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川_叶广芩(完结)(12)

2019-03-10  作者|标签:叶广芩

  都喝得有点儿高了。

  “青川楼”的掌柜张百顺出来给大家敬酒,端出来一道看家菜,红烧肘子,肘子烧得火候过了,颜色发黑。出于礼貌,冯小羽恭维了几句,张百顺便来了jīng神,说他的红烧肘子远不如他爹做得地道,他爹做肘子要用四川青川的冰糖,甘肃康县的豆蔻,陕西紫阳的桂叶,用青木川的竹炭文火煨大半天,让肉从里往外烂,让味道从外往里渗……想吃这道菜得提前打招呼预定,现点现做是来不及的。当年魏老爷最爱吃的就是“青川楼”的红烧肘子,他老子在世时每天要给魏老爷做肘子,魏老爷一顿要吃三个,最后还要用肘子汤拌饭……张百顺说,魏老爷上路时,别人不敢靠前,我老子不怕,我老子送了碗肘子过去。啥子叫仗义,我老子这就叫仗义,好人有好报,魏老爷吃了“青川楼”的肘子自然记得“青川楼”,托魏老爷的yīn福,停业了几十年的“青川楼”又开起来了。

  三老汉说张百顺的菜没一样做得地道,以前他爹的肘子之所以做得好,是青木川的猪长得好。那时候青木川的猪是用泔水喂养的,猪们年少的时候满山跑着长架子,肉都是锻炼出来的好肉,肥是肥,瘦是瘦,不似现在,专业化养猪,喂的是满含着激素的饲料,把那些猪弄得一身虚肉,几个月就出栏,吃在嘴里腥臊味无比,满嘴饲料味儿。

  郑培然说,那不是吃肉,是在吃饲料,猪吃了不发情光长膘,人吃了阳痿长恶性肿瘤。

  李天河赶紧把话题往回拉,不管钟一山在青木川找得着还是找不着杨贵妃,这个肘子都不能再叫“红烧肘子”,得叫“贵妃肘子”,“青川楼”的“贵妃肘子”将成为青木川旅游文化产业开发的一部分。

  许忠德在一边嘀咕说“贵妃肘子”让人会想到杨玉环的胖胳膊,王晓妮说胖胳膊太笼统,准确点儿说,肘子应该是手腕以上,肘关节以下。张宾说是手腕部分,三老汉说,手腕不是肘子,是猪蹄!

  冯小羽吃了一口新命名的“贵妃肘子”,不过如此,便有些失望。张百顺解释说,现在的作料大不如前了,尽是假货,从外头买来的猪肉,一炖半锅骚汤。张百顺一想不对劲儿,赶紧改口说,今天来的是贵客,当然,得用本地家养土猪招待,不能用流水线上下来的。

  张保国说张百顺的嘴得装上个把门的,将来游客进山,不能由着他胡说。张宾说,根本就不能让他和客人见面,在城里的饭店,哪儿见过穿围裙的大师傅满堂跑的……

  山乡的酒让人不知深浅。散席时,冯小羽和钟一山都喝得有些头重脚轻,大家在饭铺门口告别,钟一山的目的很直接,就是太真坪。李镇长让张宾明天做钟一山的向导,张宾说明天他领着从日本回来的进村,搁过去百分之百是汉jian,现在却成了向导,这事怎么想也有点儿想不透彻。李天河说,想不透彻回家接着想,任务是jiāo给你了,必须完成。走两步回过头大声说,钟先生是中国人!

  钟一山的特点是一喝过量便将中国话全部忘光,他跟大贤们告别,说“おやすみなさい(晚安!)”大贤们懵懵懂懂反应不过来,倒是许忠德回了他一句“Goodnight!”

