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搞义务教育 作者:炀师(三)【完结】(10)

2019-06-13  作者|标签:炀师 甜文 爽文

  有问题要反映,陶笉然得知后,让人把石头找了来。

  石头家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的,这还是春耕时期,石头这一个壮年汉子,随叫随到,好像是在家一直闲着没事干一样。

  陶笉然好奇问了一句,才知道原来他家还是城里少有的行商。石头和他哥两人会轮流去瑞朝那些富庶的州县,干的倒买倒卖生意,也兼职代购和送信。刚过完年的时候,石头他哥才出发,没个一年半载回不来。

  又加上家里人都没几个会种田的,所以石头家只有五亩薄田,春耕老早就搞定了。也就是说石头这一年半载都是闲得不行的状态。

  “那倒是挺清闲的。”陶笉然感慨一句,又觉得凑巧,“你经常离开沂州城,知不知道附近哪里有十年以上的树?”

  “有!城外十里地有一个小树林,我们出城第一晚,一般都是歇在那里。”石头连忙讨好道,“要不要我带人过去?”

  陶笉然闻言,当然不会拒绝,当即给石头付了半两的定金,等树砍回来后再付半两。

  石头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是钱谁不爱啊!假意推辞了两句,就把银子给收下了。

  “不过还有一句话要嘱咐你们。”陶笉然神情突然严肃了起来,“到时候你们砍了几棵树,记得要种多一倍回去。”

  石头还没听说过砍树还要种回去的道理,而且这活还挺麻烦的,心中自然不太情愿,于是问道:“这么麻烦是做什么?”

  当然是为了可持续发展啊!沂州的树本来就少了,再滥砍乱伐,迟早得荒漠化!

  不过这些说了石头也不一定能听懂,陶笉然只捡了些他能听懂的词道:“如今沂州的树本来就少了,若是树都被我们砍光了,那以后子孙后代岂不是没有木头可以用了?若是我们能在砍完树后,又补种一颗树回去,那十年后不是又有新树能用了呢?若是我们补种一倍的树,假以时日,沂州是不是也能随处能看到树了?”

  石头被洗脑得一愣一愣地,不由得十分诚恳地夸赞道:“哎,是这个理!以前怎么就没人想到呢!大人您真厉害!”

第167章

  第二日, 邱勤业将十份小画册赶出来后, 就被陶笉然派去给十位老农讲解。

  接下来就是按照手册上的播种了, 陶笉然对此也是一知半解,便没有c-h-a手, 而是交给邱勤业和李琼负责。来年棉花种出来后, 也算他们一份功劳。

  一听说还能算功,别说邱勤业,就是老成的李琼也忍不住热血沸腾, 将全幅身心都投入到了手册知识的推广当中!

  又过了五日,简单翻新的千里香饭店也完工, 准备开张了!齐大娘不仅来当主厨,还带了一个儿子过来当伙计。掌柜则是邱裕介绍的一个中年男人, 据说以前就是给人做掌柜的。

  陶笉然特意挑了开互市的前一天开张, 这一天是互市街外来商人最多的日子。

  当天一大清早,住在三家客栈中的商人,突然被一阵浓郁扑鼻的香味给惊醒!他们一路奔波而来,基本没吃过几顿好吃的。如今被这阵香味勾起了馋虫,肚子立即发出洪亮的响声。

  有人立即起床, 寻着香味走去。

  只见互市街中央偏南的一个关门已久的铺子, 不知什么时候开张了, 换了个“千里香”的招牌。而那阵吸引着他们来的香味源头,似乎就是在这店里面。

  店内伙计是个壮小伙,看到有人在门口围观,连忙招呼道:“客官里面请啊!今日小店开张, 招牌羊r_ou_汤买一送一,只需五文钱便能买到两碗,卖完即止,先到先得啊!”

  闻言,立即有人将那阵香味跟羊r_ou_汤联系起来,立即口水直流,直接进店道:“那就给我来两碗吧!”

  有人开头,其他寻香而来的商人都纷纷入座。五文钱对于这些商人来说,只不过是蝇头这么一点,还有一些豪气的,又点了一桌“店家推荐”的菜。

  不过半个小时,刚开张的千里香就已经坐满了人,这火爆场面一直持续到午时过后,后厨里才传来令人错愕的消息:羊r_ou_汤卖光了!

  有奔着羊r_ou_汤香味来的客人扫兴而回,也有不死心的客人,进店点了其他的菜。

  齐大娘手艺不错,虽然其他菜没有羊r_ou_汤那么绝味,但都比客栈提供的开水配大饼好吃多了!商人们虽然有些遗憾,但总体上吃得还算满足。只是齐大娘一人在后厨险些累坏了。

  羊r_ou_汤是一大早就熬好的,客人点就直接舀一碗送出去。但下午客人点的菜全都要现做,这让还算年轻的齐大娘吃不消了。

  但是与之相对的,是一天下来,饭店竟有十两银子的销售额!掌柜大吃一惊,连夜去节度使府给陶笉然报告情况。

  除去工钱和食材的采买费用,千里香开张第一天纯利润高达五两银子!虽然比不得琉璃阁,但在沂州范围内,这个数字几乎无人能敌。

  掌柜报告完后,又道:“大人,今日店内客人众多,齐大娘一个人在后厨忙不过来,白白走了许多客人。”想起这个掌柜就十分心塞,如果后厨人再多一点的话,今天说不定能赚更多!

