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儿_[日]辻原登【完结】(100)

2019-03-10  作者|标签:[日]辻原登

  支撑杨国忠专横权力的基础有三个:杨贵妃、杨国忠自己的财政经营能力、袁木。尤其是在现在的战争形势下,依靠袁木的秘密警察而实施的恐怖统治愈来愈厉害。

  不管是成是败,朝衡之所以最终下定决心除掉袁木,是由于真幸被捕这件事。如同自己儿子一样的这个年轻人,差一点就送了命。而让他真切地明白了安禄山的悲伤与愤怒,也是在这个时候。

  一知道吴qiáng是密探之后,行动计划便一下子具体化了。

  就这样,把政治家朝衡推向与袁木作生死一搏的是他的私愤,使一介武夫真幸把剑刺入袁木胸膛的是隐藏在他内心深处的小秋的声音。

  之后,战场上飘dàng着一种奇异的空虚感。朝衡、真幸都把各自的想法藏在了心里。

  紫禁队也把队长的尸体和受伤者放在几个马车上,撤走了。

  吴qiáng在宽阔的草场上来回跑着,寻找同伴,最后劳而无功地回到了卫尉寺。当一切都明白后,就慌忙驱马逃离了长安。

  在御花园的监狱里,杨国忠还在等着袁木。由于等得太久,他便派部下去沙漠商人会馆打探,可部下带来的消息却把他打垮了。

  第五部分 第136节:二十八、大决战(1)

  第二十八章大决战

  朝衡从上面下来了。

  他首先拜访了正在疗养的哥舒翰,qiáng烈希望他担任防卫军总司令,劝说他尽早赶往潼关赴任。

  哥舒翰本来也是一名番将,但与安禄山是水火不容。他对安禄山的敌忾之心胜过对杨国忠。他牢牢地守卫着吐蕃和大唐的边境,但由于沉溺于酒色,患脑梗塞病倒了,现在正在长安作机能恢复训练。

  看着本以为死去了的朝衡出现在眼前,哥舒翰大吃一惊,也鼓起了战胜病痛的勇气。他想:既然是军人,那么死只能是在战场上。于是率领六万援军往潼关去了。六万援军中有很多士兵是哥舒翰自己召集回纥等各族人组成的番兵。

  朝衡的复活在宫廷里也掀起了轩然大波。

  被安南的太阳晒得黝黑的皮肤使他看上去年轻了十岁,但同时也带来了某种不快的感觉。他当然还是秘书监、卫尉卿,但也被视为实质上的安南王,还常常这样叫。

  张鸠把朝衡从漂流到平定安南的经历写成了波澜壮阔的冒险故事,在《无声报》上连载,并让报童们在长安的各个十字路口散发、朗读,赢得了人们的好评。

  袁木的死太突然了,但敌我双方都松了一口气。这一点是一样的。御史台的报告书中写道:由于骑兵队与紫禁队发生冲突意外致死。也是这样上奏皇上的。

  朝衡和杨国忠二人都把真相埋在了心里。

  杨国忠被砍掉了最可靠的一只手臂,一时间确实被打垮了,但他很快就振作起来。什么都不做,静待bào风雨过去,对他这样的天才政治家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

  五名将帅中最年轻的、队历最短的陈玄礼被提拔为新的紫禁队队长。

  袁木是一个不择手段的yīn谋家,但他也拼命想成为一个谋略家。对杨国忠他至死忠诚,他一个劲地要别人背叛,但他却不做。陈玄礼会怎么样呢?杨国忠期待着他成为第二个袁木。

  但是,以袁木的死为界线,政府内部的气氛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安禄山起兵的名义是针对杨国忠的。随着战争的持续,人们逐渐意识到并深刻理解了这一点。这可对杨国忠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

