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传_张梅煊【完结】(27)

2019-03-10  作者|标签:张梅煊

  8.3节 李鸿章的情感世界

  李鸿章一生有过几个女人,可以说,李鸿章是一个多情的人。他很重视感情,对待他的女人也很宠爱。

  李鸿章的原配夫人周氏,是李鸿章的老师周jú初的侄孙女。李鸿章小时候由于家里兄弟多,生活很困难。周老先生经常接济他们,其中包括帮助李鸿章jiāo学费。

  周老先生一直很看中李鸿章的才学,认为他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还在李鸿章赶考前,就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了李鸿章。

  周氏比李鸿章大两岁,是一双大脚。周氏是个传统的女人,侍奉公婆,照顾孩子,勤勤恳恳。

  李鸿章和她的感情很好,在李鸿章的《入都》诗里,就描写了对妻子的难舍难离之情。周氏没有享受到李鸿章给予的太多的清福。早期,李鸿章在京城当翰林,周氏在老家照顾婆婆。

  后来,李鸿章回家办团练,生活中充满了不安定因素,她跟随李鸿章到处奔波。1861 年,周氏因病死在南昌。李鸿章死后,后人为他修的纪念堂。

  有学者提出,李鸿章在李元度事件之后之所以离开曾国藩,就是因为这时候恰恰周氏病重,他是想回去照顾自己结发的妻子。

  周老先生慧眼识英雄,可惜,周氏没有能看到李鸿章的飞huáng腾达,就先他早早地离去了。对此,人们只能感叹她红颜薄命!

  周氏为李鸿章生了两个女儿,因为膝下无子,所以弟弟昭庆把儿子经方过继给了李鸿章。

  李鸿章曾经在诗中写到——

  半生失计从军易,四海为家行路难。

  惟有娇痴小儿女,几时望月泪能乾。

  阿爷他日卸戎装,围坐灯前问字忙。

  天使诗人卧泉石,端教道愠胜才郎。

  此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两个女儿的思念之情。

  周氏去世一年之后,李鸿章在江苏当巡抚期间,娶了第二位夫人赵小莲。

  赵小莲是安徽太湖县人。赵氏家族是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四代进士。父亲赵畇系李鸿章的同事,二人以前同在京城翰林共职,后来一起回家办团练。李鸿章求婚时,身为广东按察使的赵畇还担心女儿会不同意。因为小莲当时是个 24 岁的老姑娘,比李鸿章小 15 岁,况且是做李鸿章的第二个妻子。没想到小莲十分痛快,一口就答应了下来。也许是小莲这么多年一直在等待一位如意郎君,遇见李鸿章这样条件很好的人也实在不容易吧。

  赵小莲为李鸿章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分别为经述、经远、经迈和jú耦。赵小莲也是一个理家的能手,和婆婆关系也很好。

  有人说,赵小莲有旺夫运。自从小莲过门之后,李鸿章的仕途青云直上。而当 1892 年小莲去世之后,李鸿章就开始倒霉。李鸿章对小莲疼爱有加。李鸿章去世后,是和小莲葬在一起。

  此外,李鸿章还有一位如夫人莫氏。莫氏比李鸿章小 31 岁,是李鸿章在 50 多岁时候娶的。莫氏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莫氏是李鸿章的小丫鬟,另外一种说法是李鸿章的一位好朋友送给李鸿章的。

  8.4节 李鸿章书稿的编辑整理

  李鸿章死后,李鸿章的幕僚、最信任的弟子桐城派名士吴涤纶,倾全力为其主公与恩师编撰并刻印了一套文集,此即传世最早也最久的《李文忠公全集》。

  吴汝纶晚年之挺身而出,不只在播扬李鸿章的事功,尤其在为李鸿章辩诬止谤。他在给友人潘黎阁的信里说:“自倭事起至今,傅相为中国士大夫所唾骂,此由政府扬其焰,而后进之士闻声和之。弟以傅相经营远略三十年,前十年事俱在奏稿;中十年则奏稿尚或假手幕僚;至总署信函,则全系亲笔;后十年则机要事件,皆在电报,亦不肯请人代办,必出亲裁。现拟将此三书辑录成册,则历年支持危局、力求富qiáng苦心,俱在简册,亦止谤之一道也。”

