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文化与潜规则/道破天机_净素道人【完结】(343)

2019-03-10  作者|标签:净素道人

  当了领导,就必然赋有了诸多政治体面,在以集团为单位的群体中,他是最荣耀的人。所以对领导最重要的处理,就是取消这种荣耀——撤职;对领导的最高奖励就是增加这种荣耀——提拔。所以,撤职成了官场中最具有震慑力的关键,撤去的不仅仅是乌纱帽,而是取消了政治体面和相关利益。

  欲望是潜在心底的毒蛇,在它冻僵的时候,它不会伤害你;但当它苏醒时,它就会发出毒素。欲望是dàng舟的风帆,凭借风帆驾驶船只,可以行程千里而不停止,但是放纵风帆而收不住,一定会有翻船的灾难。

  有一句名言:我能抵挡一切,除了诱惑。为什么诱惑让人如此害怕?因为诱惑让人起欲望,欲望让人有非分之想,让人越轨,让人出丑。整个世界充满了诱惑,诱惑再多,欲望还是嫌不够。这是一个欲望的时代:社会千方百计鼓励欲望,物质占有欲和购物欲。“大众购物意向”成为经济健康的主要指标,“消费潜力”成为中国吸引世界投资的主要诱惑。

  全球化经济的定义,就是永远在制造欲望,迫使人们不断地追逐欲望。因此,多余的不是欲望,而是欲望的欲望,是对欲望的需要,泛滥成灾的是诱惑。充斥社会的欲望符号让人觉得:一个人如果没有欲望,就是耻rǔ,就是落伍。只要有欲望,哪怕服药也行。

  对于一个人的进退,自制是一件至关紧要的事。许多聪明能gān的人常常就栽在自制力的缺乏上。可以说,人与人的角逐,常常是自制力的角逐。

  常言道:“官场如战场,伴君如伴虎。”人在官场,虽然风làng险恶,危机四伏,但只要看准其中的“道”,就能如履平地。尤其是对上司,你只要投其所好,就没有什么风险了。你看马戏团的训虎员,每天与老虎打jiāo道,他没有危险的原因,就在于摸透了老虎的脾气。弄清了这个道理,你就体会到了“狐假虎威”的滋味。

  自卑感的产生是一种相互比较下的心理失衡的结果。人一旦发现这种失衡,就千方百计去寻求弥补,更加渴望和追求优越感。这种心理被美国心理学家称为弥补型心理,这种心理最容易导致贪权。

  清醒有清醒的悲哀,糊涂有糊涂的快乐。清醒是只看见陷阱而找不着出路,把出路也当成了陷阱,故而只剩下悲哀;而糊涂则把陷阱也当成了微笑,在微笑中掉进了陷阱,是一种很危险的快乐。

  人是十分容易屈服于罪恶和情欲的。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被限制,而在拥有权力时更是如此;那些在缺少权力时活得很谦恭的人,一旦拥有了权力,感到再没有什么能阻挡他的bào行时,往往也能表现得象魔鬼一样凶残。所以,制度是约束,更是一种保护;它约束的是你的私欲,保护的是你的生存权力。

  最难战胜的敌人是自己,最可怕的敌人是朋友,最防不胜防的敌人是欲望,最迷惑人的敌人是感情。

  23.5 关于君子与小人

  大多数人装君子或者装小人,无非是在图谋较高的利润回报。在今天,小人的身份几乎是反叛伪道学的无形勋章。

  苏辙阐发的“君子斗不过小人”的历史规律,是因为历史上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中国封建政治的根本特征,是它的专制性和暗箱操作。封建皇帝为了坐稳宝座,消弭任何动摇自己地位的威胁,总是有意识地制造各种政治陷阱营造人人自危的氛围。朝廷上下往往充满猜疑、诬陷的圈套。而这正是皇帝所希望达到的效果。于是,竞相告密者有之,卖主求荣有之。功臣们在这一问题上稍有不慎,便会身陷绝地,轻者被剥夺权力,废黜官位;重则身陷囹圄,诛灭九族。

  身处权力顶峰的皇帝,最喜欢的就是有人处处曲意奉承,让他充分感受到君临天下的滋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既然皇帝有此嗜好,自然会有jian佞小人看准机会,投其所好,从事政治投机,骗取皇帝信任。君子如果万一惹了小人,结局绝大多数可以预料:小人赢而君子输。这也许是中国封建政治机制运作上的一个特点。

  在中国历史上,君子与小人斗法,结果多数是小人赢而君子败。因为那些庸庸碌碌的小人,虽无一技之长,却能凭着八面玲珑而飞huáng腾达、左右逢源;会做事的不如会做人的,有功劳的不如没功劳的,英雄豪杰四处碰壁、历尽坎坷、甚至付出生命代价;无能之辈、jian佞之徒chūn风得意、称心如愿,或捞大钱,或当大官,这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色,也是令人痛心疾首的历史悲剧。正因为这个缘故,历代的典籍,差不多全是教人如何为人处世的,却很少有教人做事的。它们所要向人们提醒的,就是只有会做人,就等于有了一切,否则你的能力再qiáng,功劳再大,贡献再多也是白搭。中国封建政治条件下,是君子向小人看齐,而不是小人向君子靠拢。而君子一旦向小人看齐,按照小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行动,则不再是君子了。这就是中国封建政治没有希望的缘故。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于:君子讲道义讲原则,小人则只讲功利。

  在今天,“君子”越来越带有“假清高”、“迂腐”、“虚伪”、“脱离群众”的色彩,连“伪君子”都越来越少了,不少人gān脆一上来就毫无遮拦地露出真小人的面目。有一个跻身官场的所谓“亲戚”曾经托我在省里找关系给“疏通关节”,他说:“像我们这个年纪了,还不是想搞两个钱!”我很震惊于他的直率,因为这才是我们的第二次见面。当然,我相信换另外一个场合他的理由肯定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有利于工作开展”等等。但在我这个所谓的“真人”面前,他说得越直露越无廉耻,便表明他对我越信任越投机。据说官场上真正的“自己人”都是这么开门见山的,那些寻找这样那样冠冕堂皇理由的人肯定还是游弋在外围的角色。

  君子的不受欢迎恰恰表明了在某些环境下小人正大行其道,乃至于像张某这样的正派人不得不给自己披上“小人”的外衣,才能与人和谐共处,共同营造高度一致的“企业文化”。道德上的自我矮化似乎正成为某种流行文化,以至于人们甚至害怕被人视为目不斜视的那种正人君子。

  小人这个词我们都不陌生,余秋雨在《历史的暗角》中总结了小人行为的八大特征:小人见不得美好;小人见不得权力;小人不怕麻烦;小人办事效率高;小人不会放过被伤害者;小人需要博取同情;小人必须用谣言制造气氛;小人最终控制不了局势。毛志成这样给小人画像:小人是被个人主义侵透了灵魂的人,是一贯性的做小动作的人,无利不起早,有利盼天明,说些损人、伤人、诬人的话。gān些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事。任何大业都不能在小人得志的环境中办成。

  小人与君子斗,小人常常是胜者。因为小人不择手段,十八般正经兵器不会用,专会使用暗器。小人见不得权力又离不开权力,所以不管单位更换了多少一把手,他们都能用各种手段很快贴上去。不断寻求新主子以仰承鼻息。而领导者常常对他们始而警惕,继而无谓,渐而亲近,最后让小人得逞。权势者也知道小人讨厌,但他们往往想利用小人,所以小人就有机可乘。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43/47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