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_周国平/毕淑敏/徐志摩【完结】(35)

2019-03-10  作者|标签:周国平 毕淑敏 徐志摩

  “广场书店”早上也不开门。它是整个奥克斯佛关门最晚的一家商店。它等待着镇上所有会来此光顾的人,直到最后一个。“广场书店”极有名气,从曼菲斯开始就有人不断提到它。他们说,到奥克斯佛一定要去“广场书店”,于是我们去了,在很深的夜晚。很深的夜晚书店里却亮如白昼。人很多但却很静,只有书页被轻轻翻过的声音。各种各样的书随意地散乱地摆放着:书架上、地毯上、楼梯上、窗台上,把两层楼的书店挤得满满的。走上楼梯,迎面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类与南方相关的名人伟人的照片,其中最多的也最为显赫的是福克纳,显然这里以福克纳为荣。这里可能是整个奥克斯佛离福克纳jīng神最近的地方,也是推销他jīng神的惟一场所。可今天这里出售的福克纳的小说竟也不多。福克纳被其他种类繁多的图书和奥克斯佛人日新月异的多种需求淹没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曾使家乡有了一分小小震动的福克纳不再重要,他尽管伟大,尽管是镇上乃至于全美国全世界的骄傲,但他也不是惟一的,这就是奥克斯佛人今天的观念。

  福克纳正在被家乡遗忘。镇上的人只是偶尔提起他。也许当初就是这样,奥克斯佛人从未真正认识过福克纳的价值。尽管这个天才的作家从未离开过自己的家,但却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过这里。在奥克斯佛和福克纳之间似乎一直悬浮着一重障碍。他们彼此熟悉。他们太熟悉了,因此他们不能彼此承认和拥有。

  在切实地走遍了福克纳家乡的每一个角落后,再走进福克纳的房子时,真的没有找到那种圣殿般的感觉。后来想了很久,才意识到这是个距离的问题。当一切都太接近的时候,你无论如何看不到光环。诗意往往是当美好的事情逝去时才会诞生。原先在中国,在天津,最向往的就是美国的南方的密西西比的三十年前的福克纳,而现在则是就在福克纳的房子里就在他呼吸的天地中,这种向往反而无影无踪了。

  我独自一人坐在福克纳白色房子前的木楼梯上等待着。房门紧锁,屋子里空无一人。丛林和旷野延伸着,一种超然的宁静在荒凉的感觉中油然而生。

  我坐着,等待着,想象着三十几年前的光景。

  在漫长的午后,我终于看见有人穿过树丛绕到房子的后面——用钥匙打开后门——进去——穿过走廊来到前门——清晰的脚步声由远而近——前门被推开——这时是下午两点。福克纳的家下午两点准时向游人开放——我从木楼梯上站起来,小心翼翼地走进去——迎面看到走廊的那一端贴在墙上的一大张福克纳年轻时黑白照片的印刷品——他望着你,执着而沉重——你被震慑。你看,福克纳就这样迎接了你,你们所有的来访者。

  福克纳的家是深宅大院,还包括院后一片片的草场,又一片片的树林。福克纳家的林子很深,林前的木牌上写着:夜晚不得入内。林深得没有尽头。你只能看到树的枝杈繁乱地向四面伸展着。一丛丛的灌木。阳光照she在林中空地上,叶片和芦苇花闪着摇曳的光斑。隔开树林和草场的,是用木板条和木桩钉起的长长的围栏,连福克纳家的大门,也是用这种木板条钉起来的,luǒ露着粗糙的木纹,简易而矮,不过是个门的象征,大概也代表了福克纳朴素的审美。通往树林的门敞开着,它静而超然,像一幅古老庄园的油画。那门给人很多感觉,你看到的是一片衰败,而你看不到的,却是一首灵魂的长诗。我在那木门前停留了很久,我拍下了那门的照片,空无一人的,但我能够看见福克纳是怎样穿着皮靴从门外的那片丛林中散步归来…… 然后是他的院落。秋天的枯败的落叶铺满了他家的门廊和花园。中午时分,一辆白色的漂亮的汽车开进来,停靠在福克纳的房子边。一个黑人走下来。他告诉我们,他是被雇用每天为这里清扫落叶的。然后他开始工作。枯的叶在他的扫帚下发出了飒飒的秋天的响声。

