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传_张梅煊【完结】(18)

2019-03-10  作者|标签:张梅煊

  1703 年,康熙皇帝身患疟疾,吃了很多中药都不见效。这时候,两名天主教传教士进献了金jī纳霜(奎宁),康熙吃了之后,病就好了。为了表示感谢,康熙赐给他们蚕池口附近的一家皇家宅院,第二年又赐给他们一块附近的空地。于是天主教会的人就在此改建了一座天主教堂。这座教堂高达八丈四尺,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后来,这座教堂归巴黎天主教会管理。

  这座教堂离皇宫很近,可以直接窥视到皇宫内院。中法战争爆发之后,慈禧警觉到这个教堂是一种潜在的威胁。虽然她早就想把这根刺拔掉,但是办起来并不容易。中法战争结束之后,1885 年 10 月,慈禧就把这个难办的差事jiāo给了李鸿章。李鸿章觉得办理这类事情要比和外国人开战谈判容易的多,他首先想到的是外国人的事情就要让外国人出面办理。李鸿章去教堂了解情况,得知一个英籍传教士敦约翰曾经向总理衙门写过迁移教堂的建议书。李鸿章把敦约翰找来,向他询问怎么办理迁移最合适。敦约翰说,如果中国能直接找到罗马教皇商议此事的话,会比较简单。此外,还需要去巴黎教会做一些工作。

  李鸿章于是任命他为特别代表前往罗马和巴黎处理此事,并再三qiáng调不要让法国政府知道。另外,李鸿章还想和罗马教皇商讨能否互派使者。因为当时法国在中国享有特殊的权利即“保教权”,中国的教务纠纷统统需要法国处理。如果罗马教皇能够统一管理中国的天主教事务,那么法国的权利就被解除了。当时,世界各地的天主教都归罗马教皇管理,各地都有教皇的使者。只有一个土耳其归法国管辖,遭受着世人的耻笑。所以李鸿章当然想和罗马教皇直接接触了。

  敦约翰和教皇见面之后,教皇对派人驻华很感兴趣,派人专门去巴黎协调此事。教皇觉得这是个控制管理中国教务的好机会,他同意迁移教堂,并要往中国派驻公使。  李鸿章还找来天津海关税务司德国人德璀琳和蚕池口教堂的法国籍传教士樊国樑帮忙。樊国樑在蚕池口教堂工作了 25 年,樊国樑建议把教堂迁移到皇城西北角的西什库。这就是现在北京的西什库教堂的来历。

  樊国樑得知李鸿章有意派自己为教廷的驻华公使,十分积极。他表示愿意去罗马帮助协调教会内部的不同意见。李鸿章接到敦约翰的消息,得知教皇同意迁移教堂之后马上命令德璀琳和樊国樑商议迁移教堂的细节问题。1886 年 5 月,教堂迁移合同是这样商议的:新教堂高度在 5 丈之内,迁移时间以 2 年为限,折价为 35 万两。原教堂内的一切物品还保留在原堂。樊国樑带着合同和文件赶往罗马,没想到法国得知了此事。法国政府表示反对教皇向中国派驻公使。其他列qiáng本来就不满法国在中国的“保教权”,得知此事后纷纷对法国政府的做法进行抨击,并支持教皇在中国派驻使者。  樊国樑见教皇的驻华公使人选不是自己,十分气愤。他转身和法国政府站在一起,阻止教堂的迁移。法国政府提出,教堂的产权在法国,迁移教堂必须要征得法国的同意。李鸿章则还击说,教堂是教会的产业,和法国无关。这时,蚕池口教堂的主教达里布也对樊国樑的行为表示不满,教皇也表示他同意迁堂的旨意没有变。达里布表示愿意听从教皇的命令。

  法国政府不甘心失败,提出,如果教皇向中国派驻使者,那么法国将停发对国内教士的俸银 50 万兆法郎并撕毁法国和教皇的条约。教皇迫于经济压力,停止了派驻华使者,但是迁移教堂一事已经成为定局。9 月,法国教会正式同意迁移教堂。慈禧得知此事后,笑逐颜开,感叹这样的事情只有李鸿章才能办,才能办的好。

