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红楼时间密码_陈林【完结】(64)

2019-03-10  作者|标签:陈林

  这段文字不但写到了曹雪芹的相貌、个性和“大观园”的原型,还指出小说的主人公贾宝玉的原型人物是曹雪芹的“叔辈某人”,看起来《枣窗闲笔》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可是,冯其庸先生为什么不引用这段文字来证明曹雪芹存在的真实性呢?大概他觉得裕瑞的说法都是辗转传说的“二手货”,可信度其实并不大。

  从《枣窗闲笔》的文字来看,裕瑞根本不知道小说的真正作者是谁,与现在主流观点不同的是,裕瑞甚至认为小说并不是曹雪芹写的,而是曹雪芹在不知姓名的作者所作的《风月宝鉴》的基础上“删改五次”而成,在其删改而成的作品上写批语的“脂研斋”则是曹雪芹的叔叔:

  闻旧有《风月宝鉴》一书,又名《石头记》,不知为何人之笔。曹雪芹得之,以是书所传述者,与其家之事迹略同,因借题发挥,将此部删改至五次,愈出愈奇,乃以近时之人情谚语,夹写而润色之,借以抒其寄托。曾见抄本,卷额本本有其叔脂研斋之批语,引其当年事甚确,易其名曰《红楼梦》。[5]

  如果曹雪芹“借题发挥”、删改《风月宝鉴》的故事和“脂研斋”是其叔叔的说法都是裕瑞从与曹雪芹jiāo好的“前辈姻戚”那里听来的,那么这些“前辈姻戚”的说法看来也是一笔糊涂账,他们根本不知道小说真正的作者是曹頫,“脂研斋”就是曹頫的笔名,小说是曹頫的自传性作品。这些“前辈姻戚”烤故枪室馍⒉技傧ⅲ故歉揪筒恢槟兀?/p>

  吴恩裕先生在《曹雪芹佚著浅探》一书中写道:

  他的前辈姻戚是谁呢?以前考知是明兴和明仁、明义;还有曹雪芹乾隆二十五年去访过的明琳。他们对裕瑞所谈关于雪芹的情况,当然是可信的。

  现在我们又知道,借给永忠《红楼梦》读的墨香乃是《题〈红楼梦〉二十首》作者明义的堂姐夫,他们都熟悉《红楼梦》,也认识曹雪芹。所以,他们的话就更可靠了。[6]

  我们姑且相信裕瑞的“前辈姻戚”就是明兴、明仁、明义、明琳和墨香等人。作为跟曹雪芹有密切jiāo往的好朋友,这些人毫无疑问知道曹雪芹并非小说真正的作者。他们绝口不提小说真正的作者是曹頫,并且编造一段曹雪芹改编《风月宝鉴》的故事,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让人感到非常不解的是,这些人竟然连曹雪芹的名字和隶属何旗都不知道。与曹雪芹有jiāo往的张宜泉却能够清楚地说明曹雪芹的姓名字号。他在《题芹溪居士》一诗题目下自注:

  姓曹,名霑,字梦阮,号芹溪居士。其人工诗善画。[7]

  更让人不解的是,与曹雪芹有密切jiāo往的明义在其《题〈红楼梦〉二十首》中根本没有提到《红楼梦》只有80回,相反,明义读到的肯定是120回全本《红楼梦》。《题〈红楼梦〉二十首》第十八首:

  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疴续红丝。[8]

  这首诗显然题写的是小说第九十八回林黛玉悲惨死去的情节,“安得返魂香一缕”显然是从小说中“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第1384页)化用而来的。

  《题〈红楼梦〉二十首》第十九首:

  莫问金姻与玉缘,聚如chūn梦散如烟。石归山下无灵气,纵使能言亦枉然。[9]

