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历史真貌_心缘【完结】(17)

2019-03-10  作者|标签:心缘

  *周公制定礼乐制度

  在洛邑营修建时,姬旦还建立了一整套礼乐制度。所谓礼,指的是划分等级名分的典章制度。礼非常复杂,几乎包括了贵族们衣食住行丧葬婚嫁等一切行为规则。概括起来有五类:一为吉礼,用于祭祀神明。二是凶礼,用于丧葬凶荒。三为宾礼,用于朝聘接待;四为军礼,用于兴师动众;五为嘉礼,用于饮宴婚冠。所谓乐,就是音乐。这在当时是贵族才能享有的特权,什么等级什么场合奏什么音乐,有相当严格的区分。

  当东都洛邑建成时,周公的礼乐也制成。这时成王已经长大,姬旦便把政权jiāo给成王,自己退居辅佐地位。周成王迁都洛邑后,姬旦召集天下诸侯举行盛大庆典。在新都正式册封天下诸侯,并且宣布各项典章制度,也就是所说的“制礼作乐”。

  *周公劝勉成王

  周成王执政后,周公担心成王年少,贪图安逸,便写了一篇《无逸》,劝勉成王:要懂得勤劳辛苦的好处,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要学习商代几个贤王和周文王的榜样,爱护百姓,励jīng图治。反之,不关心百姓疾苦,一味骄奢yín逸,就不会得到好下场。他举例说:当年殷王中宗在位,作事严肃谨慎,行动瞻前顾后,常常反省自己,不敢纵情享乐,荒废政事。祖甲长期当下民,懂得民间疾苦,因此继位后,能爱护百姓,施以恩惠,不欺侮鳏寡。此后继位的国王,生下来就只会享受,整天沉迷于花天酒地之中,不晓得耕作的辛苦,不重视小民的劳动,所以国力渐渐萎靡。他谆谆告诫成王,教导他成为一个有作为的国君,要像文王那样礼贤下土,治理好国家。

  周公为了周王朝的事业,殚jīng竭虑。到了晚年,他回到封的地方。后来临终前嘱咐说:“我死后,一定要把我埋葬在成周地方,以表明不敢离开成王。”

  周公死后,成王用最隆重的天子礼节,把姬旦葬在毕原(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那里有文王陵和武王陵。把姬旦和文王、武王葬在一起,是表示姬旦的功劳大,完成了文王和武王的未竟事业。

  成康盛世

  周公对成王的教导和辅佐,是有效果的。成王执政后,能按照周公规定下来的典章制度治理国家,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并在中原和沿海地区进行贸易活动,使商业走向了发达。成王执政37年,继位的康王执政26年,出现了“成康之治”的繁荣景象。

  成王临终时,担心太子钊(zhāo,招)胜任不了国事,就命令召公、毕公率领诸侯辅佐太子登位。成王去世之后,召公、毕公率领诸侯,带着太子钊去拜谒先王的宗庙,用文王、武王开创周朝王业的艰难反复告诫太子,要他一定力行节俭,戒除贪欲,专心办理国政,写下了《顾命》,要求大臣们辅佐关照太子钊。太子钊于是登位,这就是康王。

  康王即位,通告天下诸侯,向他们宣告文王、武王的业绩,反复加以说明写下了《康诏》(康王之诰)。所以在成王、康王之际,天下安宁,一切刑罚都放置一边,四十年不曾使用。康王命令毕公写作策书,让民众分别村落居住,划定周都郊外的境界,作为周都的屏卫,为此写下《毕命》,记录了毕公受命这件事。

  此时天下安定,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手工业、农业、商业等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西周此时处于盛世之时,可以说是西周的huáng金时代。

  西周的发展

  *一代雄主穆王

  康王去世之后,儿子昭王瑕(xiá,霞)继位,昭王在位的时候,王道衰落了。昭王到南方巡视,没有回来,相传是因为当地人憎恶他,给他一只用胶粘合的船,结果淹死在江中。他死的时候没有向诸侯报丧,是因为忌讳这件事。后来立了昭王的儿子满,这就是穆王。穆王继位时,已经五十岁了。国家政治衰微,穆王痛惜文王、武王的德政遭到损害,就命令伯冏(jiǒng,烱)反复告诫太仆,要管好国家的政事,写下了《冏命》。这样,天下才又得以安定。

