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儿_[日]辻原登【完结】(38)

2019-03-10  作者|标签:[日]辻原登

  "还有呢?"

  "去年年底袭击高力士,好像是李辅国gān的。"

  "什么!他不是高力士的部下吗?宦官的世界也是鬼魅成灾啊。"

  这时老总管走了进来,告知储光羲来访。

  "这么晚……出了什么事?快请他进来。"

  储光羲一反常态急匆匆地走进来,两眼充血,脸色yīn沉。

  "御史台中丞吉温被京兆府逮捕了。进行抵抗的侍御史郑昂被杀了。"储光羲说着,嘴都气歪了。

  "罪名是什么?"包佶问。

  "反国家罪。说是向逆贼安禄山泄露国家机密。京兆府的禁军为了假装执法,只是备齐了人手,而实际将中丞带走的,还有将郑昂绞死的,都是紫禁队gān的。"

  "你当时在哪里?"

  "我和几个部下一直把郭子仪将军送到金光门,将军要回灵州。"

  御史大夫的位子现在空着,中丞吉温成了实际上的负责人。现在,吉温被逮捕,郑昂又惨遭杀害。杨国忠的清洗狂风开始了。他首先瞄准的就是反杨国忠的堡垒之一——御史台。

  老总管又一次走来,胸前抱着鸽子。

  "信鸽回来了。"

  老总管说着,一边轻轻抚摸着鸽子身上的倒毛,一边解下腿上的银制小箍,递给朝衡。

  去年秋天,杨国忠想把心腹之人安插为水陆运转使和盐铁使,颜真卿对此qiáng烈反对,指责这是将国家财政私有化。

  水陆运转使统管着大运河的官方物资运输,而盐铁使则掌握着盐和铁的专卖权,两者是大唐王朝最大的特权职务,国家重要的财源。当时,国家已从以律令制为基础的田租收入转到与盐、铁、茶、酒等专卖收益和商品流通相关的关税收入上。

  对颜真卿的斥责,杨国忠报之以流放,将他从行政监察长官贬职为山东乡村的平原郡太守。

  离别长安之际,颜真卿给挚友朝衡留下两对信鸽。

  "有什么紧急情况时,用这个联系。"

  注意到鸽子具有出色返巢本能和方向感,并将其运用到通信上的人,是辅佐玄宗实现了开元盛世的名臣张九龄。据《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他从小开始养鸽,训练鸽子,用它来和关系亲密的人联络。

  张九龄信赖颜真卿,将信鸽的方法传授给了他。这一方法,袁木还不知道。

  平原郡和长安间的距离为600公里,鸽子飞行10个小时。朝衡打开了颜真卿那折得很小的信。

  "他是这样考虑的。"朝衡抬起头来说。

  信中内容是:"军队掌握在野蛮人手中,经济则被腐败的人把持着。最终要把这两个人都扳倒,让玄宗继续执政下去。在玄宗执政期间,物色一个可靠稳健的继承人,加qiáng教育培养,之后让玄宗退位。好日子肯定会到来。在好日子到来之前,你就游手好闲地等待时机,大gān傻事吧。"

  朝衡觉得jīngjīng儿已到了院子,但包佶和储光羲都不知道有这个人。朝衡若无其事地说道:"他的结论是这样的。尽可能把杨国忠的注意从你——也就是我——身上移开,为此我将在平原郡标榜自己为反杨国忠派,摆出要起兵的架势。我的雇佣兵有三千人,都是严格训练出来的jīng锐之兵。我的堂弟颜杲卿是常山太守,他钦佩安禄山,对我的士兵进行了与安禄山的骑兵一样的qiáng化训练。中央军很虚弱,但边境的军队却很qiáng。像中央军那样无能的军队,哪怕组织两万或者三万人马来打我,我的军队也不会有什么损伤。他们会污蔑我是逆贼,但我无所谓。"

  第二部分 第51节:九、被盗的信(6)

  小小的纸片上,写着米粒大小的字,读着读着就觉得字里行间充满了力量。颜真卿不愧是书法大家!