  这首诗显然题写的是贾宝玉离家出走的情节,“石归山下”显然指的是最后一回“那僧道仍携了玉到青埂峰下,将宝玉安放在女娲炼石补天之处”(第1646页)这一情节。

  不但明义读到的是全本《红楼梦》,从明义堂姐夫墨香那里借阅《红楼梦》的宗室诗人永忠看起来读到的也是全本,因为他在盛赞小说“传神文笔足千秋”时,并没有半个字表示小说缺少后40回的遗憾。由此推断,裕瑞的“前辈姻戚”明兴、明仁、明义、明琳和墨香等人读到的全都是120回《红楼梦》。既然如此,这些“前辈姻戚”怎么可能告诉裕瑞小说没有后40回呢?

  合理的答案是存在两种可能:(1)裕瑞的“前辈姻戚”不是明兴、明仁、明义、明琳和墨香等人,他的“前辈姻戚”也许跟曹雪芹有过一些jiāo往,但仅仅是泛泛之jiāo,根本不了解有关曹雪芹和《红楼梦》的更多的情况,他们对裕瑞所说的,仅仅是一些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的东西。(2)《枣窗闲笔》是后人的伪作。欧阳健先生指出,《枣窗闲笔》破绽百出,文鄙理疏,意乖言拙。他将《枣窗闲笔》与已证明是裕瑞手笔的《萋香轩文稿》相对比,指出前者不但“字体颇拙”,而且有“怪谬笔误”,书手“实为极不通之妄人”[10]。

  不论是以上哪一种情况,《枣窗闲笔》绝不可以当作研究曹雪芹和小说真实情况的文献材料。

  《破译红楼时间密码》

  “壬午除夕”还是“癸未除夕”?

  作为一个曾经实际存在过的人物,曹雪芹的生卒年问题已经争论了几十年。他的生年,现在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他生于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乙未);另一种说法认为他生于1724年(雍正二年甲辰)。他的卒年,主要有三种看法,一种认为他卒于1763年(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另一种说法认为他卒于1764年(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他卒于1764年初chūn(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岁首)。

  雪芹已逝而敦敏兄弟不知

  曹雪芹的生年都是根据其卒年来逆推的,因此必须首先将卒年的问题弄清楚。关于曹雪芹的卒年,曹頫在其绝笔眉批中写得很明白: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

  “壬午除夕”,即1763年2月12日星期六,农历十二月三十戊午日。在小说还没有最终定稿的情况下,曹雪芹就去世了。严格说起来,曹雪芹并不是死于壬午年,而是癸未年。因为壬午年十二月二十二庚戌日立chūn(1763年2月4日星期五)[11],立chūn后属癸未年。

  为什么有人要不相信曹頫的说法,而要弄出“癸未除夕”和“甲申岁首”的说法来呢?这主要是根据曹雪芹的生前好友敦敏、敦诚两兄弟的诗作来推论的。

  据吴恩裕先生考证,敦敏字子明,是清太祖努儿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的五世孙,理事官瑚玐的长子,生于雍正七年(1729年),大约死于在嘉庆元年(1796年)。他弟兄共五人,二弟敦诚,字敬亭,号松堂,生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死于乾隆五十六年;三弟敦义,五岁就死了;四弟敦祺,卒年四十一岁;五弟敦舒,四岁卒[12]。

  敦敏著有《懋斋诗钞》,这本诗集中的作品都是按写作的时间先后编年顺录的。在癸未年的chūn天,敦敏写了一首《小诗代简寄曹雪芹》:

  东风chuī杏雨,又早落花辰。

  好枉故人驾,来看小院chūn。

  诗才忆曹植,酒盏愧陈遵。

  上巳前三日,相劳醉碧茵。[13]

  周汝昌先生认为,敦敏在癸未年的“上巳前三日”(即三月初一)还邀请曹雪芹去赏花饮酒,曹雪芹怎么可能死在前一年的除夕呢?而且敦敏在甲申年chūn天又写有一首《河gān集饮题壁兼吊雪芹》: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64/7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