  不顾病痛坚持作战的哥舒翰,他在潼关的英勇作战得到称赞,有的人甚至开始将其视为救国英雄。哥舒翰的分量一上升,根据政治力学法则,杨国忠的分量就下降了。

  在此关头,防守陕州的安禄山军出现了令人费解的动向,探子也将此报告了唐军。

  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一日,接到了陕州安禄山军的奇怪动向报告后,重臣们紧急聚集到了兴庆宫。

  因战争而清醒的玄宗,在自己身边设立了大本营司令部。哥舒翰的副司令高适被从潼关召来了,毕恭毕敬地坐在末座。

  杨国忠严厉地质问高适。

  "安禄山的军队已经开始撤离陕州了,密探的详细报告说,只留有几千士兵守卫着陕州,我军为什么不去攻击?"

  高适把头抬起来。他是位四十八岁的渤海人,年轻时好与侠义之士jiāo往,过着放làng不羁的生活。后来突起奋发之念,在四十二岁时参加科举并考中了。在哥舒翰的幕帐里长期担任书记一职,因得到信任,被提升为副官。他还是个诗人。

  "正如总司令的上奏书所奏,安禄山虽然在洛阳僭称皇帝,但最终没有得到民心,他正在自我毁灭的坡上往下滚。贼军擅长速战,但对持久战却一筹莫展。战场是在我们的国土上,且潼关的防守像铜墙铁壁一般。"

  "你的这些解释,我们早就听够了,高仙芝和封常青也都说过。其实都是他们串通安禄山、侵吞军事物资的诡辩。"

  "总司令可是为了唐军的胜利不分昼夜地带病工作啊!"

  "怎么可能!根据我的调查,总司令可是一天到晚都躺在chuáng上饮酒、享受女色,还一个劲地呵斥将军们。"

  杨国忠说着,指了指陈玄礼,陈玄礼点了点头。

  "还有,根据紫禁队的情报,总司令是想把密探带来的关于敌军撤退陕州的报告隐而不发吧?"

  "不,这恰恰是总司令的慧眼所在。守卫陕州的敌军将领叫崔乾祐,是个很会打仗的人。撤退和无防备完全是伪装,是把我们诱出潼关的计谋。"

  杨国忠露出不屑一顾的冷笑,他把轻蔑的视线从高适身上移开,像质问众人似的说道:"哥舒翰大人曾经厌恶安禄山,但他们毕竟都是异族人。从其主张固守而不愿出战的情形看,似乎让人觉得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盟约。高适,你是哪里人啊?"

  "渤海人。"

  杨国忠扫视了众人一眼,似乎在说,你们瞧。

  "我可也是异族人啊。"朝衡慢悠悠的声音不知从哪儿传来了。

  "说起来,你以前可是日本人呀。"杨国忠带着极不高兴的表情回过头说道。

  玄宗手里玩弄着核桃,不知他是否在听。

  "大家先冷静地看看战局吧。"朝衡不想让大家再谈论什么异族话题,他以轻松的语气说道。

  第五部分 第137节:二十八、大决战(2)

  总之,要让玄宗听到自己的声音,为此他自己也需要冷静地讲。

  "常山曾一度为史思明所占,颜杲卿也被杀了,但郭子仪和李光弼的联军又将其夺了回来。史思明已逃向了北边,山西、河北、山东一带几乎完全被颜真卿、郭子仪和李光弼三人的军队所控制,从北方对洛阳的包围网已经形成。在南边,张巡和许远控制着大运河的要害之处也在激战着。也就是说,安禄山现在的情况是,他既不能从北边得到兵力的补充,也不能如愿以偿地从南方筹措物资。那么,坚持持久战乃是上策,这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但现在安禄山正在撤兵,为什么定要拘泥于持久战呢?"陈玄礼从旁插话道。

  "陈大人,你听我说。敌人为什么要撤离陕州呢?五万之众的兵,仅仅留下数千人,这是为什么?"朝衡盯着这位洋洋得意的新紫禁队队长说道。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00/11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