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 作者:来自远方(三)【完结】(60)

2019-06-22  作者|标签:来自远方 重生 穿越时空 强强 天之骄子

  “姜是老的辣。”

  谢十六知道必死,豁出去,泼不成脏水,也要恶心杨瓒。未料想,谢阁老动动手指,就将他按了回去。

  赞叹之余,杨瓒不禁有些后怕。

  江浙事情顺利,当真是撞了大运。回头想想,不是王守仁刘瑾发力,没有锦衣卫东厂相助,别说剿匪,怕是到江浙第一天,他就会被收拾得脱掉一层皮。

  事情解决,囚车行出承天门。

  沈岳笑得声音沙哑,不知真疯,还是在看谢十六笑话。

  见囚车未回刑部大牢,转道诏狱,同车海匪赤着双眼,瞪着谢十六,咬牙切齿,几欲徒手将他撕碎。

  回到城头,本该是主角的杨佥宪,在城下彻底成为配角。同样的,本欲弹劾谢阁老之人,也就此少去大半。

  放下鼓锤,张永躬身立着,尽最大努力减少存在感。

  无视群臣目光,朱厚照上前两步,靠在城墙,向百姓大方挥手。

  “陛下万岁万万岁!”

  与此同时,鸿胪寺中的藩王府长史终于得到机会,同潜伏在京的钉子接头,递出密信,千叮万嘱,务必尽速送到王爷手中。

  “事关重大,绝不能耽搁,更不可被京卫察知!”

  “长史放心。”

  两名鸿胪寺序班守在门外,见人出来,一人继续守着,另一人送其离开衙门。遇有侍卫询问,言其为菜农,蒙混过去。

  “大恩不言谢!”

  又是一封银子到手,序班点点头,目送来人离去。

  旋即回身,唤来一名长随,道:“给钱百户送信,事情成了。安化王府和宁王府都来了人,晋王府还没有动静。安化王府那个,有几分眼熟,一时想不起来。听口音,绝非出身宁夏,倒像是京城人。”

  “小的遵命!”

  长随应诺,快步离去。

  两名长史自以为做得机密,殊不知,自始至终,都在厂卫监视之下,安排之中。

  北镇抚司

  牟斌得报,立即下令,秘密前往拿人。

  “记住,弄晕之后装车送回来,勿要惊动他人。”

  “遵命!”

  校尉领命离开,同回京不久的赵榆擦肩而过。

  赵佥事上门,牟指挥使登时一个头两个大。

  “禀指挥使,江浙涉事之人俱已拿回京城,现押南镇抚司。供词在此,请指挥使过目。”

  “赵佥事辛苦。”

  “不敢。”赵榆道,“江浙镇抚使十去五六。下官请命,另派人前往。其后,严查南直隶镇抚司,并查福建、广东两地。”

  牟斌有些犹豫。

  谋刺之事刚有眉目,藩王、地方官员乃至朝中部分文武,都嫌疑不小。

  线索送回,牟斌越看越心惊。

  偏宫中传出密旨,查出主谋,暂时不要声张。借势向各藩王封地派人,详查宗室不法。

  牟斌几番思量,脑中闪过多个念头。

  依天子旨意,谋刺之人必会砍头凌迟。但送到台前的疑犯,未必会是真正的主谋。

  左思右想,牟斌终于明白,天子之意,旨在藩王!

  念头一起,如钢锥般扎在心头。

  牟斌苦笑,今遭事了,能保住一条命就该谢天谢地。

  这个当头,福建广东之事,当为次要,无需急着查。早晚要让位,不如留几个尾巴,由继任者领功。

  不大不小,好歹都是份人情。

  “此事不急。”打定主意,牟斌道,“手无实据,不好大动干戈。谋刺之人尚未归案,一时之间派不出人手,清查各地镇抚使之事,且延后半月。”

  “指挥使,迟恐生变。”

  牟斌想了想,道:“既如此,先查福建。南直隶和广东,先派人盯着,莫要急着抓人。”

  钦差剿匪不久,查福建师出有名。南直隶和广东,内中另有隐情,还需放一放。

  “遵令!”

  南镇抚司掌锦衣卫内部事,指挥使犯罪,也能拿下大狱。但牟斌位置尚稳,负天子密令,赵榆为其下属,再不甘心也只能应诺。

  正德元年,十月壬寅,天子复弘文馆讲习。

  早朝之后,朱厚照兴冲冲赶往偏殿,路上遇到坤宁宫来人,见到食盒,笑道:“可是米糕?”

  “回陛下,正是。”顿了顿,宫人犹豫道,“糕里裹了艾油。”

  裹了艾油?

  一瞬间,朱厚照嘴角发抖,笑脸变成苦脸。

  “皇后亲手做的?”

