日,外国人犹呼华人为“唐人”,把海外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所穿服装为“唐装”。

  唐朝,亦是个佛法广传的时代。佛教在历经两晋南北朝和隋朝的兴起和传播后,在唐朝進入了全盛时期。大量佛经被翻译成中文,佛教宗派正式形成,石窟艺术也得到了進一步发展。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07/35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