  “那你再去招几名厨娘给齐大娘打下手吧,薪资就齐大娘的七成好了。”陶笉然也得知今天中午羊r_ou_汤就卖完了,于是吩咐道,“羊r_ou_汤还要再熬多一些,食材采买方面应该没问题吧?”

  “暂时没问题,但再过半年就不一定了。”掌柜是土生土长的沂州人,知道州内一年养殖的羊最多也就两千头,毕竟沂州内有钱买养吃的人还是在少数。

  今天一天店里消耗了五只羊,其中有三只都是用来煮汤的。明天加多三只羊熬汤的话,一天能吃掉八只羊。而沂州养的羊一般是在一岁左右才能卖的,半年后如果没有养殖户加大养殖规模的话,恐怕供应不上店内的需求。

  陶笉然闻言,倒也不担心这个。百姓虽然没读过书,但不代表是傻子,看到羊这么好卖,陶笉然不信会没有人加大养殖规模。而且看到千里香生意这么好,将来互市街肯定还会有饭店出来竞争,羊r_ou_的需也会越来越大,这也算是给沂州百姓们增添一项新收入了。

  掌柜得到陶笉然的准令,便开始放心大胆地干了。

  等第二天的互市结束之后,很快千里香的名字就在这些跑互市的商人中传了开来。

  然而在沂州这个要什么没什么的地界,难题一个接一个的来。第二天出去寻找树木的木匠们满载而归,但是脸色都不怎么好看。

  陶笉然疑惑道:“怎么了?找不到合适的树?”说着,又看向后面那两大车的树枝,感觉不太像啊。

  为首的一个木匠哭丧着脸答道:“大人,先前我们忘了,这些树还需要再y-in干一两年才能用。否则水车就算做出来,不过多时肯定会开裂。”

  简而言之,就是他们白忙活一场了!

  陶笉然闻言,也是一愣。现在棉花田快要播种了,水泥管道也快铺设完毕了,要是水车做不出来,他们不仅前功尽弃,还会耽误了棉花田的种植!

  “一定要y-in干么?烘干行不行?”陶笉然眉头紧皱,心中在快速思索还有没有补救的方法。

  而木匠们听到陶笉然的话,皆是一脸茫然:“如何烘干?”

  “大概是把木头放在一个温度比较高,但是又不会把它烧着的地方,比如说炉子什么的,把里面的水分给逼出来,你们觉得如何?”陶笉然随口一说,也不知道可行不可行。

  “那就……试一试?”木匠没听过这种做法,但此时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谁让他们带了的木头都是小块的,根本没办法做水车呢。

  “让烧陶和烧玻璃的工匠配合你们一起建个炉子吧,你们先烘着,实在不行就只能想想其他办法了。”现在总归是管道建起来了,若是没有水车的话,到时候直接让人把水一桶一桶倒到管道开头,也比直接挑水来得方便。

  这么一想,陶笉然也就安心了下来。

  沂州这边悄无声息地开始了变革之路,京城也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

  琉璃阁又放了个大消息,今年六月一日,琉璃阁要再次拍卖国道的承包权!

  这消息最开始是在民生日报上刊登的,随着说书先生的宣传,这一期的日报卖得特别火爆!不少家中经商,或有亲戚朋友是富商的人,都纷纷买了好几份,打算托人送给需要的亲人朋友。

  这个消息日报上一连刊登了半个月,随着消息在瑞朝境内的传播,那份物美价廉的民生日报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农民们看到了农桑版面的画册,又恰巧如今是春耕,激动得如获至宝。

  而书生学子们看到那时事板块国子监先生的讲课,也像京城学子们一样喜不自胜。

  一开始只是商人们的狂欢,到最后民生日报俨然成为了全国最热门的话题!

  一些有人脉的人,都纷纷托京城的亲朋好友给自己屯点报纸,到时候一起寄过来。而没有人脉的,也都四处探听,只求借那报纸一观。

  这段日子民生日报的销量出现了高峰式地攀升,周一例会上,陶小妹和陶鹏飞都提出了这个问题。

  陶鹏飞十分激动道:“我觉得是时候将民生日报进一步推广了!”

  “从上周一开始,报社财政终于出现盈利了,而且我估计这个数字不会回落,可以适当增加渠道的铺设。”陶小妹将自己的账本递给王琬凝。

  陶明杰对此也略有所闻,此时也很是高兴:“鹏飞,你有推广计划了吗?”

  “我们跟各地书店合作如何?”陶鹏飞今天是有备而来,直接掏出了三份计划书,递给其余三人,自己则不需要Cao稿,侃侃而谈,“我们先在日报上刊登寻找合作的信息,让有意的书店来信,我们再挑其中比较有诚意的合作。”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0/7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