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明,千里皆明_林清玄【完结】(12)

2019-03-10  作者|标签:林清玄

  烘炉一点雪 从前有一位持戒僧,一生坚守戒律,有一天夜里在野外走,突然踏到东西觉得有破裂的声音,这位僧人心想:糟糕了!莫非是踏到一只怀孕的蛤蟆吗?不想还好,一想心中又惊又悔。

  晚上睡觉的时候,他梦见一大群蛤蟆来向他讨命,整夜惊怖畏惧不能安稳,好不容易挨到天亮,他立刻跑去昨夜踩死蛤蟆的地方,没有看见蛤蟆,却见到一条破裂的茄子。

  僧人当下疑情顿息,才知道三界无法,唯心所造,光是外在的守戒是不够的,应该反观自心修行。

  这是龙门佛眼禅师讲给弟子听的故事,接着他给这个故事下了结论:“假如夜间踏着时,为误是蛤蟆?为误是老茄?若是蛤蟆,天晓看是老茄。若是老茄,天未晓时又有蛤蟆索命。还断得吗?山僧试为诸人断看,蛤蟆情不脱,茄尚犹存,要得无茄解,日午打huáng昏。”

  好一个日午打huáng昏!

  因为即使第二天天亮时看到茄子,也无法证明昨夜踏到的不是蛤蟆,到底是路上的茄子为真?还是梦中的蛤蟆为真?如果不脱除对蛤蟆的疑情,或执着于茄子的存在,要想得到解脱就像正午和huáng昏打架,是不可能的。

  蛤蟆与茄子的故事提供了我们两个层次的思考,一是不论遇到任何外在变迁,反观自心是最重要的,若不能解开心的葛藤,则想蛤蟆就梦蛤蟆,见茄子则执茄子,都会成为修行的障碍,因此要从心做起。二是表现了禅宗“当下即是”的jīng神,这一刻的把握、这一刻的悟才是最重要的,不要落入上一刻的纠缠,不要在悼悔中过日子;万一真的踩到蛤蟆,也要当下忏悔回向、当下承担,否则如何得到真正的清净呢?

  关于反观自心,佛眼禅师还做过一个比喻,说有一个人鼻头黏了一点粪,他起先不知道,闻到臭味时以为自己的衣服臭,嗅了衣服果然臭,他就换了新衣服。但不管他拿到什么东西,都以为是他拿的东西臭,不知道臭在自己的鼻上。后来遇到一个有智慧的人告诉他,臭在鼻上,他先是不信,试试用清水洗了鼻子,立即全无臭气,再嗅一切东西也都不臭了。

  这是禅宗有名的“鼻头着粪”,佛眼禅师说:“参禅亦然,不肯自休歇向己看,下寻合那,下寻会解,觅道理做计较,皆总不是。若肯回光,就己看之,无所不了。”

  关于当下承担,禅宗里有许多公案,例如南泉普愿禅师,因为他的弟子东西两堂争一只猫,他说:“道得即救猫,道不得即斩。”他的弟子无言以对,他就把猫斩了。例如归宗智常禅师除草的时候,见到一条蛇立时把蛇斩了。例如丹霞天然禅师取佛像来烧,人家都批评他,他说:“我烧取舍利。”人说:“木头有何舍利?”他说:“无则再取两个烧。”例如德山宣鉴禅师呵佛骂祖等等。

  古来禅师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在凡俗眼中是犯了不可原谅的大戒,但在证悟者的眼中却是最上乘境界,原因是他们都能当下承担、无所分别、契入法性。当然,这种行止,我们凡夫是不可学的,学了反增罪业,但我们应该知道有这样的境界。那是“苦匏连根苦,甜瓜彻蒂甜”的境界;是“打破乾坤,当下心息”的境界;是“一击响玲珑,喧轰宇宙通”的境界;也就是“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琐;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的境界。

  近代高僧月溪禅师曾说:“十方三世佛及一切众生,修明心见性的法门只有三种:第一种是奢摩他,中国音叫寂静,就是说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齐用,破无始无明见佛性。第二种的法门叫作三摩提,中国音叫作摄念,就是说六根的一根统领五根,破无始无明见佛性。第三种法门叫作禅那,中国音叫作静虑,就是说六根随便用哪一根破无始无明见佛性。”——不管我们用寂静、摄念,或静虑来明心见性,都具有反观自心,当下承担的jīng神。

  古代的祖师以自性比作洪炉,生死比作一点雪,自性中不着生死,如雪不能入燃烧的洪炉,对明心见性的人,生死如一点雪,那么这世界上还有什么蛤蟆与茄子的分别呢?

  问题是,在这转动纷扰的世界,能寂静、摄念、静虑来面对自我的,又有几人呢?

  佛经上说:“三界无安,譬如火宅。”对禅者而言,火宅不在三界,而在自心,心的纷乱、纠缠、煎熬、燃烧,才是一切不安的根本,而三界的安顿也是心的安顿罢了。

  行走水上的人 从前在舍卫国东南方,有一条很大的江,江水既深又广。江边住了五百多户人家,习性都非常刚qiáng,他们善于欺诈的生活,并且自私贪利,总是放纵心意地过日子。他们从来没有听过任何道德的教化,更别说度脱世间的佛法了。

  佛陀释迦牟尼知道他们的情形,非常悯念他们,想要去度化他们。于是,佛陀就走到江边,坐在大树下,江边的村人见到树下来了一个长相非凡的陌生人,全身散放奇异的光芒,没有不感到惊奇而肃然起敬的。

  有许多人到树下看佛陀,并且礼拜问讯,佛陀就叫那些围着他的村人坐下,开始为他们讲经说法。可是由于村人长久以来习于互相欺骗,使他们无法相信真实的语言,虽然听了佛陀的真言,心里却不相信。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从江的南岸来了,他的双脚从水面上走过,水只淹到他足踝的地方。那人一直走到佛陀前面,稽首礼拜佛陀。众人看了无不感到惊奇怪异。

  村人就问那从南方来行走在水上的人说:“我们数代居住在这江边很久了,从祖先以来,未曾听说有人能在水上行走,你到底是什么人?有什么道术?竟然可以在水上行走而不沉没呢?”

  那人回答说:“我只是居住在江南的一个平凡百姓,喜欢亲近有道德的人,我听说佛陀在这里,就想过江来亲近他。可是到了南方的江岸,找不到渡船过来,我就问岸边的人这水是深是浅,岸边的人告诉我:‘这水只到足踝,何不涉水走过去呢?’我听信他的话,就这样走过来了,并没有什么神奇的法术。”

  佛陀听了,当时就赞叹那行走在水上的人:“善哉!善哉!人真实相信真理,生死的大海都可以渡过,以诚信而渡过数里的江水,又有什么稀奇呢?”

  村人听了佛陀的说法,看到渡江过来的人,心意豁然开朗,对佛开始有坚定的信仰,并且受了五戒,开始修行,佛法就传遍了整个江岸。

  这个故事出自《法句譬喻经》的《笃信品》,是在说明信仰的重要,当一个人有了绝对的信心,他从水面上走过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这个故事是象征一个人要从生死的大海中解脱出来,就必须对佛法有绝对的信心,因为信心乃是一切的基础。

  如果是从净土来讲,就是确信有西方净土,是可以凭借信心与愿力去往生的。从禅来说,就是确信自性与佛无二无别,只要自性完全开启,就能契入法性,成佛有望。从密来说,就是确信佛、菩萨、本尊、上师、护法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凭借他们的威神力与自心修持密印,就能即身成佛。乃至不管修持什么法门,唯有绝对的信仰才能成就。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2/3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