  朝衡记住了信中的话后,就烧掉了信。

  被贬到平原郡的颜真卿时年44岁。他出身于学者、书法家辈出的名门,但他本人却不属于学者型人物。他父亲早逝,全靠自己苦学。28岁时通过了科举进士考试,步入官场,与朝衡、王维、储光義等能臣同朝为官,活跃在当时的宰相张九龄手下。他心胸开阔、宽厚,但刚直无比。

  有一年,为监督地方官吏,他被派到西部的河西陇,不巧被对方的人抓住。

  "你既然不投降,那就自焚吧。"

  经对方这么一说,他当真就要往燃烧着的柴堆里跳。看到这,贪污的官吏也不得不折服了。

  当时,玄宗皇帝还怀抱着改革政治的热情,希望通过革新来改变由于武则天的bào政及其后持续数年的混乱所造成的政治、社会的动dàng不安。他把压在农民头上的沉重负担——征兵制改为雇佣制,让人口普查中漏掉的人,诸如流làng汉、乞丐等回归故里,使他们能安心地生活。为加qiáng边防,他设置了十个节度使。这些被称为开元之治。

  支持并推动玄宗政治革新的,是通过科举的那些进士官僚。玄宗采用了全新的人才选拔机制,改革科举制度。不论身份贵贱,所有的人都能参加科举考试。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之所以能考取进士,并走上jīng英之路,也是多亏了新的科举制度。

  进士出身的人中,不断涌现出贤臣、名相,诸如姚崇、宋璟、张说、韩休等。最后登场的是张九龄,但他的运气并不太好。

  当多年致力于政治改革的玄宗开始对政治感到乏味时,张九龄登场了。

  仿佛同玄宗厌恶政治的步调相一致似的,以李林甫为首的一伙贵族出身的官僚势力迅速抬头。人们都说李林甫"口蜜腹剑",是个黑心肠的政治家。玄宗皇帝只听得进李林甫那顺耳的好话,疏远了讲真话、办实事的张九龄。

  737年,由于李林甫的谗言,张九龄触怒玄宗,被贬到了荆州,翌年去世。

  李林甫与张九龄的斗争,实际上就是新旧贵族统治集团之间的斗争。通过科举考试而步入政界的jīng英群体,被人们称为开元之治派。

  开元之治派对李林甫的作为感到愤慨,竭力要推翻他,其核心人物有颜真卿、朝衡、王维等人。但就当他们要将联名信面呈皇帝、请求罢免李林甫时,厌倦朝政的玄宗把手伸向了自己儿子寿王的妃子,将她据为己有。颜真卿、朝衡等人惊讶得目瞪口呆,丧失了斗争的gān劲。

  玄宗28岁登基,最初对政治改革充满了豪迈之情,但如今已毫无兴趣,沉溺于与杨贵妃的爱欲之中。只要是不反对他那声色犬马生活的人,谁都可以当宰相。玄宗把一切政务jiāo给了李林甫。

  权力集中到了李林甫的手中。

  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为她的一家带来了格外的好运。过着贫穷生活的三姐妹,分别被赐予了国夫人称号。这是皇帝给予大臣妻子的最高封号。三姐妹可以自由出入宫廷,为所欲为。她的叔父和堂兄弟们一一被提升为大臣,并被赐予皇城附近豪华的宅邸,称为杨氏五宅。那时,堂兄杨国忠还叫杨钊,只不过是蜀中的一个小吏。

  杨国忠的母亲,就是武则天暮年的性伴侣、美貌青年张易之的妹妹。张易之在武则天死后的政变中,被视为罪魁祸首而被杀掉。杨国忠本人也因此受牵连,生活极度贫困,在赌博和酗酒中耗尽了青chūn岁月。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8/11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