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川_叶广芩(完结)(2)

2019-03-10  作者|标签:叶广芩

  作品简介:

  继《老虎大福》和《老县城》等优秀作品之后,著名作家叶广芩最新长篇小说《青木川》于日前创作完成。长篇力作《青木川》以古镇青木川作为小说的背景,以“土匪”魏富堂的传奇经历为主线,从青木川镇解放前夕战乱写至改革开放的今天,以这片神秘的土地跨越五十多年的时间变迁来见证历史变革中的功过,全书约25万字左右,不仅是作家本人近几年笔墨耕耘的结晶,也是中国作协重点扶持的图书之一,该书于2007年1月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而同名电视剧也即将开拍。

  长篇小说《青木川》以地处陕甘川三省jiāo界地带——“一脚踏三省,jī鸣三省惊”的陕西省汉中市宁qiáng县青木川镇为背景,以镇中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土匪”魏富堂的传奇经历为主线,从青木川镇解放前夕,小说在情节曲折动人的爱与恨、生与死、正义与邪恶、浮华与没落的“土匪”戏后,蕴涵着更深层的人生哲理及人性呼唤。

  第一章

  1

  魏富堂是在1952年chūn天被人民政府枪毙的。

  枪毙他的时候油菜花正开,山里山外明huáng一片,蜜蜂嗡嗡地飞舞,太阳暖暖地照耀。这样的季节是分田分地真忙的季节,是农民翻身解放的季节,是欢欣鼓舞的季节。

  枪毙魏富堂的地点在青木川中学操场。青木川中学原先叫富堂中学,是魏富堂创办的一所私立学校,位于镇东高高的坡上,可以俯瞰整个青木川镇,作为公审会的会场和枪毙人的刑场,是再合适不过了。

  公审会的头天下午魏富堂由宁羌县押回青木川,没有回家,直接关在青木川北头的“斗南山庄”里。“斗南山庄”是一幢中式楼房,四川旱船式建筑格式,除了宽大厅堂外,周围有一圈带木廊的房间,间量小而密,用来关押犯人极为合适。“斗南山庄”的屋后有园子,种着花草树木,还有五间jīng致厅堂,是供女人们居住的。魏富堂被押回来的时候,“斗南山庄”里的女人们已作鸟shòu散,只一个叫huáng花的丫头因即将临盆,无处投靠,在二楼的小间里等待生养。政府将犯人安置在“斗南山庄”,考虑是周全的。青木川镇是魏富堂的老巢,镇上他的爪牙甚多,旁支亲戚也多,明里暗里,说不清的盘根错节一时理不清楚,让人不能放心。“斗南山庄”不在镇中心,适当的距离可以减少许多麻烦,也杀了魏富堂的威风。

  第二天早晨,天空晴朗明媚,青木川、广坪两镇的革命群众聚集中学操场,早早地等待着报仇雪恨、扬眉吐气时刻的到来。解放军将魏富堂从“斗南山庄”提出,步行一里路,过了风雨桥,押解到会场。先开诉苦会,控诉土匪恶霸罪行,然后公开审判,之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将魏富堂拉到操场边沿,面对着脚下青木川镇,毙了。

  那天跟魏富堂同时被镇压的还有他的外甥李树敏。李树敏是十五里外的广坪人,常在舅舅家闲住,喜欢青木川的景致,就在镇北头盖了一座宅院,取了个奇怪的名字“斗南山庄”,请当地老秀才施喜儒写了匾额挂上。那匾是本色的香樟木,没有其他点缀,就显得很典雅质朴,不显山露水。乡下人对“斗南”多不理解,说“斗”不知是打斗的“斗”还是装粮食的“斗”,大家不叫它“斗南山庄”,只叫“花房子”。一提“花房子”都知道是魏富堂外甥在青木川的别院。李树敏将宅院取名“斗南山庄”,袭的是“北斗以南,一人而已”的典故,没有打斗的意思却有着狂傲不羁的心态,这是文人们常犯的毛病。李树敏是个追求风雅的人,面皮白净,穿长袍戴礼帽,无论穷人富人,见了谁都笑眯眯的。镇上的女人们见了李树敏,无端地会脸红,眼神会远远地随着他转,这是个山里难得的有学问的美男子。