  第六章 甲午兵败骂名如cháo场

  6.1节 作为中日病源的朝鲜问题

  朝鲜一直是中华帝国的藩属国,同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清政府也一直重视朝鲜,因为朝鲜是距离北京最近的邻国。如果朝鲜发生事变,直接影响着大清帝国的安危,正所谓唇齿相依,唇亡齿寒。19 世纪 70 年代之后,朝鲜成为东西列qiáng都想争夺的目标。对朝鲜最为垂涎的当然就是日本了。通过在琉球和台湾问题上的较量,日本窥到了清廷的软弱与无能,决定对朝鲜展开行动。

  1875 年 9 月 20 日,日本派出一个小军舰“云扬”号进入朝鲜江华岛附近测量,朝鲜军队给予还击。日本以此作为借口,在 1876 年初,派出一支军队在釜山和江华岛示威。bī迫朝鲜和日本签订通商条约。然后派出外务省大臣森有礼和清政府jiāo涉朝鲜问题。森有礼对李鸿章说,如果中国认为朝鲜是自己的藩属国,就该下令叫朝鲜和日本签约。否则,日本就会攻打朝鲜。李鸿章表示,日本侵略朝鲜是不对的,但朝鲜有自己的独立主权,中国不好gān涉朝鲜签约事宜。

  李鸿章当时不愿意担负起保护朝鲜的责任,是因为那时的大清国难以自保。他当时正在处理马嘉理事件,他感到与英国jiāo涉已经是费尽心机了,无暇再去顾及朝鲜和日本的纠纷。李鸿章认为,只要中、日、朝之间和平相处,日本承认朝鲜是中国的藩属国,朝日是否通商是无所谓的事。

  1876 年 2 月,朝鲜见中国无心出力保护自己,于是和日本签订《江华条约》。在条约里,朝鲜同意开放口岸,日本则声称朝鲜是“自主之邦”,和日本享有平等的权利。清政府没有对此发表疑义,日本暗自得意。  1881 年 6 月,美国派薛斐尔来中国联系和朝鲜签立通商条约,找到李鸿章帮忙。李鸿章正担心日本会借机侵略朝鲜,薛斐尔的出现让他心中暗喜。如果美国和朝鲜签约,就会牵制日本的行动。所以,李鸿章对于此事十分积极。

  1882 年,朝鲜和美国签订条约。此后不久,英、法、德、意也纷纷和朝鲜签订条约。除美国特派一人作为驻朝公使之外,列qiáng皆任命驻华公使办理与朝鲜的外jiāo事务,这等于承认了朝鲜是中国的藩属国。对于这样的结果,李鸿章十分满意。

  1882 年,李鸿章回家为母亲办理丧事期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兵变的军队驱逐国王李熙,攻进日本使馆杀死多名日本人并烧毁使馆,李熙的父亲、大院君李罡应重新掌权。

  中国和日本都迅速做出反应。李鸿章派出淮军先于日本进驻朝鲜,日本也派出军舰来到朝鲜。清政府担心的是,朝鲜因为内部的动乱而导致日本有机可乘,所以采取军事行动,帮助李熙恢复王位。日本由于晚来一步,没能借机侵占朝鲜,心里十分懊恼。日本只好借机提出朝鲜赔偿损失。朝鲜同意给日本赔偿损失,并允许为维护安全日本使馆可以驻兵。

  守孝百日的李鸿章回到天津,他深深感觉到日本对于朝鲜的威胁近在眼前,开始着手加qiáng对朝鲜的控制。清政府与朝鲜签订新的条约,在朝鲜取得宗主国的诸多特权。此外,李鸿章还派兵驻扎朝鲜,并在很多方面给朝鲜以支持,希望能牢牢地把朝鲜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日本看到清政府在此次事件中的qiáng硬态度和果断措施,暂时收敛对朝鲜的行动,转而等待下一个合适的时机。日本人还对朝鲜要员鼓chuī朝鲜应该独立自主,应该放弃和中国的藩属国关系。日本可以退还部分赔款,帮助朝鲜独立。这样,在朝鲜内部逐渐地形成了一股亲日势力,他们决定效仿日本,开始政治维新。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8/2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