  魏漱孝们都跟着说Goodnight。

  青木川的老农民会说“Good night.”冯小羽想大概是她喝晕了。

  第二章

  1

  人往往有这样的时候,心里老被一个意念左右,下意识地走进死胡同,不能自拔。在医学上,叫jīng神qiáng迫综合症,是种轻微的jīng神障碍。比如明明锁了门,却老怀疑没有锁,十里八里地赶回去看一眼才放心。比如嘴里经常下意识哼一句歌词,这句词老往外冒,而且冒得毫无来由,让人恼火得不行。其实就是jīng神紧张,一种神经质的表现,或多或少谁都有点儿,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餐食人间烟火,各类压力和烦恼就会无声地浸入人的心田,不为人的意志所左右。

  现在冯明嘴里哼的是“文革”流行歌曲《洗衣歌》,一群藏族姑娘在河边边跳边唱,歌颂亲人解放军,词大部分忘了,翻来覆去也就这么两句:

  感谢你们砸烂了铁锁链,

  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

  “砸烂了铁锁链”,从起chuáng就哼哼,整整一个早晨,一直浸泡在“砸烂”之中。冯明性情冷峻,在文艺上没有什么特长,唱歌跑调,有时唱得跑不回来,别人笑疼了肚子自己还浑然不觉。所以,冯明从来不唱卡拉OK,那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显示自己的短处,是得不偿失之举!林岚倒是有副好嗓子,歌唱得好,小戏编得更好,什么故事到她手里,捏咕捏咕马上就能上台演出……林岚那个宣传队在青木川演过不少自编的小歌剧《青女拥军》《一架犁》《刘小猪翻身》《雇农叹十二月》等等。那时候的青木川,因有了宣传队和青木川中学的学生剧团,日日有歌唱,月月有戏演,宣传工作是地区的先进。

  “砸烂铁锁链”唱了几十遍,还是不能止住。

  昨天他住在青女家,睡得很不踏实,冯小羽们吃酒回来,他还在chuáng上辗转反侧,一夜上了七八次厕所,每回都觉得尿不gān净,躺下没一会儿,又憋得慌。后半夜,窗外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听着房檐滴水声,更觉得膀胱胀满,折腾到jī叫头遍,才迷迷糊糊睡去,一觉醒来,东方日已红。青女家宽大的席梦思chuáng和安静的环境在青木川是首屈一指的。三层小楼,高大的落地窗,宽展的阳台,建筑颇具现代意识,二十四小时的热水是因为主人烧了个小锅炉,青女的女儿女婿是镇医院的大夫,在讲究卫生方面永远是超前的。为冯明的到来,镇领导们开了个会议,决定将他们安置在青女家住,他们这行人,有首长,有学者、作家,在招待方面不能马虎。主要接待工作由张保国负责,从镇财政有限的资金里拨出首长们在青木川的所用,原则一定要首长在青木川吃好、住好、转好,不能留下遗憾。冯明在青女家的一切开销,包括洗澡都是镇上给拨了钱的,现在没有白吃白喝在谁家一住几天的道理,这些是属于镇政府和青女家的jiāo易。冯明本人并不知晓,冯明只是沉浸在革命友谊当中。

  昨天晚上,青女特意为冯明烧了一池子热水,冯教导有爱洗澡的习惯,这点不用gān部们jiāo代,她早就知道。那时候教导员住在文昌宫,日日要在她家屋后的滴水泉洗澡,一边洗还要一边跑着调地唱:

  三头huáng牛,一呀么一匹马,

  不由得我赶车的人儿笑呀么笑哈哈。

  往年,这个车呀,咱穷人哪配用,

  今年咿呀嗨,

  大轱辘车呀,轱辘轱辘转哪,

  大轱辘车呀,轱辘轱辘转哪,

  转呀,转呀,喔!驾!

  转回咱们的家……

  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很著名的一支翻身歌曲,当年青木川的男女老少都会唱,是林岚给大家教的。每逢开会,林岚都要指挥大伙唱“三头huáng牛”,陕南人用当地土话唱“大轱辘车”,常常咬不清字,一唱到这儿就轱辘轱辘地转乱了。那时候青木川的农民很不理解,怎的一下就能分三头牛一匹马,还有大轱辘车,地主得有多大的家当呀!在当地人眼里,魏老爷就已经阔得没了边了,大伙分魏老爷的田地浮财,田是家家都分到了,手使东西也分到了,有用的没用的,各家都堆了不少。魏老爷有钱,大院子里金库、烟库、武器库、瓷器库、海鲜库、粮食库、绸缎库……使用穿戴应有尽有,几辈子用不完。魏老爷家一捆捆四大银行的钞票全发了霉,库里的海参、燕窝都长满了绿毛……魏老爷那么大的家当,解放军一来,还不是哗啦啦垮了!那个能给农民一下分三头huáng牛一匹马的地主想必比魏老爷还有钱。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2/9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