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 作者:馨泊【完结】(10)

2019-03-31  作者|标签:馨泊 励志人生

  就这样,宁致每天早早把霁夏送到考场,考完再把她接回来,两天半的考试很快就过去了。学校提前把考试答案和《中考指南》发给了学生,霁夏估出的分数是620分左右,她很确定的科目就是数学和英语。她们数学有26道大题,霁夏居然做到了前25道一题不错,最后的大题没做完。她说英语挺简单,听力也比平常清晰多了。语文的作文是个半命题作文,魅力...或...的魅力,霁夏写的是魅力乡村,她是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结的尾,宁致觉得霁夏这次的语文也发挥的很不错。虽然估计考的不错,但霁夏还是有点紧张,属于考后综合症,患得患失的。宁致就硬是把她拉到公园散心,有时也划划船,有一天居然在船身旁边看见了几条鱼跃出了水面,宁致:“看,有鱼跃龙门的好兆头。”霁夏:“妈妈,你这几天就不要和我说成绩的事儿了,我这心里忽忽闪闪的,闹腾的慌。”宁致:“好吧,那咱们就什么也不想,好好玩几天,难得你没有作业,多好的假期啊!”霁夏:“那是,我最享受的就是这不用翻书的日子了,太爽了。”半个月后,成绩公布了,霁夏考了637分,她的分数超过了平时所有的模拟成绩,除了市里两所重点高中639的分数线外,其余的重点学校分数线全过。听说历年中考都有加分的,她是市优秀班干部,如果可以加5分的话,那她就可已随心所欲上市里的任何一所高中,这是多么值得庆贺的喜讯。她依然是全校的第一名,刷新了她们学校的历史高分记录。

作者有话要说:  

  ☆、困惑

  一切看似是如此的一帆风顺,霁夏用她的实力证明了自己的能力。然而,她却没有办法选择任何一所高中,这是三年来霁夏和宁致一直都不想面对而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高考必须是在户籍所在地,如果勉强在市内读完高中,到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不可能所学的知识是同步的,宁致是坚决反对冒这样的险的,那也许会毁了霁夏的。尽管那一年国家已在教育制度上进行改革,意向是不分城乡,在就读的地区可以异地参加高考,但并没有明令颁布,宁致不能确认三年后霁夏是否能够赶得上。于是,骤然间从狂喜跌入了困惑的深渊,绞尽脑汁的想给霁夏找个好学校。开始是让夏舅在户籍所在地的县城找到一所重点高中,但7月初正好是暑假期间,教育系统的人都旅游的,在外出差的,根本就找不到人,自然是不能知道,开学时能否上得了这所高中。不仅霁夏觉得心里没底,宁致更不敢孤注一掷。也在市内看过几所学校,但没有丝毫的把握,没有一所学校会保证三年后霁夏能就地参加高考。

  宁致捧着霁夏的成绩单暗暗落泪,并不是霁夏没有选择的权利,夏爸早在中考之前就给霁夏找好了学校。宁致不想和霁夏分开,哪怕有万分之一能相守的希望宁致都想争取。宁致可以失去任何东西,包括奢侈、唯美的爱情,珍贵的友情,但她唯一不能失去的就是霁夏。十多年来,宁致和霁夏相依相伴,形影不离,霁夏就是宁致的一切。

  但宁致深深明白,这一次的取舍直接决定了霁夏的前途和命运,无论宁致多么自私,也不能赌上霁夏的未来。宁致试探地问霁夏“要不还去你爸那儿吧,至少很确定你能在那儿上学,总不能等到开学了,这学校还没着落,这个暑假一定得把你的学校落实了。”霁夏毫不犹豫地说:“行啊。”宁致看霁夏答的如此爽快,就盯着她问:“你早就那么想了,是吧?”霁夏躲开宁致的眼睛“妈妈,咱们不是想尽办法想留在市里,可是能去的学校都排除了么。我其实就算能回到县城读高中,能和你在一起,又不影响高考,我都不介意的。”宁致没有理由责备霁夏,那优异的成绩就清晰地握在手中,这是多少孩子梦寐以求的分数,她做到了,是宁致的无能为力,这一次是不得不在现实面前屈服。“就这样吧,你去你爸那儿,我心里也就踏实了。”霁夏拉着宁致的手,直视着她“妈妈,就算我离开你了,但你依然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妈妈。”霁夏这一句话还不如不说呢,宁致的眼泪夺眶而出,霁夏也哭了。

  终于,宁致做出了痛彻心扉的抉择,自然是相对于宁致是残酷的,而对于霁夏却是她命运的一个全新的转折。

作者有话要说:  

