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演讲在清华_和弦【完结】(8)

2019-03-10  作者|标签:和弦

  好莱坞电影时代的终结

  罗波特?爱伦

  《卧虎藏龙》正是以西方的方式诠释的东方故事,以异国情调来吸引美国观众。美国人对中国电影很陌生,他们对电影的期望仅仅是异国情调,因此《卧虎藏龙》在美国受欢迎。

  罗波特?爱伦,国际著名电影电视学者、北卡莱罗纳大学美国研究所教授。罗波特?爱伦(RobertAllen)是国际电影电视和美国文化研究方面的权威人士。他在电影和电视艺术领域发表十多部有影响的著作,其中的“ChannesofDiscourse:Reassembled”和“ChannesofDiscourse:TelevisionandContemporaryCriticism”有中文译本。他先后担任过艺术与科学学院副院长、美国学协会论文评奖委员会主席、美国《电影学报》编委等职位。他的其他论著有《办大学与做生意是一回事》、《为什么大学教授要学会四处找钱?》、《为什么大学系主任要学会四处找钱?》等。

  15年来,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我一直在写一本关于好莱坞电影业的书。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90年代是好莱坞电影时代的最后10年。为什么这么说呢?15年来好莱坞电影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电影研究方式已经跟不上现实的变化。好莱坞电影业不再仅仅是为电影院里的观众制造电影这么简单,大多数美国人也不那么沉迷于电影,他们不再去电影院看电影了。

  今天,我主要想谈谈,好莱坞电影业发生了什么革命性的变化,以及两三个促使好莱坞进行变革的社会原因。首先,是人口组成的变化。其次,是技术的变革。最后,在前二者的影响下美国社会的变迁,尤其是美国家庭的变迁。因此,在讨论好莱坞电影时代的终结过程中,我们将涉及到人口统计学――特定时期里社会人口的年龄组成、技术革新以及社会变迁。

  现在,只有28%的美国人每个月看一次电影。这是很不寻常的变化。1929年的时候,有声电影刚刚问世,80%的美国人每个月看一次电影,从80%下降到28%。到1999年,美国的电影观众减少了1900万,相当于整个澳大利亚的人口。这主要指买票进电影院看电影的美国电影观众。美国的四大电影连锁发行商中的三家已经很不景气。每四部好莱坞电影只有一部能靠票房收入收回成本。此外,电影业在不断扩展的媒体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小,1998年,好莱坞当年最热门电影的利润首次不敌一个电子游戏。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首先,我们要知道自从二战结束,美国的人口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好莱坞电影业在战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1948年通过立法促使电影制造和电影发行分离,制造商不能同时也是发行商,从而不是什么电影都能发行赚钱;二,电视的出现。1948年电视进人美国人生活的主流,到1959年几乎所有美国家庭都拥有 一台电视,而在这11年里,电影观众的数量缩减了一半。那么,好莱坞电影业是如何在50年代、60年代以及70年代维持下去的呢?原因是我出生了。

  1946年到1964年之间,美国人口出现了有史以来的一次增长高峰,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婴儿cháo”(BabyBoom)。我就是“婴儿cháo”的一代,1946年到1964年之间,一共有7600万婴儿出生。因此,1959年,好莱坞决定为“婴儿cháo”一代制作电影,特别是针对男性白种人。因为,13岁到25岁的白种男孩去看电影的频率比任何其他人口组成要高上4至6倍。从60年代到80年代,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口进入13岁到25岁年龄段,比例占人口比重之高是前所未有的。自然,他们当中的白种男孩成了好莱坞电影观众的主力军,好莱坞的电影制作也就迎合这些观众的口味。当时最典型的一部电影是“EasyRider”(《轻松骑士》),这部电影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很陌生,但是在1968年这部讲述嬉皮上和摩托车党的电影取得了榜煌的票房成绩,那时我18岁。这部由独立制片人制作的低成本电影的成功使好莱坞认识到,为18岁左右的年轻人制作电影是有利可图的。这也是电影与电视争夺市场的新机遇,《轻松骑士》这类电影里面的语言和所涉及的关于性的内容是不可能在电视上看到的,而这恰恰迎合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需要。同时,电视制片商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策略,他们的节目是做给家庭看的,适合父母和孩子一起收看,而这时期的电影是做给13岁到25岁的年轻人看的。电影业循着这条轨道走到80年代中期就再也行不通了,因为“婴儿cháo”在1964年逐渐消失。

