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文化与潜规则/道破天机_净素道人【完结】(344)

2019-03-10  作者|标签:净素道人

  一般人对小人往往敬而远之,他们了解小人无耻而难缠的特性,总是抱着一种惹不起躲得起的态度。这样,小人的活动地盘就越来越大。如果对小人都采取这种策略,倒也挺好,让小人无形中孤立起来;可人们还为了各自利益与小人jiāo往,这样就使一个单位变得是非不清,甚至乌烟瘴气。

  权势者不正常的需要和普通人对小人的容忍,促成了小人的猖狂。如果权势者没有不正常的心理和不正常的需要,小人就无法投其所好、兜售其jian。如果普通人发现小人就毫不留情予以揭露,使其丑行毕露,小人就不会猖狂。

  人在作某种选择时常常是时势使然,很多时候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趋利避好派是人的特点之一。但也有另一种情况:有些人做某种选择,并不是出于不得已,而是心中早有打算,只不过等待时机而已。这种人在天性中有一种恶的东西,而且无所顾忌。只要对自己有利,朋友可以出卖,良心可以不要,他们的原则是永占便宜,永不吃亏。

  如果每次社会转型都能使这些人得意并且得益,那就容易让人想到机制出了问题。

  君子是认真者,往往认死理,才只顾自己的想法,而不顾及别人的想法。

  一个人太认真,就会被人视为敌手,视为障碍。这种人不会见风使舵,不会看谁的势力大就靠谁,甚至不会为感恩而放弃自己的见解。他们判断事物的标准不是别人怎么看,而是自己怎么看。是否与内心的原则冲突、与大局利益冲突,结果惹得对手不高兴,同党也不高兴。这种人永远不会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不会揣摩领导心理,只为一些大原则牺牲。

  想在复杂的局势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把握一个原则:宁可得罪十个君子,也不能得罪一个小人。

  为什么君子斗不过小人

  是啊,君子斗不过小人。之所以斗不过,是因为君子讲道义,小人讲势利;君子爱讲正理,小人总说歪理;君子言行一致,小人阳奉yīn违;君子追求和谐,小人存心捣乱;君子严责自己,小人暗算他人;君子总在明处,小人常在暗处;君子不记人过,小人与人jiāo恶;君子唯理是求,小人拉帮结派;君子顾全大局,小人只顾已私;君子顾及脸面,小人不计影响;君子老实做事,小人弄虚做假;君子襟怀坦dàng,小人鼠肚jī肠。君子适可而止,小人揪住不放。君子温和如三chūn暖风,小人yīn险如冬日严霜。有这样的对比,君子何能战胜小人!

  斗不过,也只能在受骗蒙冤时感叹有假,在受欺侮时忍气吞声,在遭污陷时有口难辩,在受攻击时头痛上火。因为,论争斗,你没他狠;论争辩,你没他滑;论势力,你没他大;论关系,你没他广;论靠山,你没他多;论狡诈,你没他会。这么些“没有“,你何以斗得过他?你没见,他能把方的说成圆的,把圆的说成方的;他说一万句假话一点也不脸红;他只有势利却装出一幅代表真理的样子,他有意损你,气你,你怎么能奈何得了他?

  君子小人之分,是在道德方面。君子是具贤德之人,代表正义,代表美好,代表秩序,代表和谐。小人则是性恶之人,代表邪恶,代表丑陋,代表混乱,代表破坏。君子与小人是一对矛盾,这种矛盾任何社会都存在,只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彼此的消长不同,所受的对待不同,因此产生的社会风气也不同。

  在风俗淳正的时候,君子受重视,小人被不齿;君子行其道,小人躲一边;君子受尊敬,小人遭唾弃;君子受重用,小人受轻蔑;而在风气不正的时候,则刚好相反,小人神气,君子憋气;小人飞huáng腾达,君子怀才不遇;小人使jian弄巧,君子饱受迫害。尤其是在一些关键位置,君子多了,风气就好。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小人多了,风气就差,高逑一人弄权,多少英雄远走。

