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文化与潜规则/道破天机_净素道人【完结】(363)

2019-03-10  作者|标签:净素道人

  真正的官吏应该审时度势、知进知退、能屈能伸。海瑞的品格在舞台上万人敬仰,可在现实生活中却未必吃得开。

  从古至今,用人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不管你过去是谁的人,只要你有本事并肯为我所用,我就用;另一种是,不管你有多大的本事,只要你不是我的人,对国家有利我也不用。许多人就作了这种观念的牺牲品。

  阳为道德、yīn为利益

  海瑞的清廉耿直、不畏权势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但仔细分析他的自身条件,这几乎是他在波谲云诡的官场中自保,进而扬名立万的最佳方式。在重科第资格的明朝,只有进士,特别是选入翰林院的庶吉士,才可能顺利封疆进而入阁。海瑞出身举人,在官场上同年、座师这类最重要的资源没法和进士比,他在官场生存靠什么?最理想的方式称为道德的标杆,成为舆论普遍支持、百姓十分拥护的模范清官。但这样的标杆对那些政坛上的重量级人物从来就不构成真正的威胁,包括皇帝在内,别人没必要冒着舆论的压力去整治这样的标杆。海瑞对朝廷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为广大官员树立一个可望不可及,可颂而不可学的模范,让他处理实际的政务,多半会处处被掣肘,处处碰壁。因为为政的实际操作和对政治人物提倡的道德不是一回事,甚至十分矛盾,用口里说的那套办法去为政,在明朝那种政治生态中,不会有什么成就。就如剧中胡宗宪告诫高翰文所说的那样,当官和读圣贤书完全不一样。徐阶、张居正和后来的申时行,都是知道权变深谙时务的人,明规则和潜规则都会玩,所以才能当首辅。难道海瑞就不明白文官集团阳为道德,yīn为利益(huáng仁宇的总结)的潜规则吗?但他这种举人出身的官员,如果玩潜规则,也就是能做一个日子过得富庶的县官,这显然不是海瑞的追求,人家张居正16岁中举,23岁中进士,自小有神童称呼,有老师徐阶关照,又当过隆庆帝登基前的侍读官。海瑞玩张居正那一套,只会湮没在成千上万的中低级官员中间,哪能流芳百世。

  所以,海瑞gān脆不玩这些,就只玩圣人所言、被朝廷所提倡的那一套明规则,反而是剑走偏锋,无人能挫其锋镝。当然,这样玩代价也是很大的,自己和家人生活清苦异常,一点贪污奢侈也不能有。清廉得不近人情是海瑞的公众形象,是他立足于官场最重要的利器,没有这点他什么也不是。所以对这些清廉的细节,他一刻也不敢放松。这一点,皇帝和其他大臣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他上疏那样骂皇帝,皇帝都没法杀他,能杀掉夏言、杨继盛的嘉靖帝,哪有什么仁义之心,不杀海瑞这个小小的户部主事就是不中海瑞的圈套,遂了他做千古死谏忠臣的愿望。皇帝都对海瑞这样,其他文臣惹他gān什么?所以他反而官运亨通,做过管理最富庶的南京周边的应天巡抚,做到南京右都御史(正二品大员,主管监察,虽在南京是闲职,但政治待遇上去了)。如果海瑞不这样玩,一个举人哪能企望这样的高位。但他一旦有实权,办具体政务就不行了,那种行事方式只能激发矛盾。在当应天巡抚时,打击豪qiáng地主纯用刚猛之法,搞得jī飞狗跳,拿对他有恩的徐阶家开刀,最后没有什么建树就被调离。所以这样的道德标杆,只能是系而不用的葫芦。

  基于道德观念的驱使,下级官员反抗上级,历来也并不罕见,但大多数引不起特别的注意。有些文官熟读诗书,深知百世流芳之说。他们可以找到一个题目,宁可在御前犯不敬之罪,今日受刑,明日名扬史册。这样的做法,说明了忠臣烈士的名誉确实是一种高贵的商品;否则,何以有许多人愿意付出这样昂贵的代价,放弃经过千辛万苦挣来的进士出身,继之以血肉甚至生命去追求。

  24.4 关于廉政文化问题

  廉政文化是现代社会关于执政规律、方略以及公务员队伍建设、管理的知识、制度、法律以及观念、价值评价的总和,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政文化关注的是关于权力和权力腐败现象,研究其原因、特点和规律,探讨设计如何防治的一般性思想观念、方式方法及其制度、法律等等。廉政文化对人的研究,一般着眼于人的本性、需要、生活环境对权力行使的影响,研究典型人物及其行为对廉政建设的意义,是从文化和制度层面的研究,而不是单纯为推崇某人,更不是把廉政寄托在某个“清官”的个人素质、能力和注意力上。要使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不因领导人的变化而变化,不因领导人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廉政文化把腐败作为一种现象,qiáng调教育、制度、发展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生活环境对腐败发生的影响,着眼于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从源头上防止腐败。

  廉政文化qiáng调法制,但并不排除、也不否定个人对廉政建设的作用。在通常的情况下,廉政文化通过个人这种载体,以个人的勤政廉政、言传身教、思想品德、价值追求、社会形象影响和改变其他人乃至整个社会。社会的廉政状况在绝对意义上说,有赖于每一个个体廉政意识的增qiáng和廉洁习惯的形成,有赖于国家工作人员人人都自觉遵守廉政规范。廉政文化建设应该从人的道德修养、生活方式、价值追求入手,从生活和工作的点点滴滴做起。

  现在社会上流行“骂腐败”的现象。

  “骂腐败”成为社会上流行的一种风气,不光是老百姓骂,领导gān部也在骂,他们也乐于谈论社会上的种种腐败行为,咒骂各种腐败现象。

  “乌鸦笑猪黑,腐败骂腐败。”这些领导在高谈阔论的时候,却忘记了自己也是一个腐败者。

  目前,全国上下都在骂腐败行为和腐败者,但谁是腐败者?似乎腐败只是一个概念,而不是指具体的人;似乎永远是别人,而不会是自己。

  无职无权的老百姓骂腐败,他们有些人之所以对腐败深恶痛绝,不是因为仇视腐败,而是因为别人在腐败,而自己不能腐败。假如他有腐败的机会,也许他比谁都腐败。

  有小职小权的腐败者也在骂腐败,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贪点、占点、吃点,察觉不到自己也是一个腐败者,总认为真正的腐败是那些手握重权,动辄贪污受贿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才是腐败者。

  而那些大腐败者的逻辑是:我腐败,别人也在腐败。你看那些腐败分子一旦锒铛入狱,他们都会很不服气,往往抱怨说:腐败着的人多着呢,比我腐败的人也多着呢。自己是运气不好。

  腐败者是可耻的。腐败着且不知的腐败者却是可耻加可悲的,说明他已经对腐败行为熟视无睹,麻木不仁,失去了判断力、羞耻心和起码的“官德”与良知。

  假如我们这个社会,对腐败只是在口头上骂一骂,而不觉悟和反省,那腐败恐怕真的“腐而不败”了。

  官员修身养性不如官权修身养性

  近日,江苏宿迁市委书记在“网上宿迁”论坛发了一个《关于宿迁人的行为举止细节问题》帖子指出:“有些gān部与别人接触时,不注意礼节,比如大声接听手机,唯恐别人听不到。还有一些本来不值一提的细小事,比如在办公楼宇、公共场所如厕后不及时冲水。”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63/47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