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口述自传_唐德刚【完结】(10)

2019-03-10  作者|标签:唐德刚

  在我国传统的宗法社会里,农村知识分子——像胡传这一类的人——最能和衷合作,出钱出力,全心全意,竭力以赴的,莫过于盖祠堂、修族谱了。近千年来对我国社会思想影响最大的哲学家朱熹就说,“三世不修谱为不孝”。余风所及,近七八百年来的中国,真是无族无祠,无家无谱。所以,族谱实是我国民族史上最重要的一种史料,中国的族谱也是人类文明史中最大的一份记录!吾人如把族谱列为“丛书”,则这部丛书的总量,实比世界上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还要大出数十倍。可惜的是我国三千年来的学术界,就始终未曾对族谱做个像样的综合研究、保藏,乃至著录。近代学术界对中国族谱的研究与收藏,实始自洋人。哥伦比亚大学中文图书馆对中国族谱的收藏,至今还是世界第一位。一校之藏,竟超过中国现有著录的族谱之总和!笔者常年承乏其间,曾利用其财力,再扩大其收藏。记得在最后征集中,曾收到海外赵氏所捐赠的英文版《赵氏族谱》。赵氏原为北宋皇族,为避金人之祸,南迁临安;又为避蒙古人之入侵再迁百粤。南宋亡国,这批凤子龙孙,乃流离海外,变成华侨。他们所叙述的故事,不疑处固有可疑,可疑处亦不无可信。笔者在哥大服务时期,曾为该校丰富的中国族谱收藏,作一小序曰《序哥伦比亚大学之中国族谱收藏》,发表于1968年国立中央图书馆印行的《庆祝蒋慰堂先生七十荣庆论文集》。在该文中我谈到我国族谱纂修工程之浩大,即举铁花先生遗著中所述的绩溪胡氏合族动员的故事为例。事实上胡铁花先生遗著,也是这一方面最可宝贵的第一手社会史料。

  近世有革命思想的社会改革家,当然会认为族谱、宗祠是维系半封建的宗法社会的最腐朽的一种社会制度。但是不论它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所发生的正副作用,它却和今日正被发掘的皇陵、古墓一样,其中所保存的民族文化的遗产是无法估计的。

  李敖引梁启超的话,说清代学者治地理学的颇成一股风气,搞边徼地理和域外地理的很多。这是一句很有见地的话(见李敖著《胡适评传》,1967年,台北文星书店,页20)。

  近代中国为国防建设而翻译的第一部洋书《海国图志》,也是一部地理书。

  据《家传》,铁花先生当时“受二百金,留百金于家,携百金以行”。

  宁古塔,民国后亦名宁安,在吉林省东南。因远在边陲,地荒人少,jiāo通阻塞,气候严寒,所以在清代一直是内地犯人“充军”的地方。胡传以一个四十岁落第的江南士子,亲老家贫,妻亡子幼,竟然离乡撇井,负债投边,出塞四十余日,去充当一名三品小官吴大NDA49的幕僚!这种jīng神,也实在是难能可贵。

  胡传当然自信是个人才,但是在人才济济的东南和北京找不到可以一展抱负的机会,这大概也是他下定决心到那最需要人才而人才最不愿去的地方去的最大动机,最后终能慢慢地脱颖而出。虽然他死的时候位不过知州,然而在近代中国边疆开发史上,也可说是青史垂名了。在他颠沛流离的一生里,我们也可看出帝王时代中国以做官为唯一职业的“读书人”生活的一鳞半爪。

  吴大?与俄人办jiāo涉的中俄勘界会议是在光绪十二年(1886)举行的。胡传于光绪八年(1882)所参与的会议,可能是一些预备会。

  我的父亲(6)

  俄国是今日世界上硕果仅存的老牌西方帝国主义。其他西方帝国主义如英、法、德、意、美、荷、西、葡等国的殖民地已纷纷独立,或已归还原主,唯独俄帝的殖民地至今仍寸土不让,并且还在继续扩张。所以,帝俄、苏俄的扩张主义实是一脉相承的。且看吴大NDA49当年的报告:

  ……边界自珲chūn河源至图们江口五百余里竟无界牌一个。黑顶子山濒江一带久被俄人侵占。[副都梳依克唐阿]屡与大NDA49照会俄员,索还占地,并迭次面商据约议论,该俄员等一味支吾延宕,竟于黑顶子地方,添设卡兵,接通电线,有久假不归之意……图们江左边距海不过二十里,立界牌一个……未照准条约记文二十里之说,与[俄员]巴啦诺伏反复辩论,该俄员以为海滩二十里俄人谓之海河,除去海河二十里方是江口。大NDA49等以为江口即海口。中国二十里即俄国十里。沙草峰原立界牌既与条约记文不符,此时即应照约更正。巴啦诺伏仍以旧图红线为词,坚执不允。此四月二十二日与俄员议立界牌,力争未决之情形也……(见吴大NDA49著《吉林勘界记》,载于“小方斋舆地丛钞”第一帙)。

  读此可知胡适之先生的父亲当年在我国东北工作的性质。他们那时工作的对象,九十二年之后,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李敖引顾廷龙编《吴NDA25斋先生年谱》(1935年,北平燕京大学出版)及《东华续录》证实确有此事。见《胡适评传》,页11—12。

  据《家传》,胡传迷路的地方是吉林十三道,NDA24牙河,地在吉林东南,三国jiāo界处。

  见《胡适言论集》甲编,华国版,页84;《胡适文存》卷二,实验主义,杜威思想。参阅《胡适评传》,页36。

  胡传,《游历琼州黎峒行程日记》载《禹贡半月刊》,第二卷第一期,北平,1934年9月1日出版,页22—36。

  这首诗胡氏在他的《四十自述》中也征引过。他的思想所受这首诗的影响,《四十自述》的第二章也说得很清楚。

  见《家传》及《评传》。李敖说胡传是“江苏抚宪刚毅的红人”(页3),未见注释,亦是想当然耳之论。不过铁花先生那时是在上海搞厘金的,清代乃至民国时代替上司办税务的总归受到上司信任盖无问题。

  胡传有关台湾的遗稿,被编为《台湾纪录两种》,一种是“日记”,另一种是“禀启”,今日在台湾已有两种版本:一为“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印行的线装本;一为“台湾文献丛刊”的平装本。

  胡传关于重整海防的建议在他《复邵班卿》的那封信里说得最为沉痛(见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版《纪录两种》下册,页47)。他说:“今举一岁所入之大半,养十无一二可恃之防勇以耗之……将来必至无可收拾。”所以,他主张买几条pào舰。

  关于台湾盐政的论文和书籍,海外查对不易。据李敖所引有下列数种:连横《台湾通史》(1946年1月重庆商务印书馆版)卷十八《榷卖志》,卢嘉兴《台南县盐场史略》(《南瀛文献》二卷一、二期,1954年9月,台南县文献委员会版),及前人《台湾清季盐制与盐专卖》(《台南文化》五卷一期,1956年2月,台南市文献委员会版),及张绣文《台湾盐业史》(1955年11月,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版)第三章。上引诸书参阅《胡适评传》,页10。

  我的父亲(7)

  当本章在《传记文学》第三十三卷第三期发表之后,笔者便收到台湾台南市周维亮先生来信,说:“……据我所知,李敖所引的各种[书刊],无一是与铁花先生所治理台盐的资料有关。适之先生原意,恐系指拙著《胡铁花之台盐治绩》,文载四十二年[1953]十月出版的《盐业通讯》第二十六期。当四十三年二月适之先生回国的时候,我曾将此文寄请指正,不久便得复函,谬承嘉许……”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0/2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