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历史真貌_心缘【完结】(66)

2019-03-10  作者|标签:心缘

  武帝向道,也修道。《汉武内传》中有记载他即位后,特别喜好神仙之道,经常到名山大川和五岳去祈祷,以求神仙。后来,其诚心感动了上天,有西王母降临宫殿,授他真经。汉武帝自从得到真经后修行了六年,觉得心胸清慡,格调高雅,认为既然得到上界大仙的亲传,自己一定能得道成仙。有了这种想法后,就渐渐放松了对自身品德的约束,又大肆修建宫殿亭台,劳民伤财,并对南方北方的异族夷、狄进行远征讨伐,对投降的俘虏也残酷的活埋屠杀,以致血流成河尸骨如山,黎民百姓怨怒冲天。到了太初元年十一月乙酉日,天火焚烧了供奉真经的柏梁台,存放在那里的经书连同装经书的匣子一起不见了。这是王母得知武帝不遵从她的教导胡作非为,才让天火烧毁了柏梁台。

  由于他任用方士为其寻仙访道,晚年时,出现了方士栾大之祸和江充的“巫蛊”之祸。

  晚年的武帝因为经常有病,所以疑心很重。有次他梦见有几千个木头人打他,醒来后就又病了。他不是吃药调养,而是说大臣和百姓诅咒了他,他才得的病。于是,他命方士江充到各地去调查此事,江充趁机打击异己,先后使几万人死于非命,这些人中有丞相和武帝的两个女儿。

  后来,又有人揭发太子的宫中有诅咒武帝的木偶人,这bī得太子假造圣旨捕杀江充,同时派兵抢占长安的许多官署,想处死江充。武帝听说后不由大怒,命令抓捕太子。双方的军队在长安激战几日,太子最后自杀,卫皇后也自杀了。

  次年,武帝查清太子是被诬陷的,于是给太子平反。但后来丞相刘屈氂(音毛)和将军李广利竟也被诬陷巫蛊活动来诅咒武帝,结果刘屈氂也被杀死,李广利则投降了匈奴,所带的七万军队全部丧失。这对于常胜匈奴的武帝来说打击无疑是很大的。最后,武帝终于查清楚所谓的“巫蛊”之祸都是江充一手制造的,武帝盛怒之下诛杀了江充的全家。

  公元前89年,武帝最后一次巡游路过泰山时,在泰山的明堂向天神和大臣们检讨自己的过错。时间不长,他应大臣的请求,将所有的方士都赶走了。后来,武帝又下了罪己诏。此后,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与民休息,任用有为的大臣,两年之后,政治和经济都有了较大的改善,汉朝又恢复了活力,这为武帝的儿子昭帝和曾孙宣帝时期的“昭宣中兴”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87年,前后在位长达54年的武帝病重,在立了刘弗陵为太子,任命几个辅佐大臣后,第二天便驾鹤西去。死后被谥为“武帝”。武帝的陵墓叫做茂陵,在今天的陕西西安附近。

  尽管汉武帝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这些都无法掩盖他作为一个伟大的皇帝的光芒,他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历经千年也不曾衰退。

  昭宣中兴

  武帝去世后,其子刘弗陵即位,即昭帝。昭帝在位只有十三年,他去世后,因无子,所以大臣拥立武帝的曾孙、前太子据的孙子病为皇帝,是为宣帝。

  虽然汉王朝在武帝时期达到了鼎盛,但在武帝盛世的背后,却潜伏着一定的社会危机。

  武帝为后期衰乱带来的影响在《汉书 ? 夏侯胜传》中有记载:“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亡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昭帝时的大臣夏侯胜认为武帝虽有平定、拓展边境的功劳,但却劳民伤财,使百姓流离失所。

  昭帝以及宣帝已经认识到了武帝时期的弊病,因而采取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昭帝在位期间,选举贤良之才,十分关心百姓的疾苦,几次下令减免百姓的田租和赋税,并下诏减少皇室使用的马匹。班固认为他是个贤明的君王,因此死后被谥为“昭帝”。

  宣帝即位后,继续实行昭帝的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同时几次下令赈济贫民。宣帝在位第四年时,发生了地震和山崩,宣帝认为是自己的过错所致,于是下诏说:“乃者九月壬申地震,朕甚惧焉。有能箴朕过失,及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以匡朕之不逮,毋讳有司。朕既不德,不能附远,是以边境屯戍未息。今复饬兵重屯,久劳百姓,非所以绥天下也。其罢车骑将军、右将军屯兵。”再次下诏说:“池崇未御幸者,假与贫民。郡国宫、馆,勿复修治。流民还归者,假公田,贷种、食,且勿算事。”

  宣帝还特别重视吏治和刑狱,解除了一些酷吏的官职。

  在对外方面,昭、宣两帝采取少动gān戈、尽量巩固的政策。不过,汉朝对于西域的声威,在这个时期较武帝时又得到了巩固。宣帝神爵二年,即公元前60年,汉朝在西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完全控制了天山北路,并设置了西域都护府。

  西域都护府的管辖范围包括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天山南北,直到今巴尔喀什湖、费尔gān纳盆地和帕米尔高原以内的范围,初期有36国,以后增加到50国,治所设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东野云沟附近)。西域都护府既是汉朝的军事驻防区,也是一个特殊的行政区。一方面它与内地的正式政区不同,不设置郡、县,依然保留原来的国,汉朝一般不gān预它们的内部事务,但掌握它们的兵力和人口等基本状况;另一方面,都护代表朝廷掌管这些国家的外jiāo和军事权,可以调动它们的军队,决定它们的对外态度,必要时还可直接废立他们的君主,甚至取消某一个国。正因为如此,西域都护府也是汉朝疆域的一部分。

  昭帝、宣帝时期,一些局部疆域地区不得不有所收缩。比如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撤销了朝鲜半岛的临屯和真番二郡,它们的辖境放弃了一部分,另一部分并入了乐làng郡。到了元凤五年(公元前76年),又将玄菟郡的东部放弃,治所也从朝鲜半岛上迁到了今辽宁新宾县以西。同年还将海南岛上的儋耳郡并入了珠崖郡,后来在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又不得不撤销珠崖郡,将行政机构全部内迁。公元前 67年,宣帝撤销了汶山郡。除了一些局部的收缩外,西汉的疆域基本上是稳定的,一直保持到了西汉末年。

  昭、宣两帝之世,即公元前86年到前49年之间,政治清明,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缓和,对外关系继续巩固了武帝时的qiáng盛,因此这段时期史称“昭宣中兴”。

  走向衰败的西汉王朝

  宣帝死后,儿子元帝即位。其后是成帝和哀帝。

  西汉王朝虽然经过昭宣中兴,但衰败的迹象并未减退。班固就认为“汉世衰于元、成,坏于哀、平。”(《汉书 ? 佞幸列传》)其原因既有人祸,即统治者的奢侈无度,也有天灾。

  西汉末年的人祸加上天灾,使老百姓生活十分困顿。仅元、成年间,就有如下记载:“(元帝)初元元年,关东今年谷不登,民多困乏”;“九月,关东郡国十一大水,饥,或人相食,转旁郡钱、谷以相救。”“初元二年六月,关东饥,齐地人相食。”秋七月,诏曰:“岁比灾害,民有菜色。“永光二年chūn二月,元元大困,流散道路,盗贼并兴。夏六月,诏曰:“间者连年不收,四方咸困。元元之民,劳于耕耘,又亡成功,困于饥馑,亡以相救。(《汉书? 元帝纪》)建始三年,九月,“郡国被水灾,流杀人民,多至千数。”(《汉书 ? 成帝纪》)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66/35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