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菩提_林清玄【完结】(18)

2019-03-10  作者|标签:林清玄

  夜晚的时候就要到湖畔的田野去了,晚上的虫声与蛙鸣一向最热闹,尤其在繁星照耀的夜晚,每一个星光的范围,都有欢愉的声音。划分起来,一半是虫或蟋蟀,一半是蛙与蛤蟆,可以说是双重奏。在生活上,它们是互相吞吃或逃避的,发为声音,反而有一种冲突的美感。

  如果不喜欢jiāo响乐、合唱团、室内乐、双重奏,偏爱独奏的话,何不选择有风的时候到竹林里去?在竹林里录下的风声,使我们知道为什么许多乐器用竹子做材料,风穿过竹林本身就是一种繁复而丰满的音乐。

  在旅行、采访的途中,我随身都会带着录音机,主要的录音对象当然是人了,但也常常录下一些自然的声音,鸟的歌唱、虫的低语、海的cháo声、风的呼号……,这些自然的声音在录音机里显出它特别的美丽,它是那样自由,却又有结构的秩序;它是那样无为,却又充满活力;它是那样单纯,却有着细腻的变化。每一次听的时候,我仿佛又回到自然的现场,坐在林间、山中、海滨、湖畔,随着声音,风景整个征现了,甚至使我清楚地回忆那一次旅程停留的驿站,以及遇见的朋友,当然,也有一些温暖或清冷的回忆。

  常常,我把清晨的鸟放入录音机,调好自动跳接的时间,然后安然睡去,第二天我就会在繁鸟的欢呼中醒来,感觉就像睡在一座高而清凉的林间。蝉声也是如此,在录音机的蝉声中睡醒,使我想起童年时代的午睡,睡在系着树的吊chuáng,一醒来,蝉声总是扑进耳际。

  这些声音的再版,还能随着我们的心情调大调小,在我们心情愉悦时听起来就像大自然为我们欢唱,在我们忧伤之际,听起来仿佛也有悲哀的调子。其实,它们广大而恒久不变,以浑雄的背景反映着我们,让我们能在一种极大的风格中深思,反观自己的内心。

  在眼耳鼻舌身意里,我们要从哪一根才能进入智慧呢?从前,我们过分重视意识的思考和眼睛的见解,往往使我们忽视听闻外界与自己的声音,嗅及外界与自己的香气,肤触外界与自己的感觉等等,都同样能使我们进入智慧。

  我们的观世音菩萨,他正是由耳根进入智慧之门,他的”耳根圆通法门”深深地感动我。观世间菩萨在《楞不严经》里说:

  “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觉妙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从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观世音菩萨从闻声、思惟、修证,进入空性与觉性浑然一体至极圆明的境界,最后甚至超越世间与出世间所有的境界,使他体证到自己的本性和佛一样,具有大慈大能,也使他体会到六道众生的心虑,而与一切众生同样有慧心的仰止。这从声音来的最高,是多么动人!

  那从许多地方录下来的声音,不只是心的洗涤,有时真能令我们体会到空明的觉性,知道佛的慈力与众生的悲仰,当我们在最普通的声音听见了觉性的空明,会使我们的心流下清明与感恩的眼泪。

  纯 善

  从前有一个人,偶然在路上看见一尊佛像,他心里想”如果有人从这佛像上面跨,岂不是造成恶业?”于是他把佛像请去安放在路边。

  因为他动机是纯善的,所以造了善业。

  后来有一个人走过同一个地方,发现了路边的佛像,心想:”这尊佛像上面没有东西遮盖,日晒雨淋,日久一定会毁坏。”他想保护佛像,左找右找,在佛像旁边找支一只破旧的鞋子,于是把鞋子盖在佛像上面。

  在平常的情况,这种行为当然非常要不得,由于他在当时动机非常纯善,也给他造了善业。

  不久,又有一个人走过,看见鞋子盖在佛像上,心想:”是谁把鞋子放在佛像上,真是太可恶了。”于是,他赶紧把鞋子丢掉。

  这个人动机纯正,当做也造了善业。

  随后又来了一个人,他看见被放在路旁的佛像,心想:”这太不恭敬了,不应该把佛像放在这里。”于是顺手把佛像放在附近的墙头。

  他因此也造了善业。

  最后来了一个人,他想:”佛像应该在家虔诚地供养才对。”于是把佛像请回家,清理清净,找到一个清净的地方供养起来,每天焚香礼拜供养。

  这个人也一样造了善业。

  这是密宗在教化人关于身、口、意三业清净的一个故事,说明了人所造的业,主要是在他背后的动机。行为其次了。因此,要使自己三业清净,一定要先有一个清净的意念,只要说明书念纯善,则身业、口业的清净也就容易达到了。

  纯善的念是哪里来的呢?纯善的意念是来自心和智慧与慈悲之开启。有许多佛弟子常常发愿说:”我要为佛教工作。”一位上师曾说这个观念是不够广大的,佛的弟子应该发愿为所有的众生工作,把自己的福德用来与众生的苦难相jiāo换,甚至在呼气时,观想把自己拥有的善根福德随风飘送给众生,在吸气时,观想一切众生的众苦都流入我身,这样久而久之,就会进入纯善的境地。

  所谓的善 ,就是利他,就是慈悲喜舍,就是发菩提心。我很喜欢几段关于菩提心的格言:

  “修行者心中存有真实菩提心,即使他只中撒一些谷物给小鸟吃,也算是大乘行者,堪称为菩萨。如果没有菩提心,纵将珍宝充满三千世界布施给一切众生,也不能算大长乘行者,更不能堪称为菩萨。”

  “一旦发起大悲心和菩提心的人,即使他是宇宙中最邪恶的众生,也能当下成为佛之子,成为一切众生最伟大者。”

  “我们不要只顾珍爱自己,要把众生看得远比自己重要。我们必须准备接受极大的苦难,以把幸福带给众生。我们只能为众生的利益而思而行。”

  “如果我们不能忍受任何牺牲或帮助别人,我们就丧失了发菩提心的要义。”

  菩提心的要义很多,但是只要我们时时保有善与正的品性,并随喜别人善与正的品性;那么,不但我们想法与了心是清净的,则我们的行为和最后的成就也必然是清净的。

  再回到前面听故事,那在路边被弃置的佛像,正是我们心的象征,有的人怕被践踏,就把自己的心入在旁边;有的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心,却盖上一只破鞋子;有的人喜欢心胸坦dàng,就丢掉鞋子;有的人则把心放在高高的墙头,看待这个世间。

  最后一个人,他捡回自己的心,宝爱自己的心,在清净的地方,他用菩提与大悲来供养,而使心有了安住的所在------这是”心即是佛”,这是”纯善”!

  纯善也许很难,但可以从小处训练,这里有一个故事能给我们更大的启示:

  油 面 摊 子

  家附近有一担卖油面的小摊子,我平常并不太注意,有一回带孩子散步路过,看到生意极好,所有的椅子都坐满了人。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8/2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