  如此说来,一般君子,也只能洁身自好,亲贤达而远小人,宁静淡泊,远争斗以避祸。至于将小人斗下去,那需要等待时机,待健康力量足以横扫小人势力时才行。尤其是扭转大的风气,则需要有大君子出现才行,这样的大君子,就是圣贤了。不过,小人可以得逞一时,不可得逞一世,正义的力量最终还是可以战胜邪恶的,尽管这往往要走过艰难曲折的道路,这也正是君子理想不灭的原因所在。

  在政界,一个人出点事情,就象一个人在马路上摔倒一样;摔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此刻正好来了一辆车;而在政界,可能就是很多辆车从你身上压过去。

  现在的社会,你是一个不清白的人,人家觉得很正常;你真正清白了,人家反而认为你不正常。为什么做一个清白的人比做一个不清白的人还要难?

  本来生活中有好多词语的内容很明确,有特定的含义,但只要与官场或者政治一沾边,内涵就丰富了。成熟,有人指的是有见解;有人指的是果断;有人指的是善于驾御复杂的局面;还有人指的是处世圆滑。

  君子斗不过小人

  中国封建政治的根本特征,是它的专制性和暗箱操作。封建帝皇为了坐稳宝座,消弥任何动摇自己地位的威胁,总是有意识地制造各种政治陷阱,营造使臣下人人自危的氛围,以便于操纵权柄,上下其手。这样一来,那些品质卑劣、心术不正的宵小之徒,便有机会曲意逢迎,兴风作làng,以售其jian了,这时朝廷上下往往充斥猜忌、诬陷的圈套。而这正是封建帝皇所企冀达到的效果。于是乎,竞相告密者有之,卖主求荣者有之,蓄意相诬者亦有之。功臣宿将在这一问题上稍有不慎,便会身陷绝地,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遭遇厄运。轻则被剥夺权力、废黜官位;重则陷身囹圄,授首刑场,诛灭九族。

  “惟辟作威,惟辟作福”,身处权力顶端的君主,颐指气使,作威作福惯了,最喜欢的就是有人处处曲意逢迎,给他chuī喇叭、抬轿子,让他充分感受君临天下的美妙滋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既然君主有此嗜好,自然会有jian佞小人瞅准机会,投其所好,缘夤而进,从事政治投机,骗取君主信任。可不是吗,你辛辛苦苦杀敌建功,踏踏实实理政治事,到头来远不如那些jian佞之徒一个谄笑、一记马屁能让坐在金銮宝殿上的君主开心受用;你煞费苦心在君主那里培植起来的一点好感,jian佞之徒轻飘飘一句谗言,就可以让它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君子万一惹犯了小人,双方真的针尖对麦芒斗将起来,结局绝大多数可以预料:小人赢而君子输。这也许是中国封建政治机制运作上的一个特点。

  在中国历史上,君子与小人斗法,结果多是小人赢而君子败。因为那些庸庸碌碌的小人,虽无一技之长,却能凭着八面玲珑、摇唇鼓舌而飞huáng腾达、左右逢源。会做事的不如会做人的,有功劳的不如没功劳的,英雄豪杰、功臣勋将四处碰壁、历尽坎坷,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无能之辈、jian佞之徒chūn风得意、称心如愿,或当大官,或捞大钱,这可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色,也是令人痛心疾首的历史悲剧。正因为这个缘故,历代的经史典籍,差不多全是教人如何为人处世的,却很少有教人如何做事的。它们所要向人们提醒的,就是只要会做人,就等于拥有了一切,否则你能力再qiáng,功劳再大,贡献再多,也是白搭。中国封建政治条件下,是君子向小人看齐,而不是小人向君子靠拢。而君子一旦向小人看齐,按照小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行动,则不复是君子了。这正是中国封建政治没有希望的缘故。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44/47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