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知堂书话_周作人【完结】(228)

2019-03-10  作者|标签:周作人

  仪式,但见于艺术者,如许多陶器画上之肩菡萏的“狂女”(Mainades)以

  及发风露丑的“山jīng”(Satyroi),未始不是极有趣味的图像。我们可以把

  那些原始思想的表示作古文学古美术去欣赏,或作古文化研究的资料,但若

  根据了这个便去批评现代的文明,这方法是不大适用的。

  其二是日本人看神话的方法,特别是对于《古事记》。日本自己有“神

  国”之称,又有万世一系的皇室,其国体与世界任何各国有异,日本人以为

  这就因为是神国的关系,而其证据则是《古事记》的传说。所以在有些经国

  家主义的教育家炼制成功的忠良臣民看来,《古事记》是一部“神典”,里

  边的童话似的记事都是神圣的,有如《旧约》之于基督教徒,因为这是证明

  天孙的降临的。关于邻国的事我们不能像《顺天时报》那样任情的说,所以

  不必去多讲他,但这总可以说明,我们觉得要把神话看作信史也是有点可笑

  的,至少不是正当的看法。十多年前日本帝国大学里还不准讲授神话学,当

  初我也不明白是什么缘故,后来看夏目漱石集中的日记,才知道因为日本是

  神国,讲神话学就有亵渎国体的嫌疑了。就这一件事,可以想见这种思想是

  多么有势力。可是近年来形势也改变了,神话学的著作出版渐多,(虽然老

  是这两三个著者),连研究历史及文化的也吸收了这类知识。在古典研究上

  可以说起了一个革命。做有四大厚册(尚缺一册,未完成)《文学上国民思

  想之研究》的津田博士在《神代史研究》上说,《古事记》中所记的神代故

  事并不是实际经过的事实,乃是国民想象上的事实;后人见了万世一系的情

  形,想探究他的来源,于是编集种种传说,成为有系统的纪载,以作说明。

  这个说法似乎很是简单,而且也是当然,但在以前便不能说,(当然现在也

  有些人还不以为然,)更不必说能保全文学博士的头衔了。人类学者鸟居博

  士新著《人类学上看来的我国上古文化》第一卷,引了东北亚洲各民族的现

  行宗教,来与古代日本相印证,颇有所发明。照他所讲的看来,神代纪上的

  宗教思想大抵是萨满教(Shamanism)的,与西伯利亚的鞑靼以及回部朝鲜都

  有共同之点。此于人类学上自是很有意义的左证,但神典之威严却也不能没

  有动摇了。我说日本人容易看《古事记》的神话为史实,一方面却也有这样

  伟大之学术的进展,这一点是我们中国人不得不对着日本表示欣羡的了。

  (对于万世一系的怀疑,在日本的学者中间并不是没有。好些年前有一

  个大学教授讲到进化,说即如日本的国体也要改变,因此就革了职,但我记

  不清这事的详情和他的姓名了。一九二一年九月的《东方时论》上登载法学

  博士青木彻二的一篇随笔,名曰

  ZokuSesolbukashiki,译出来可以称作《续

  世事之离奇》,出版后即被政府禁止,据齐藤昌三的《近代文艺笔祸史》说,

  “作者青木博士终以朝宪紊乱罪下狱,在这一年里大学助教授森户辰夫,帆

  足理一郎,野村隈畔等,或处徒刑,或处多大之罚金,学者之有名笔祸事件

  相继发生。”除森户外,别人的事件内容我都不很清楚,但青木博士的我还

  记得,虽然杂志是禁止没收了。他的犯罪也是因为对于万世一系的怀疑。他

  对访问的记者说明他的意思,他不满意于一般关于国体的说法,以为日本是

  与世界各国绝不相同的;他不愿意被人家看作一种猴子似的异于普通人类的

  东西,发愤要表明日本人也是人,也有人类同具的思想与希望,所以写那一

  篇文章,即因此得罪在所不惜。这种jīng神也值得佩服,虽然与现在所谈的神

  话问题无甚关系。)

  《古事记》神话之学术的价值是无可疑的,但我们拿来当文艺看,也是

  颇有趣味的东西。日本人本来是艺术的国民,他的制作上有好些印度中国影

  响的痕迹,却仍保有其独特的jīng彩;或者缺少庄严雄浑的空想,但其优美轻

  巧的地方也非远东的别民族所能及。他还有他自己的人情味,他的笔致都有

  一种润泽,不是gān枯粗厉的,这使我最觉得有趣味。和辻哲郎著《日本古代

  文化》,关于这点说的很是明白,虽然他的举例多在《古事记》的后二卷,

  但就是在神话里也可以看出一点来。不过我的译文实在太是不行了,这在我

  还未动笔之先就早已明白的感到,所以走失了不少的神采。此刻只好暂时这

  样的将就,先发表出来,将来如有进步当再加校订吧。再见!

  □1926年

  2月刊《语丝》65期,署名周作人

  □收入《谈龙集》

  古事记引言

  日本最早的古典文学,称为奈良朝文学,著名的只有两种,散文有《古

  事记》,韵文总集有《万叶集》,奈良朝七代天皇,自元明女帝和铜三年(公

  元

  710)迁都平城,至桓武天皇延历三年(公元

  784)再迁,七十四年间以现

  今奈良为首都,所以有此名称,而事情极有凑巧的,安万侣奉敕编纂《古事

  记》,在和铜四年九月,一方面《万叶集》的主要作者大伴家持,有人说他

  便是编集的人,也于延历四年八月去世了。这两部书恰好正与这一朝相终始

  了。

  奈良朝文化全然是以中国文化为主的,在推古女帝时圣德太子摄政,定

  宪法十七条,政治取法隋唐,宗教尊崇佛法,立下根基,为二十年后“大化

  革新”的发端。第三十六代孝德天皇改元“大化”(公元

  645),于次年下

  改革的诏旨,以后天皇也有了谥号,这年号与谥法两件中国特别办法的采用,

  于日本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最重要的是文字的借用。宫廷政治与宗

  教(佛教)上用的全然是汉文,当时社会上有势力的人大抵有相当的汉文化,

  能写作象样的诗文,安万侣的《上古事记表》便是一篇很好的六朝文,而孝

  谦女帝的天平胜宝三年(公元

  751)所编的《怀风藻》里所收汉诗一百二十

  馀篇,作家至有六十四人之多,可以知道这个大概了。但是这种借用的文字,

  假如想用了来做文艺作品,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是在利用汉字偏旁,造作

  日本字母(假名)之前,不得不暂时借用整个汉字来拼音的方法,写成一种

  奇怪的文体。不过这也不是新的发明,中国翻译佛经里便有这一体,即全篇

  的咒语固然如此,此外经中重要语句,也时常这样的保存原文的音译,如《妙

  法莲华经》中《普门品》中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一例。奈良朝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228/36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