  “回陛下,是。”宫人低头,坚持盯着脚面。

  “朕知道了。你回去告诉皇后,天色渐凉,莫要过于- cao -劳。做糕点之事,可交给尚膳监。”

  千万别再想出更新奇的点心,胃疼啊!

  “奴婢遵命。”

  宫人福身,如遇大赦,退步离开。

  看着食盒,朱厚照咬着腮帮,眉头连跳。

  皇后的心意,总不好浪费。但裹了艾油的米糕……前日在坤宁宫,却不过皇后美意,用过小半碗面条,差点酸倒牙。现下又是辣糕,皇后的口味,朕当真是承受不来。

  “起驾吧。”

  苦着脸,朱厚照坐在车上,盯着谷大用手中的食盒,唉声叹气。

  谷大用和张永都没出声,一路沉默前行,抵达弘文馆。

  车舆停下,朱厚照的脸色依旧没有转好。

  今日李东阳不当值,逢弘文馆复讲,不知出于什么心思,突然来旁听,凑一回热闹。

  天子站在店门前,一顿长吁短叹,全被李阁老看在眼里。

  李东阳颇为疑惑。

  不是说,每遇杨御史讲习,天子都迫不及待赶来。讲习之后,意犹未尽,还常常留膳。如今亲眼见到,怎么和传说中不太一样?

  这样不乐,究竟出于何因?

  难不成传言为假,天子依旧不愿读书?

  李东阳表情不变,心中思量,脑中转过数个念头。

  朱厚照下舆,见到殿门前的杨瓒,心情总算好些。看到一旁的李东阳,弯到一半的嘴角立刻僵住。

  转过脖子,朱厚照挤挤眼睛,杨先生,这是怎么回事?

  杨瓒拱手,臣不知。

  朱厚照继续挤眼睛,李相公为何在此,莫不是监督朕读书?

  杨瓒继续拱手,臣仍不知。

  朱厚照:原来杨先生也有不知之事。

  杨瓒:……

  手痒,怎么办?

  可惜刘公公不在,无人可抽。

  李东阳行礼,言今日不当值,请观天子讲习。

  朱厚照牙疼,却不能把人撵走。杨瓒更不能开口赶人,只能侧身,等两人进殿,迈步跟上。

  阁老旁听,是给你脸面。就算满口黄连,也要笑着往下吞!

  两人落座,杨瓒颇有些紧张,下意识握住金尺,只为壮胆。

  金尺亮出,光芒耀眼。

  朱厚照眼皮微跳,李东阳瞬间恍然。

  原来,弘文馆讲习是这般?

  难怪天子好学。

  李阁老天资聪颖,但在求学时,也没少被打手心。看到金尺,回忆往昔,联系到朱厚照身上,自觉有了答案。

  杨瓒不知李东阳所想,自然无从解释。

  清了清嗓子,镇定一下心神,按照先前预定,就江浙剿匪之事,为天子开讲。

  因过于紧张,金尺不断挥舞,朱厚照眼猛跳,坐得笔直。张永几个恨不能藏到墙后,躲到殿外。没刘瑾扛尺,当真心中不安。

  见天子这般认真,李东阳的误会自然更深。

  按理来讲,两人关系还算不错,李东阳仅是旁听,杨瓒不该如此紧张。

  无奈,事情就是这么奇怪。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初中教师的课堂上,突然多出一个院士,真才实学,获过诺奖,不紧张才见鬼了!

  认识?

  认识才更要命!

  李东阳在侧,杨瓒不敢有半点放松,说话的语速增快,观点犀利,言辞愈发谨慎。

  两盏茶后,李东阳未现不愉,杨瓒暗松一口气。紧绷稍缓,收回金尺,大着胆子,就海匪之事做深入讲解。

  某些观点,略有些出格,李东阳微皱眉,却始终没提出异议。

  半个时辰过去,杨瓒喉咙发干,朱厚照听得津津有味,李东阳抚须颔首。

  杨瓒眨眨眼,您老满意了,该走了吧?

  可惜,李相公安坐不动,用过茶店,继续旁听。

  直到讲习结束,天子留膳,李东阳也没离开。其后,与杨瓒同至东暖阁,为天子讲解政事,析毫剖芒,鞭辟入里。

  朱厚照听得认真,杨瓒也获益匪浅。

  宫门下钥,两人方才离开。

  走出奉天门,分别之时,李东阳忽然道:“小友洞达事理,对地方事颇有见解。日后有暇,可过府一叙。”

  “阁老谬赞,瓒愧不敢当。”

  被李东阳称“小友”,杨瓒受宠若惊。

  “今日弘文馆内,小友畅言匪患,并社府库,可谓淋漓尽致。如有机会,老夫定再至弘文馆,同小友讲习。”

  “阁老过誉。”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60/7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