  据青木川老人们回忆,斗争会上虽然同时宣布了死刑命令,两人同时被押到操场边缘,但枪毙李树敏却比魏富堂晚了那么几分钟,这主要是因为李树敏的挣扎,使劲地把脑袋往起抬,还要让人给他把掉在地上的眼镜戴上,让押解他的军人费了些周折。那边枪都响过了,魏富堂的身子已经扑在草地上,脑袋成了一朵花,这边李树敏还在踢腾。有人说,李树敏是有意拖延,为的就是要看到魏富堂死后的场面,看到这个场面就是看到了他自己,一个人想看到自己死后的情景并不容易,李树敏看到了,所以李树敏这个人很不一般。

  甥舅俩是一先一后走的,差这一会儿,在huáng泉路上就差着好几步,差着好多行路人,没走到一块儿。

  青木川镇的魏漱孝给李树敏家当过长工,他说李树敏之所以拖延是在等他孩子降生,开公审会的时候他的“收房”丫头正在“斗南山庄”屋里生产,他是听到孩子第一声啼哭上路的,毕竟他有了后人,甭管是男是女,反正他不再是绝户了。关于“收房”一说,十几年后丫头本人和她的儿子一直有不同看法,他们说那是土匪的霸占,是qiángjian,不是收房。这样一来,性质就有了区别,李树敏的儿子成了受迫害的产物,成了革命政权依靠的对象,怎么想让人怎么觉着别扭,可事实就是这样。李树敏的妻子刘芳,是山外女子,见过世面,有本事,却生不出个一男半女,这使李树敏一直耿耿于怀,对丫头qiángjian也罢收房也罢,终是给他生了孩子,也是临终的安慰了。

  对五十多年前的镇反大会,青木川的人一直记忆犹新,喜欢谈论,就是当着魏家的本家,人们谈的时候也是“毙魏老爷的时候怎么怎么的”,并不避讳,本家们的诠释往往也比一般人更具体,更细致,更到位。

  那个不到一个小时的公审大会成为了青木川永久的话题,虽然以后也开过许多会,大的小的,远比1952年的那个会辉煌重要,但是给青木川人记忆深刻的,还是魏李两个人一前一后上路的那个会。半个多世纪过去,镇上有资格参与谈论的人逐渐稀少,话题便显得越发珍贵,越发不清晰。版本的演绎越来越多,甚至同一个经历者,上午和下午的叙述就不一样,一小时前和一小时后就不一样,刚才和现在就不一样。这给了青木川喜欢听故事的后生们充分的想象空间,在老辈的讲述中,小镇的旧事比任何武侠、警匪片都jīng彩真实,电视里的飞镖暗器,血影刀光,生死恩怨,英雄美人,敢情都在自家生长的地方演绎过,在日日走过的石板路上滚动过。先人们留下的气息还没有散尽,时或地会在墙根砖缝、影壁背后传递出一声惊恐的呐喊,几句模糊的话语,不是刻意的存留,是无意的丢失,祖先还没有走远。

  魏富堂老宅外宽展的台阶上,温暖的阳光下,无冬历夏,永远纠集着青木川镇上的老年jīng英,负曝闲谈,恬淡悠然,他们是青木川的政治家和新闻解释者,是本翻不烂的活字典。外面来了什么人,到青木川有何公gān,呆多长时间,说了什么话,他们全一清二楚。有时,他们会向镇长、书记什么的提点儿建议,百分之八十会被采纳,但是他们轻易不提,他们的建议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让人无懈可击的,书记就是想反驳也没那么容易。有人就说,大宅院门口的台阶上是青木川的众议院,是领导们也不敢小看、不敢得罪的地方。很多时候,老汉们很沉默地靠墙坐着,晒着太阳,各自微闭着眼,谁也不理谁。青木川的川水沿着镇边缓缓地流淌,碧绿深沉,碰到河心那两条青石桥桩,偶尔翻出几朵làng花,旋出几个旋涡,又很快地趋于平静,洋洋洒洒地向前流去。风暖洋洋地拂过水面,chuī起微微一阵细波,夹起一股湿润水汽,撩在老汉们的身上,几个老汉同时打了喷嚏。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2/9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