  60年代早期,大多数人口统计学者预计美国人的生育率会持续上升,因为在“婴儿cháo”期间出生的妇女会像她们的母亲一样生育下一代。但是好莱坞没想到,“婴儿cháo”一代的女性和她们的母亲完全不一样。1964年到1977年间,婴儿出生率达到了美国20世纪的最低点,美国从“婴儿cháo”时代进入了“逆婴儿cháo”(BabyBust)时代。因此,到了80年代中期,好莱坞电影传统的目标观众群――13岁到25岁的白种男孩在人口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小。

  危机出现了,因为制作电影的成本、电影明星的片酬、发行电影的费用持续攀高,而买票看电影的观众却越来越少。不仅如此,好莱坞还必须适应80年代中期出现的新技术。在我那一时代,电视是最流行的科技产品。我清楚地记得1954年我购买了第一台电视机,我看的第一个电视节目是TheLoneRanger。80年代末,新的音像技术出现了,这种流行科技产品既不属于“婴儿cháo”一代也不属于“逆婴儿cháo”一代,它属于“新婴儿cháo”(EchoBoom)一代。

  1977年,美国的生育率又开始上升,在1989年达到顶峰,当年出生人口自1964年首次突破400万。1977年到1994年,7200万个婴儿在美国诞生。这就是“新婴儿cháo”,也可以说是“回音cháo”。为什么呢?因为,“婴儿cháo”一代的美国女性普遍推迟了自己的生育年龄。她们是美国第一批能够进入大学、进入职业行列的女性,她们花了更多时间在教育和职业上而不是结婚和生育。另一个促使“新婴儿cháo”推迟出现的重要原因是1963年口服避孕药的出现,正好在“婴儿cháo”的末期。人类历史上,女性第一次可以自主控制生育,而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许多美国妇女都是这么做的。因此,“新婴儿cháo”是“婴儿cháo”和“逆婴儿cháo”女性只要一个孩子的结果,这一代婴儿大多数是第一胎。在80年代中期,女性又开始生育,但是都只要第一胎。

  这个时期还出现了我前面提到过的技术革新,而这项技术革新却几乎完全被美国电影学者忽略了。那时,人人都期待着要看乔治?卢卡斯拍摄的科幻电影,他的科幻电影集中了当时最先进的电脑和数码技术,人们都期待着出现更先进的技术。但是实际上,好莱坞电影的变革来自一种在便利店花四美元就能购买到的技术――录像机“VCR”。1975年录像机进入美国,但是1975年到1983年间,录像机有两种互不兼容的制式――索尼的BETA制式和松下的VHS制式。用BETA制式的录像机无法放映VHS录像带,用VHS制式的录像机也无法放映BETA录像带。因此,1983年以前,只有大约10%的美国家庭拥有录像机。然而,1983年到1987年间,美国家庭的录像机拥有率从10%陡升到50%,其中80%增长量是在34个月里实现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当然,发生了很多事。首先,BETA制式的录像机不敌VHS制式录像机而被淘汰。其次,用家庭录像机录下电视节目被合法化,这是美国立法历史上重要的一页。第三,录像带的播放时间从1小时延长到了4小时,这意味着可以用一盘录像带录下一部完整的电影。最后,录像机的价格从1200美元降到了300美元以下。我和我妻子1979年结婚,当时我们花了1200美元买一台录像机,这可是相当大的一笔投资。1983年,我买了第三台录像机,才花了不到350美元。1983年到1987年之间,录像机一下子在美国家庭中普及了。这可以说是在美国历史上普及得最快的一项技术。我们知道,电话经历70年才进入50%的美国家庭,而录像机只用了13年,特别是1983年到1987年之间。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8/6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