  ☆、分秒必争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虽然现代的人们也不用像古时那样左缝右补的,但孩子要远行,还是会觉得有许多要准备的东西。

  拿出霁夏那一叠的荣誉证书,沉甸甸的,浸透着霁夏的点点滴滴的努力,有汗水,也有泪水。宁致决定把荣誉证书都给霁夏复印一份,还有成绩单,把原件留下,宁致想自己保留着。可能找学校时能用的上,宁致觉得挺有必要。

  其实霁夏的此次出行也无需带多少东西,因为她只不过是回家而已,只是宁致一厢情愿的在那儿忙东忙西的。霁夏偶尔会提醒宁致“妈妈,我不用拿什么。”霁夏越是这样说,宁致心里越是难过,就好像霁夏的心已经飞了。她也许这几年只是客居此地而已,事实上,霁夏确实怀念她爸所在的城市。对于孩子而言,她呆在学校的时间远远胜于家里的时间,她还是更喜欢以前的学校。

  宁致带霁夏把头发剪成了短发,因为上了高中要住校,打理头发太费事,霁夏也赞同。齐齐的小短发,显得霁夏更精神了,但宁致并不喜欢,觉得霁夏还是长头发漂亮些。既然为了学习,也就不能计较那么多了。宁致是走到哪儿都拉着霁夏的手,就这样能数得着的牵手的日子宁致倍加珍惜。每天把霁夏爱吃的都一样一样地买回来,尽管做饭超烂,也是不断地做些“拿手”的饭菜。有时,宁致看着霁夏躺在床上一边吃,一边玩手手机,觉得好像以前从未如此端详过霁夏,有的只是责备:一天就是玩手机看电视了,你要再多用点时间在学习上,那更是不得了了。而此时却觉得霁夏玩手机也能别具一格了,她通常是靠着被子,一条腿向上蹬着高低床的床板,另一条腿伸到枕头上面,嘴里吃着东西,不时地看着手机傻笑,偶尔侧身看两眼电视,如此不着调的样子,宁致也留恋不已。

  趁她不注意,赶紧拍照。全是不雅之照,等霁夏反应过来,宁致早就拍好了“你呀,就是偷袭了,你说你想照相和我言语一声啊,我摆个姿势什么的,你这倒好,哪会儿不好看,你哪会儿拍,真没办法。”霁夏一边摇头,一边唉声叹气的,宁致:“我乐意。”宁致才不理她了,那样才是霁夏的真实生活呢。

  也亏的宁致能想的出来,她把纸和笔拿到霁夏的面前“你得给我画一张画,作为生日礼物,要不到时我会失落的,”宁致说着话鼻子都酸了。霁夏其实是不想画的,只不过是不想拂了宁致的意,这一幅画是夹杂着玩手机、看电视、心不在焉的一点一点地完成的。霁夏可以不给宁致买其它生日礼物,尽管有时霁夏会给宁致买个小饰品什么的,但必须给宁致画一张生日卡,宁致觉得什么也比不上霁夏亲手绘制的这一份真实的祝福。每年的母亲节霁夏也毫不例外地送宁致这样一幅画。

  到了不得不买票的时间了,暑假很不好买,但那天居然很顺利地买到了两天后的火车票。当握着那两张火车票时,宁致真希望是延后几天的,哪怕是多一天也好。瞅着车票上的日期掉眼泪,哗哗的止不住,就算是宁致送她走,可那又能呆几天?十多年都眨眼间溜走了,就好像能在一起多呆一天、多一小时、多一分钟,甚至多一秒也好。

作者有话要说:  

  ☆、告别

  

  每个人都会为相逢而欣喜,也会为别离而伤悲。

  宁致和霁夏去和夏舅一家告别。从霁夏来到这座城市,她的生活多了一个活动的地方,就是夏舅家。每次拿着第一的成绩单回来,夏舅会有奖金,夏舅妈会给她做鱼,以示鼓励。以至于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惯例,只要霁夏一要求吃鱼,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询问:怎么,又得第一了?不仅仅是考试后,平常霁夏也是隔三差五、从不间断的在她舅家享用美食。她从不想会不会打扰到他们,而他们也从不厌烦她的搅扰,霁夏就像回自己家一样,而他们也像自己孩子似的很平常的进进出出。

  有时夏舅他们也带霁夏踏个青了,逛逛游乐场了,而每年霁夏的生日都是夏舅做东,到好一点的酒店庆祝,霁夏会把她爱吃的全部点上。在宁致这儿不答应的事儿,通常能在她舅妈那儿实现,无论是什么都不在话下。尽管她并不喜欢她弟烦她,但她弟是逮着机会就想和她套近乎。就这样,平凡的每一天,累积了数不尽的感动。

