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国之爱 第三卷 心机似海——凤初鸣【完结】(12)

2019-06-11  作者|标签:凤初鸣

昭华见文康垂问,先瞧了瞧他的脸色,想了一想道:“臣以为林相国所犯之罪虽法不容诛,然情有可原。”

文康大为惊讶,林潇当初坚持把他送给秦寿污辱,又动用私刑斩掉他一小指,原本以为他会趁机进言置林潇于死地,不

料他竟然如此,他真的宽宏大量至此?

第103章:幕后风波

文康不绕弯子,直接问他:“朕以为你为那事极痛恨林相国。”

昭华一笑,那次事件伤他极深,他最恨的是文康,其次是施虐的秦寿,对林潇这帮凶倒不是太恨,看林潇所做一切都是

完全为了国家,全无个人私心,这样的忠臣是他要除掉的目标,却不是他痛恨的对象,反而颇有几分敬意。再看皇帝对

林潇的态度极为信任回护,怎么能触皇帝的逆鳞。

“陛下问的是如何处置林相爷,并没有问臣恨的是谁。臣自然据实以告。”昭华不慌不忙地答。

文康有些不好意思:“那你说如何处置?”

“臣以为林相爷爱子心切,虽犯了国法,然情有可原,何况林相爷辅政多年,于国有功,大可抵此次罪过。”

文康喜形于色看着他。

“不过……”昭华话锋一转,“林相爷可宽宥,段辉将军却是非杀不可。”

“为什么?”文康大为惊讶,怎么主犯可恕,从犯却不可恕了。

“那林相爷做这等事是爱子情深,虽有错尚可宽宥。而段辉将军做这等事又是为何?却是为了报答林相爷提拔之私恩。

为臣子者当以国家君王为先,官职爵位乃国家公器,不是个人私产,怎能谁有恩于他他就效忠于谁?这样置君王于何地

?为臣子者只知谁对他有恩,却不知有君王,此为不忠,此等不忠之人,岂不该杀?”

文康点头,昭华这番话说到他心里。前次蒙放逃往国外,居然有几位大将跟随,只认私情,无视君恩,让他极为恼怒,

一直想着怎样教训那些因私废公的人,如此只知私恩不知君恩的做法,无论如何要制止。

昭华继续侃侃而谈:“陛下,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政令通达,四境之内对君王旨意绝对服从,要求君令高过一切,最忌

的是结党营私,臣子们如此盘根错节,势必对君王擎肘,以致政令不顺。林相爷执全国官吏任免之权,此项权利是君王

所赐的神圣职责,不是个人私产,岂能公器私用,把国家赋予的权利用在培植个人势力上,拿着君王赐的官爵做好人,

其心可诛。段将军只认林相国,而不知有国君,若不杀之以警群臣,以后人人效法,只知报私恩不知国家公利大义为何

物,岂不是社稷有危?”

文康皱眉沉思,看着手中的旨稿呆坐半晌。

昭华继续说:“林相爷救子心切没有罪,但是没有旨意召军队入都城,这是罪一,以国家公器结交私人党羽,为罪二。

至于段辉将军,只知有相爷,不知有君王,未奉旨即带军入都,是死罪。”

话说到此处,文康怔怔地看着他,说不出话来。

昭华又低眉顺眼,庄重进言:“臣蒙陛下垂问,不敢不进愚钝之言。建议来自臣下,赏罚出自君王,如何处置涉案人等

,全凭圣裁,他人岂敢置喙。”

“朕自有定夺。”文康有了决断,态度也威严起来。

皇帝在朝堂上颁下旨意,说林潇藐视律法,调军入城,私劫囚犯,犯了死罪,念其爱子心切情有可原,且昔日有大功于

国,死罪减等,流放鸡鸣岛永不起复录用,段辉削去军职斩立决,公孙昌驭下不严,传旨申斥。

从相国公子非礼宫妃开始的一系列风波随着林氏一门彻底失败落下帷幕。

朝廷上只剩下袁相国一家坐大。

由于心腹手下段辉将军受到牵累,又被皇帝申斥,大将军公孙昌气得吐血,病了几天,对袁相很是不满,对进言的昭华

更是恨之入骨。

袁子益是依凭贵族世家的出身入朝为官,才干操守方面都不如庶族出身的林潇,借这件事还顺便清理了看得不顺眼的几

个林派的大臣,提拔了一些嫡系人马,皇帝手下用惯的人去了,新上来的那些人对政务并不熟悉,或举荐无因,或诬告

无据,或不通实务,只觉得处处不顺,种种混乱并未随着风波的过去而恢复先前的条理。

林潇先前奉行的庶族和贵族出身的人应该得到相等的为官机会,以及凭考试选拔人才的政策也面临着破灭,以前凭着考

试获得官阶的庶族平民阶层失去了保护伞,纷纷受到世家贵族的排挤,整个国家都处于不稳定中。

文康处理这些棘手的事,忙得焦头烂额,整日火气极大,也不召幸妃嫔,成天阴着脸,虽然不象先前那样打人骂人,可

是仍然处处生事,伺候的人苦不堪言,连昭华也小心翼翼,不敢多说话。

蝉声渐衰,芦花飘舞,枫叶红,黄菊开,寒荷憔悴。皇宫御苑都是一片秋景。

时间悄然流逝,左右相国互斗掀起的风波渐渐过去,没有人再提起,也不敢提起。文康逼着昭华穿了秩六百石等级的朝

服上朝,位列朝班最后一位。

接到皇帝的命令,昭华眼中的凄凉更加令人心痛,他绝望的看了文康一眼,什么也没说,低下头去,动作仍然如往日那

般优雅,却如一只没来得及飞走,不得不在冰冷的寒地等待死亡的孤雁。

文康看见他这样,心疼得快要裂开,却仍是保持着淡漠冰冷的态度,装做没看见一般,用凌厉的眼光狠狠瞪着他,似乎

他敢反抗就叫他生不如死。

昭华忍受着朝堂上大臣们或仇视、或鄙夷的目光,如芒刺在背,强忍着煎熬一言不发。文康见他每次上朝都不说话,几

次暗示没有结果,不得不当众直接点名,而昭华被点到名不得不发表意见,每每只是附合袁子益的意思,或是附合皇帝

的意思,从来不发表自己的意见。

文康下朝后绷着脸回到寝宫,换了常服,发现伺候更衣的是寝宫的太监,昭华没有跟来,愈发生气,换了常服到了水竹

居,一进院门就闻到一股隐约的臭味,一声怒吼震得树梢上鸟雀惊飞:“翡翠,你出来。”

水竹居花厅后有一处东厢房,翡翠住在里面,伺候昭华的小厨房也安置在那里。

翡翠急忙出来行礼。

文康怒道:“要么你不许再捣鼓那些臭腐乳臭酱瓜什么的,要么把小厨房搬到偏远的地儿,总之,不要让朕闻到这味。

翡翠吓得赶紧答应。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2/7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