  后来,穆王西征犬戎,南摄夷人,对边远民族的侵扰进行积极的防御,制止了掠夺。穆王又平定了东平徐偃王所率徐夷诸部的反叛,南讨楚国,大会诸侯于涂山。

  为了恢复周王朝的威望,穆王新设太仆一职,作为太御众仆之长,以加qiáng王朝的中枢管理。他施善政于天下。诸侯有不亲睦的,甫侯向穆王报告,于是制定了刑法,减轻刑罚。按照墨、劓(yì,亦)、膑(bìn,殡)、宫、大辟五种刑的规定来判决。如果五刑不合造,就按照用钱赎罪的五种惩罚来判决。如果用五刑不合适,就按照五种过失来判决。五刑的条文规定,墨刑类有一千条,劓刑类有一千条,膑刑类有五百条,宫刑类有三百条,大辟类有二百条。这套刑法因为是甫侯提出来的,所以叫做《甫刑》。

  穆王在位五十五年去世。其在位期间,西周依然处于qiáng势地位。但他死后,西周再没出现这种盛况。其后,穆王的儿子共王繄扈(yīhù,医户)继位。共王去世后,他的儿子懿王囏(jiān,艰)登位。

  西周的衰落

  懿王在位的时候,周王室逐渐衰落了。懿王死后,共王的弟弟辟方登位,这就是孝王。孝王逝世后,诸侯又拥立懿王太子燮(xiè,谢),这就是夷王。夷王逝世后,儿子厉王胡继位。

  *厉王bào政害国

  厉王贪财好利,亲近荣夷公。大夫芮(ruì,锐)良夫规谏厉王说:“王室恐怕要衰微了!那个荣公只喜欢独占财利,却不懂得大祸将至。财利,是从各种事物中产生出来的,是天地自然拥有的,而有谁想独占它,那危害就大了。天地间的万物谁都应得到一份,哪能让一个人独占呢?独占就会触怒很多人,却又不知防备大难。荣公用财利来引诱您,君王您难道能长久吗?做人君的人,应该是开发各种财物分发给上下群臣百姓。使神、人、万物都能得到所应得的一份,即使这样,还要每日小心警惕,恐怕招来怨恨呢。所以《颂诗》说:‘我祖后稷有文德,功高能比天与地。种植五谷养万民,无人不向你看齐。’《大雅》说:‘广施恩泽开周业。’这不正是说要普施财利而且要警惕祸难来临吗?正是因为这样,先王才能建立起周朝的事业一直到现在。而如今,君王您却去学独占财利,这怎么行呢?普通人独占财利,尚且被人称为是qiáng盗;您如果也这样做,那归服您的人就少啦。荣公如果被重用,周朝肯定要败亡了。”厉王不听劝谏,还是任用荣公做了卿士,掌管国事。

  *天之警示

  厉王二十一年至二十六年(前858—前853年),西周的西北连续六年大旱。《诗经》上是这样描述的:“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民之无良,相怨一方。”持续长时间的大旱,加上厉王的腐朽残bào,结果是饿殍遍野。

  旱灾结束后,人民需要休养生息。可是,身为一国之君的厉王,却变本加利的剥削和压榨人民。他在灾后进一步实行“专利”。就是把原来公有的山林川泽霸占为已有,不许人民樵采渔猎。厉王的所为引起了众怒。一部份人认为这种做法背离了周室“王人”的传统,“王而行之,其归鲜矣”(《国语.周语》)。另一方面,在遭受数年旱灾之苦之后,又断绝了鱼猎薪樵之源,造成“下民胥怨,财力单竭,手足靡措”(《逸周书.商良夫解》),达到了“民不堪命”的地步。对于厉王的bàonüè无道,放纵骄横,国人纷纷公开议论他的过失。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7/35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