  这也是传世的刻印本《李文忠公全集》的由来。可见,吴汝纶编这部全集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把李鸿章在当政期间所做的业绩展示给世人,并传给千秋万代的世人。为此,他把幕府历年保存下来的文稿逐一考订,分为详、简两套本子。但是,由于经费一直没有着落,他只能把原定出版的四百多本,删简成 140 多本。

  不久之后,风烛残年的吴涤纶也心力jiāo瘁地死去了。吴涤纶的侄女婿廉泉带着这些稿件,找到李鸿章老部下、淮军的老总管周馥,要求周氏赞助出版印刷费两万七千两。这时的周馥虽然已经退休,但他的儿子周学熙,当时正是袁世凯北洋集团的总管家。由于他的努力,喜世凯批给了两万两,其余的由李家自己筹集。

  周馥一直是李鸿章特别信任的人,而周馥对李鸿章也一直都是忠心耿耿。说起周馥的才能,还是曾国藩最早发现的。那时候,曾国藩刚刚打下安庆,曾国藩为了提倡民主,就在门外挂了一个意见箱,希望军民能发表意见。周馥的一个朋友想提意见,请周馥代笔写了一份意见书。曾国藩看了这篇文章之后,对其文采大加赞赏,让李鸿章把这个人找来做文案。这时候李鸿章正在筹备淮军,于是就把找来的周馥留在了身边。那时候,周馥才 26 岁。

  尽管简本字数已经不算少,但它只占详本的三分之一qiáng,另有近三分之二的文稿未刊。解放后,详本几经周折辗转,得到己故廷龙先生悉心收集保护,到八十年代中期前,一直尘封在上海图书馆的书库里。李鸿章本人的各种资料,确实可以说是浩瀚如烟海。他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手稿、文告、奏折、家书等,这无疑为研究李鸿章提供了最好的资料。

  新编《李鸿章全集》由顾廷龙、戴逸两位先生担任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独家出资,组织全国 30 多位学者于 1994 年开始编纂。编委会首先从上海图书馆接收了吴汝纶当年所编详本共约 1900 万字的底稿,以及该馆馆藏的李鸿章其他函稿。接着,又收录了各地陆续发现的散稿和已经公开出版的李鸿章文稿约 300 万字。

  在这些文稿中,数量最大的奏稿。到了光绪二十六年李鸿章出任两广总督,又有字册《督粤奏稿》。此外,还有上海图书馆长乐路书库的两大册奏稿散页。

  新编全集通过和军机处副档的对勘,一是校准了其所署文件的日期。二是军机处在收到奏折后,照录下朝廷所附在后面的谕旨。详尽完整地反映了最高当局对李鸿章呈报各事的处理意见,而这在底本里是根本没有的。三是另外还有 2300 多件折片也是稿本里所没有的。

  新编《李鸿章全集》的编辑工作,目前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预计到 2004 年,这套总字数为 2300 万至 2500 万字的全集,将付梓面世。这将是目前国内篇幅最长的一套个人文集。完全可以想见的是,这一工程的告竣,必然一新世人之耳目,同时也一新李氏之本相。

  尾声 如何评价李鸿章?

  李鸿章死后仅两个月,时代舆界骄子的梁启超即写出其传世大作《李鸿章传》。梁氏以其犀利目光和如椽巨笔,纵横古今,附比中外,为时人后世生动而深刻画出了一幅李鸿章之巨像。

  在这本书中,梁启超不留情面地提示出了李鸿章“无学无术”的大吏本相,但他也相当客观地提示后人说,“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同时,他也不无感慨地指出,自己“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27/2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