  夏舅妈和夏弟说:“你姐姐要走了,这回真要走了,”说着眼睛就红了。小屁孩还继续玩电脑了,夏舅妈又捅了捅他“你姐好长时间都不回来了,你不和她说说话?”直到此时,夏弟才算反应了过来“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嚷嚷“我不让姐姐走,我就不让她走。”他这一闹腾夏舅也扭转了头,半天回过头拍拍小屁孩儿“别哭了,你得让姐姐上学了呀,假期就回来了。”霁夏和宁致的眼泪都在嗒嗒地无声滑落。

  霁夏只说了一句“我走了”,急忙转身掩脸走开了。霁夏的离开刺痛了宁致,也牵动了夏舅一家人的心。从此,也展开了霁夏和宁致无数次的重逢别离。

作者有话要说:  

  ☆、心碎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霁夏生活的真实写照。

  风尘仆仆的经过了一天一夜的奔波,回到了霁夏最初所在的城市长春,得知给霁夏找的学校就在暑假圣地的广场边,霁夏和宁致又一次漫步在熟悉的街头。两人直奔那所学校,在校外边走边聊,宁致“这回你可舒心了,这学校看上去怎么样”霁夏掩饰不住的兴奋“妈妈,好啊,我是真喜欢这所学校了”。宁致反驳她“你还没上学呢,怎么就能断定是好学校了?”霁夏豪不犹豫“你没听说这学校可是市里的十大名校之一吗?”宁致叹口气“唉,且不说什么名不名校,我看,这里的什么学校你都会满意的”。霁夏听出了宁致隐隐的伤感,就改口道“也没有,妈妈,我就是那么一说,难道你不愿意我上一所好的学校吗?”霁夏总能逮着宁致的真实心里,宁致不得不说“就你能,你是我肚子里的蛔虫,我想啥你都能给吃准了”。霁夏拉住宁致的胳膊,腻腻歪歪地说“我就知道妈妈和我一样都希望我能上好的高中,考好的大学”。不觉已来到学校正门外,看见那里趁着假期在装修学校,到处纷乱不堪,几乎看不出个本来模样了,霁夏“咱们走吧,这也看不出个啥了”,宁致也同意了“好吧,反正我至少知道你学校的位置和大致的外观了,那我也就能想象你以后所在的地方,空间位置有了”。霁夏和宁致并肩往回走,宁致提议“咱们去广场看看”,霁夏一力赞同,再一次来到那个疯玩、娱乐的地方,到处一片安静,那片澄清的水面浮现着片片荷叶,那座木桥有些斑驳褪色了,游乐设施也有些陈旧了,霁夏和宁致携手走到这边,各自坐在一个设施上,宁致忍不住会想“你说,这里晚上还会有那么多人吗还有以前那么热闹吗?”霁夏环视一圈“谁知道了,白天怎么显得冷清了呢?咱们那会儿白天来也有好多人啊”,宁致“现在总算一块石头落了地了,你的学校有着落了,其他的是次要的”,霁夏由衷地说“那是自然,幸亏我没回到县城,妈妈,你不知道,我还是喜欢这座城市,喜欢这里的学校”。宁致有些失落“你还想早点摆脱我的魔爪了,这回顺心了,没人在边上唠叨你了,看着你了”。霁夏辩解“怎么会呢,妈妈,我只是就学校而言的”。宁致:“你有时间还能到这里游荡,意想不到吧!”霁夏:“我估计没那时间,我要要想赶上这里的学生,就得下大功夫。”宁致:“经验丰富。”几乎不见人迹的广场,霁夏和宁致也觉得萧条而索然了,就漫步于曾经熟悉的那条归家之路,走着走着就来到了霁夏以前的学校,两人都感慨万分,霁夏惦念了无数次的小学近在眼前,是如此的熟悉而又陌生。霁夏留恋不已地说“要是能进去看看就好了”,宁致附和“不逢时啊”。两人驻足良久,陡然又看到了那条石径小路,霁夏不可置信地“妈妈,我怎么觉得它那么短呢?我记得以前总觉得很长啊?”宁致提醒“以前你多大?现在多大?”霁夏仍然像以前那样在上面走来走去,宁致“你怎么不光脚了呀?”霁夏乐呵呵地说“我看我现在实在也长不了多少了,就免了吧。”宁致不苟同“那可不一定,你还是大有长高的希望啊,空间是有的。”霁夏白了宁致一眼“你当我三岁小孩儿了?”边笑边闹地就到了小公园,还是人影晃动的,不觉就是以前居住的地方了,抬眼望望,阳台上蓝汪汪的玻璃如旧,而物是人非了。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0/2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