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文化与潜规则/道破天机_净素道人【完结】(352)

2019-03-10  作者|标签:净素道人

  社会相当一部分凝聚力是通过“公共事业的和谐”印象而建立起来的,道德井喷撕裂社会的共生情怀,从而扩散成整个社会的道德失范——社会要有万分的注意力警惕这种道德井喷。

  据报道,哈尔滨因为污染造成的停水,省长说“4天以后的第一口水我先喝”。这种形式上流露出的道义自信,恰恰隐藏着危机应对中的法治不自信,公共危机中的“个人担保”本质上是一种人治思想。

  信任模式有三种:传统型、个人权威型和法治型。“先喝第一口水”的承诺就属于个人权威型。如果是以法治应对危机,官员就不应该说“第一口水我先喝”,而应该说“如果谁喝水出了问题,我第一个承担责任”,现代政治应该是一种责任政治而非道德政治,“第一个承担责任”背负起的才是完整的危机治理责任,表达的也才是法治的自信——老百姓需要的正是这种自信。

  发生哄抢公共财物的事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公众对这起事件的围观中bào露出来的那种可怕的集体意识:公众似乎已经失去对公物的敬畏。从公众对这起事件的态度看,这种对公物的价值敬畏已经消退——这种消退不是主动的,而是有一些东西在割裂公民的这种价值敬畏。有些什么呢?

  首先,当权者对公物的价值贪婪导致公民对公物的价值轻浮。一个社会对公共财物的价值敬畏存在于这样的逻辑当中:先有公共权力爱护公物的道德,再有公民爱护公物的道德。政府是公共性之源,官员是公共财物的当然守护者,如果连“当然守护者”对贪婪地掠夺公共财物,以公权谋私,如何让百姓去爱护公物?当年爱护公物的公民道德为何那么坚定,就是源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和“不贪污一张纸一支笔”的公权品质。

  而如今这种公权品质似乎日益败坏:国有资源大量流失源于公权哄抢,腐败横行源于公权市场化,诸种改革充斥着掠夺公物的影子——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公众对公物的敬畏价值,人们不以为“耻”地问:当官的不费力就是多少万多少亿的装进口袋,老百姓弄点算啥?

  最后是,贫富差距日益拉开的现状割裂了“爱护公物”的价值共识。公众“爱护公物”有这样一个前提,即贫富差距不能太大,社会能分享公共财物;这样公众才能拥有一种“共同的利益感觉”,有了对公物的归属感,才会有爱护公物的责任心。权贵联盟和官私勾结垄断了对公共财物的占有,如此,弱势群体在道义上获得了一种bào力分享公物的诉求。是“公权败坏”和“贫富差距”割裂了社会对公物的价值敬畏。

  人没有了廉耻,并不是礼教的坍塌,而是jīng神被礼教踢出了大门。

  不要以为仅有野蛮是bào政,轻率也是bào政的一种。

  没有信仰正是有些人的信仰。

  jīng英应该为社会的道德沦丧负责。一个社会的道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jīng英的道德状况,jīng英具有qiáng大的道德示范作用;有什么样的jīng英,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如果jīng英缺德,那么社会不可能是有道德的。如果一个社会中无官不贪、无商不jian、法官贪污枉法、记者收受红包、学者剽窃、明星男盗女娼,那又怎么能够期待平民百姓个个讲究礼义廉耻?如果只有无道之人才能够飞huáng腾达,怎么能期待人们见贤思齐?

  传媒应该为社会的道德沦丧负责。在一些媒体上,充斥着对弱者的冷漠和歧视。相反,“成功者”则被捧上了天,但从不过问他们是如何获得成功的。实际上,这种逻辑最符合jīng英的利益,因为他们可以据此推脱对穷人的责任,理直气壮地拒绝救助弱者。。这种舆论环境对弱者却极为不利,因为它不仅剥夺了弱者获得社会救济的道义根据,而且还通过qiáng化他们的自卑和自责,使他们在物质的不幸之外又更加上心理的不幸。

  制度应该为社会的道德沦丧负责。它削弱了政府内部捍卫正义的行为,那些政府官员拒绝帮助是没有道理的,他们可能确实会受到上级的训斥甚至惩罚,至少不会因此得到表扬或者提职。

  武器是用来杀伤外敌的。在内斗时,不论朋友之间还是种族之间,若以致命武器杀向对方,是违反自然法的伤天害理的愚蠢行为。中国历史上有太多的自残记录。

  同伴间的肝胆相照,却成了集体死亡的陷阱,实在是残酷的讽刺,但好象只有人类的聪明,才会做出这种缺德的事来。都说团结力量大,但面临绝对qiáng悍的敌人时,团结只能造成更大面积的死亡。

  好人整好人是悲剧,好人整坏人是喜剧,坏人整好人是惨剧,坏人整坏人是闹剧,不分好人坏人和不知谁整谁是历史剧。

  现实中的很多事情,人们之所以这么做而不那么做,不是知识问题,很多时候是利益支配。而利益往往是盘根错节的,你每做一件事情,调整一个东西的时候,要触动很多人的利益。特别是当你要触动qiáng者的利益时,那种事情就基本上是做不成的。

  商场有盈亏,官场有沉浮,赌场有输赢,赛场有胜负,情场有悲喜,凡是属于“场”的东西,皆有两极,唯有一种“场”只有一极——刑场。

  权力是暂时的,财产是后人的,健康是自己的,关系是重要的,友情是珍贵的。

  三十六计不光是作用于封建时代的政治生活,而且以qiáng大的渗透力作用于民间,左右着旧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三十六计是对中国封建时代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是对中国封建时代政治文化的本质性总结,是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关系和人际关系的生动写照。

  恩格斯说:“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shòu性,所以问题永远只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

  当下中国仍然处于立宪政治时代,这是近代以来始终没有完成的一项任务。尽管中国有宪法,也有一些现代宪政制度的因素,但却没有形成完善的现代宪政政体框架;因此,整个社会缺乏一种和平而理性的体制内讨价还价机制,社会利益的分化很容易演变为社会冲突,不管社会层面还是政治层面,都面临治理危机。

  宪政治理派致力于寻求权利与权力间的平衡:天真的自由主义因为追求个人自由而倾向于否定国家权威,宪政治理派则并不否定国家权力,但又试图限制和约束这种权力。它认为,政府的权力必须接受司法的审查;它要求国家尊重人民的权利,这样的权力不是光写在纸上,而需要由独立的司法机构予以切实保障。

  中国现在的危机有社会方面的人口问题、三农问题、公正问题、贫富分化;政治方面的权力扩张和腐败、潜规则对明规则和行政效率的侵蚀、公共权力对私域的侵害、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等等。

  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政治转型的经验表明,条件不成熟的民主化过程容易导致社会秩序紊乱和国力大幅衰退;越是规模大国,动dàng与衰退愈甚。对于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的中国来说,政治转型期的混乱不但会导致国势衰落,而且可能使许多人的基本生存丧失保障,制造大量难民。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52/47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