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历史真貌_心缘【完结】(19)

2019-03-10  作者|标签:心缘

  褒姒不爱笑,幽王为了让她笑,用了各种办法,褒姒仍然不笑。周幽王设置了烽火láng烟和大鼓,当有敌人来侵犯时就点燃烽火。周幽王为了让褒姒笑,点燃了烽火,诸侯见到烽火,全都赶来了,赶到之后,却不见有敌寇,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

  周幽王还任用为人jian诈乖巧、善于阿谀奉承、贪图财利的虢(guó,国)石父在国中当政,国人都非常不满。

  幽王废掉申后和太子后,申后的父亲申侯很气愤,联合缯(zēng,增)国、犬戎一起攻打幽王。幽王点燃烽火召集诸侯的救兵。诸侯们没有人再派救兵来。申侯把幽王杀死在骊山脚下,并俘虏了褒姒,把周的财宝抢掠一空才离去。后来诸侯共同拥立幽王从前的太子宜臼为王,这就是平王,由他来继承周朝的祭祀。平王即位时,关中遭受兵火洗劫,残破不堪,犬戎又不时前来骚扰。平王只得将都城迁到洛邑,史称“平王东迁”,东周开始。

  西周王朝从公元前11世纪中武王克商开始,到公元前770年周幽王死于骊山之下,前后共历十二王,约280余年。

  西周的文化

  *“五行”与《周易》

  西周末年就已出现了对“五行”的认识。《尚书?洪范》把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称为“五行”, 并认识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 认为“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墙;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墙作甘”。

  “水曰润下”,是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 “金曰从革”,是金具有肃杀、变革的特性;“土爰稼墙”,是指土具有种植庄稼,生化万物的特性。西周时期的人们基于这种认识,把宇宙间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

  此外,儒家经典五经之首的《周易》就是在西周时出现的,其内容涉及到天文、地理、气象、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武术、炼丹、养生、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教育、民俗、心理、伦理、军事、宗教、卜筮、堪舆等诸多方面。《周易》是以八卦构成的,每卦有卦辞,每爻有爻辞。卦辞与爻辞是经文,称为《易经》,后人对卦辞和爻辞进行说明、解释,甚至加以发挥,这些文字叫做传文,称为《易传》。现存的《周易》10卷,包括《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

  据《史记?周本纪》说:西伯被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史记正义》解释说:《乾凿度》云:“垂huáng策者羲,益卦演德者文,成命者孔也。”《易正义》云:“伏羲制卦,文王卦辞,周公爻辞,孔十翼也。”因此,文王益卦是一种较早的记载。

  司马迁曾曰:“《易》著天地yīn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史记?太史公自序》)《识文解字》易部说:“日月为易,象,yīn阳也。”八卦由yīn爻和阳爻组成, “易”字由上日下月组成象,其象也是yīn阳。日为阳,月为yīn。是以yīn阳的消长、盛衰、变化来阐明宇宙万事万物的变化之理。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都是如此。

  《周易》是中国传统医学之源,二者之间密不可分。正如明代名医张景岳在其著作《医易义》中所说:“《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医不可无赐》,《易》不可无医”。

  《周易》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弥久而不衰。

  *文字与文学

  西周流传下来的甲骨文与青铜铭文,与商代基本相同,但西周时期出土的器物较多,铭文的篇幅也较长,所以成为金文的主要部分。西周金文一般有较长的篇幅,如毛公鼎近500字,记述了有关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史实,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临潼出土的记武王伐商的利簋,岐山董家村出土的裘卫诸器等器,都载有铭文,更加丰富了关于西周社会历史研究的内容。

  虢季子白盘(西周)通高39.5厘米,口长137.2厘米 清道光年陕西省宝jī市虢川司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虢季子白盘,铸于公元前816年,因作器者为虢季子(名白)而得名。它与散氏盘、毛公鼎并称为西周三大青铜器。以铭文字数而言,虢季子白盘字数稍逊(111字),但就制作之jīng良与体量之大,则以此盘为最。)

  毛公鼎(西周)通高53.8厘米 清道光年陕西省岐山县周原出土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毛公鼎是西周宣王时(828~782B.C.)的一件重器,因器为毛公所作而得名。毛公鼎腹内,铸有铭文32行,计499字,为现存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鼎铭记述了周宣王的诰诫,是一篇完整的册命。全文可分五段:1、追述周代文武二王开国时政治清平的盛况,对比作鼎时时局不靖;2、宣王策命毛公治理邦家内外;3、给予毛公以宣示王命的专权;4、告诫鼓励毛公以善从政;5、赏赐毛公车、兵、命服。毛公为表示感谢和称颂周天子的美德,作鼎以为纪念。鼎铭表达了周宣王孜孜图治的决心,对研究西周晚期政治历史很有参考价值,也是一篇金文(钟鼎文)书法的典范。 )

  容庚《金文编》收录了20世纪50年代以前出土的铜器铭文近3000个单字,近数十年间又出土了大量的商周铜器,又增加了不少金文新字。这就说明西周时期是中国古文字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世传周太史籀作大篆,经过长期流传下来的籀文,在书法上与金文或有某些不同之处,但在当时是一般比较通行的文字,与铭刻在器物上的金文是一致的。

  现存《尚书》中的《周书》和《逸周书》等,就是经过后人选编而保存下来的西周文献典籍的一部分。这些篇章是当时的重要历史文献,文章结构复杂,文辞简练,表现了当时严谨的文风。

  *礼乐

  周代是最早对“礼”(祭祀、朝飨等仪式)和“乐”(伴随“礼”进行的乐舞)作出规定的时代,这就是所谓“制定礼乐”。周代的礼乐制度有两条基本内容,一是规定等级,二是规定伴随礼的乐舞基本是雅乐。

  周代礼乐制,等级森严,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所用乐器也不同。如祀天神,“乃奏huáng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示,“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祭山川,“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周礼.chūn宫》)两君相见,用大雅《文王》;诸侯谁宴招待来访使臣用小雅《鹿鸣》、《四度》、《皇皇者华》(《左传?襄公四年》)。又如天子祭祖用的《雍颂》,士大夫则不能用。在周雅乐中,器乐、舞蹈、歌唱往往分别进行,并不完全合在一起,舞蹈由与笛相似的管和歌唱配合,歌唱由弹奏乐器瑟或簧管乐器笙伴奏,器乐即所谓“金奏”,是钟、鼓、磬的合奏。“金奏”规格很高,只有天子、诸侯可用。大夫和士只能单单用鼓。钟和磬以其宏大的音量和特有的音色jiāo织成肃穆庄丽的音响,加上鼓的配合,确实能造成天子、诸侯“至尊至高”、“威严”无比的功效。当时可以看到“六代乐舞”,即huáng帝时的《云门》,尧时的《咸池》,舜时的《韶》,禹时的《大夏》,商时的《大濩》,周时的《大武》。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9/35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