  也有点凄凉。

  问他,是不是了解这房子的主人?你曾经见过他吗?黑人显得模棱两可。又问他福克纳孩子们的下落。他这一次坦诚地说,不知道。他说他没有读过福克纳的书,当然也不了解这个白人对于南方黑人以及他们的处境所怀的那一份深切的同情。但这些并不妨碍他为福克纳空无一人的萧条衰败的故居清扫落叶。他gān活儿很卖力。他的劳动很快显出了成果,那些枯huáng的叶在他的扫帚下像小山似的堆积了起来。

  仪方到大门外我们的车上取电话号码时,我独自一人走进了福克纳的家。我接受了在这工作的密西西比大学研究人员亲善友好的微笑,我想他们一定是热爱并了解福克纳。我们彼此听不懂对方的语言。最后,他们只好放弃jiāo谈,让我一个人静静地参观福克纳家从上到下的每一个房间。我是为数不多来此访问的人们中为数不多的中国人。我用中文在门口的登记簿上郑重地写上了我的名字。

  参观福克纳的故居不收费,这也同用十七美元去看猫王奥维斯的家不一样。

  尽管一九四九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已经使奥克斯佛小镇上的福克纳很富有,但他的家依然显得简朴至极,甚至使人想到贫困。最普通的房子。两层。简易的楼梯和书架。陈旧的打字机,几乎没有陈设,也没有一丝奢华。福克纳在此过着极为朴素的写作生活。他在那架打字机前,写了一本又一本书:《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圣殿》《去吧,摩西》《押沙龙、押沙龙》。我至今无法描述阅读福克纳的作品所带给我的怎样的灵魂的震动。他把你们带进南方的苦难中,又牵引着你们的jīng神从苦难中拔脱。福克纳用他所能传达的人们从各个角落发出的声音来拯救人类,他在太多太深的生存之不幸中,终于发现了一种不可摧毁的jīng神,那便是他一生苦苦追寻的彼岸。他告诉他的读者,你无论怎样地被压在最底层,但jīng神是应当永远支撑着的,这样你才可以不倒。福克纳要的不是生存的质量,而是一个人的生命的力量。

  其实无非是美国南部乡村,无非是小小的奥克斯佛,无非是黑人和白人,无非这所白色的房子、草场和丛林。在夏的炎热中,福克纳从这里开始了他迈向永恒的艰苦跋涉,然后他逝去并升上天空,成为闪亮在黑夜中的那团辉煌灿烂的星座。

  ……慢慢地,福克纳的亲人们,除了渐渐离世的,都不愿再住在这座房子里。他们搬走了,搬离了奥克斯佛,于是这房子便开始伴着流逝的岁月荒凉衰败,杂草丛生。幸好密西西比大学的南方文化中心接管了它,从此,它便开放,便成为了一段历史,一种文物,一个公众可以在此参观游览的场所。但,依然是没有钱来挽救这座旧居的衰败,所以,我才在房门口的小桌上,看到了一个圆形的大玻璃罐,罐里有一些零星的钱。而罐旁边的说明上写着,你可以捐钱,这钱将用于这所房屋的维修和保养……

  心中陡增悲哀,我不知长眠地下的福克纳对此会有怎样的一种态度。

  但我相信,这种方式显然是有悖于福克纳一向做人的风格的。尽管如此,我还是把一张五美元的钞票投了进去,为了这座福克纳曾经住过的房子。我知道这是密西西比大学的意思。大学是非赢利机构。文学永远是贫穷的,尽管这个伟大的文学家曾经给予了人类一笔如此巨大永恒的jīng神财富。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5/11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