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怀仁堂_董保存【完结】(12)

2019-03-10  作者|标签:董保存

  汪荣华怕他心中郁闷,加重病情,就劝他说:“你不要想那些事了,看看闲书……”

  刘伯承说:“你的心思我知道,我相信一句话,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刘伯承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历史会作出公正的评价的。”

  这还叫汪荣华怎么说?汪荣华只能和他一起沉默,和他一起等待历史的公正评价。

  此后的日子里,教条主义像一块巨石,压在年迈多病的老帅心头。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他的双眼几近失明,他对那些极“左”的事情越来越不能理解了。但他还是坚信历史会作出公正的评价。

  这一天正在慢慢走来。

  这里我们还是要说到那位忠心耿耿的彭德怀元帅。尽管他从1959年以后就备受磨难,他还是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说出了心里话。他让自己的侄子彭梅找到了萧克的家,对萧克说:“1958年的事情,让他们受苦了,对不起同志们啊!”

  这里既有自责,也有一个老革命家对党内斗争的深刻认识。他老人家对这种斗争一定是有自己的见解的,可惜的是我们没能听到他来评说这段历史。

  真正为这次斗争平反,还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1980年,当总参谋部的领导同志向邓小平汇报工作时,说到了1958年的反“教条主义”,邓小平操着四川口音说:“那次反教条主义是错误的。”后来小平又说过“1958年,批判他搞教条主义,那是不公正的”。

  聂荣臻元帅晚年和党史工作者说过:“向苏联学习,主席讲就照他们的办,就向他们学习……后头反教条主义,把这个问题推到刘帅身上,这是不合适的。”

  徐向前元帅也说:“建国以后,办了很多学校,有很大成绩,但后来吃了两个大亏,一个是反正规化吃了亏,一个是反教条主义吃了亏。”

  后来,总政治部又专门发了文件,为这次反教条主义所伤害的同志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但是这些话,刘伯承元帅都没听到。

  汪荣华在“送伯承远行”的文章中,用声泪俱下的语言,告诉他:

  “伯承,历史如今已经作出了公正的评价。在你的追悼会上,胡耀邦同志代表党和人民对反教条主义问题作了结论。我终于听到了‘那次反教条主义是错误的’这句你生前想听到而没有听到的话。”

  彭德怀元帅和《欧阳海之歌》

  彭德怀元帅蒙冤之后,能有时间坐下来看点书。他在成都买了一本风靡一时的小说《欧阳海之歌》,认真读了起来。他边看边写,等这本书读完,竟然写下了上千字的批语。于是我们看到了一本很特别的书——彭德怀元帅亲自批的《欧阳海之歌》。在这本彭批的小说中,我们可看到一个老人的情感,一个元帅的理想和品格。

  在编辑《彭德怀自传》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一本很特别的书——彭德怀元帅亲自批的《 欧阳海之歌》。由于这本书是由我所供职的出版社出版的,因而彭批的《欧阳海之歌》自然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

  应该怎样去评价这部曾经风靡全国的小说,不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任务。倒是通过这本书中彭老总的批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怎样读小说,怎样评判一部小说的,甚至还可以通过这些批语看到他内心世界的一角。

  据知情的人讲,这本书是他1966年在成都新华书店买到的。当时他被安排到西南三线建委员会担任第三副总指挥。此时“文化大革命”还没有兴起。他还有心思读一读这本很流行的小说。人们没有料到的是,这本书他一共读了三遍。全书共444页,他用红笔划了红线的就有148页,写了批注和眉批的就有80页,共1833字。

  当我们翻看被彭德怀写满了眉批和旁批的《欧阳海之歌》的时候,我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灯下,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戴一副老花镜,手捧一部小说,看着看着,忍不住拿起了笔,用那双签发过无数份作战电报,指挥过千军万马的手,在书上信手写来——

  他写下最多的,是自己读小说时的联想、感想和对往事的回忆,是作为一个读者感情的共鸣:

  翻开这本书,彭德怀首先看到欧阳海出生地桂阳县。他划上红杠杠,写道:“桂阳县城曾被红军三次攻占。”

  接着读下去,是欧阳海出生,因家中添男孩怕被抓丁,把小海抱出去要扔掉,舍不得又抱回来,起了个女孩名字叫“玉蓉”。小海在风雪严寒中大哭。读到此处彭德怀不禁写道:“海,你不是在哭,而是对旧社会造反。”

  看到第14页,妈妈带着欧阳海去讨饭,妈妈对小海说:“大屋去不得,那里狗凶人恶。”苦孩子出身的彭德怀产生了共鸣——旁批:人剥削人,狗仗人势。

  紧接着又批道,朱门的酒是穷人的汗和血,朱门的肉是穷人的肉。

  读到第19页,这种心态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彭批道:小海,你七岁随母亲讨米,我八岁带北也讨米。受富人的欺负,只讨了一天,再不讨米,决心砍柴变卖。你路上留下白雪印,我严寒冰里捉鱼卖!你我同根生,走上一条路。

  书中写了欧阳海的一个梦,彭德怀写道:“小海,你在梦中捉鱼想救妹!我呢,也在冬寒捉鱼为养活弟和父,自己也在生死线上挣着活!”

  看了欧阳海一家互相让鱼汤喝,彭德怀十分赞赏,他写:“从这一点点小鱼汤中,看出穷人家父母儿女、夫妻间之爱,是多么诚挚!”

  第30页,彭德怀写道:“小海,你的四妹饿死了!我的四弟不满一岁也是饿死的!真是无独有偶,旧社会像这样的惨事,何能数计!”

  此时的彭德怀,已经和书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了。对旧社会充满了仇恨,呼唤革命的风bào。他一次又一次地写出了带情绪的批语——

  书中说:“这杀人的旧社会,什么时候都坍塌崩溃……”彭德怀在后面写道:“从1949年已经出现了晴天。”

  书中写道:“莲溪镇大财主刘家大院塞满了人四乡抓来的百十口子青年人,财主刘大斗说:‘这些天人人都在谈共产党,不错,共产党正往这边开过来。……’彭德怀在后面写道:“共产党八路军来到之日,刘大斗一伙死亡之时。”

  刘财主说:“……我依你的,烧!”一股浓烟就人后院冒了起来……彭德怀写道:“好狠的心,永远不忘阶级仇!”

  就在这个时候,“天兵天将”——解放大军踏着风雪冲过来了。一个连长高声喊着:“二排救人,救火,一、三排,跟我追!”彭德怀写道:“好大的救星。”

  小海高声喊道:“爹、大哥,你们看,天晴了啊!”彭德怀在书上划上了红杠杠,写道:“是天红了!”在下面的“山变了,水变了,连老鸦窝都变得格外逗人喜爱起来。”也划上了红杠杠。

  彭德怀的这种情绪,可说是充满了全书。这种爱憎分明的立场,也表现在后来书中写到的对旧社会的回忆。比如欧阳海立功了,连队的光荣榜上,第一名就是欧阳海。小海想到一个挎着讨米箩、拿着打狗棍的穷孩子,如今生活在温暖的革命部队里时,彭德怀写道:“这段回忆是很需要的,只有回忆过去的苦,才知今日的甜。”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2/8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