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红楼时间密码_陈林【完结】(36)

2019-03-10  作者|标签:陈林

  《破译红楼时间密码》

  贾母的年龄问题

  小说关于贾母年龄和生日的描写存在明显的错误。第六十二回写到,探chūn谈起“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几个生日”,她说:“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他们娘儿两个遇的巧。三月初一日是太太,初九日琏二哥哥。”(第867页)

  由第二十二回可知,宝姐姐是正月二十一日生日,那么老太太也应该是正月底的生日。可是到了第七十二回,老太太的生日突然变成了“八月初三”:

  因今岁八月初三日乃贾母八旬之庆,又因亲友全来,恐筵宴排设不开,便早同贾赦及贾珍贾琏等商议,议定于七月二十八日起至八月初五日止荣宁两处齐开筵宴。(第1001页)

  第一百一十八回继续沿用“八月初三”的写法:“到了八月初三,这一日正是贾母的冥寿。”(第1616页)

  “老太太”和“姨太太”

  看来,老太太的生日的确应该是“八月初三”,而非正月底;第六十二回的“老太太”,当为“姨太太”(薛姨妈)之误。第三十五回写到,贾母对薛姨妈夸奖宝钗,这段文字里就用到了“姨太太”和“老太太”:

  贾母道:“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薛姨妈听说,忙笑道:“这话是老太太说偏了。”王夫人忙又笑道:“老太太时常背地里和我说宝丫头好,这倒不是假话。”(第478页)

  第九十七回写到,“老太太”和“姨太太”共同筹办宝玉和宝钗的婚事:

  次日贾琏过来,见了薛姨妈,请了安,便说:“明日就是上好的日子,今日过来回姨太太,就是明日过礼罢。只求姨太太不要挑饬就是了。”说着,捧过通书来。薛姨妈也谦逊了几句,点头应允。贾琏赶着回去回明贾政。贾政便道:“你回老太太说,既不叫亲友们知道,诸事宁可简便些。若是东西上,请老太太瞧了就是了,不必告诉我。”(第1366页~1367页)

  贾母看了都说“好”,轻轻的与凤姐说道:“你去告诉姨太太,说:不是虚礼,求姨太太等蟠儿出来慢慢的叫人给他妹妹做来就是了。那好日子的被褥还是咱们这里代办了罢。”(第1367页)

  由以上引文来看,将“姨太太”误写成“老太太”并非不可能,而且小说在传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讹误。同时,第六十二回探chūn将“老太太”和宝钗说成是“娘儿两个”,因此“老太太”应作“姨太太”的可能性就更大了。第五十七回写道:“目今是薛姨妈的生日,自贾母起,诸人皆有祝贺之礼。”(第808页)此时正是元宵过后,清明之前,因此可以断定:薛姨妈才是二月底的生日,第六十二回的“老太太”肯定应该是“姨太太”。

  不过,即便如此,作者在“姨太太”的生日问题上也弄错了。第三十六回写到,黛玉对宝玉说:“我才在舅母跟前听的明儿是薛姨妈的生日,叫我顺便来问你出去不出去。你打发人前头说一声去。”宝玉回答说:“上回连大老爷的生日我也没去,这会子我又去,倘或碰见了人呢?我一概都不去。这么怪热的,又穿衣裳,我不去姨妈也未必恼。”(第496页)从上下文来看,此时正是夏秋之际,第三十七回开篇就写到“这年贾政又点了学差,择于八月二十日起身”(第498页),因此可以判定,第三十六回所写的薛姨妈的生日应该是“八月初三”,作者将“老太太”和“姨太太”的生日混淆了。

  至于作者为什么弄混了两个人的生日,笔者暂时无法找出合理的解答,但可以肯定一点:老太太的生日是“八月初三”,第六十三回探chūn所说的“老太太”应为“姨太太”。

  “八旬之庆”还是“七旬之庆”?

  关于贾母的年龄,小说作者白纸黑字前后矛盾。第三十九回明确写到了贾母和刘姥姥的年龄大小:

  贾母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刘姥姥忙立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健朗。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刘姥姥笑道:“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若我们也这样,那些庄家活也没人作了。”(第538回)

  按照本文对年代的推定,此时是1719年己亥年八月底。因此刘姥姥应生于1644年(明思宗崇祯十七年、清世祖顺治元年甲申年)。

  从小说的这段文字来看,贾母应该是七十岁左右的人。可是到了第七十一回1722年壬寅年八月,时间跨度不过3年,贾母竟然已是“八旬之庆”了。到了第一百一十回,1724年甲辰年正月底二月初左右,贾母去世,“享年八十三岁”(第1515页)。

  如果以第三十九回所写的贾母的年龄为准,那么到第七十一回时她应该是“七旬之庆”,第一百一十回去世时“享年七十三岁”。也就是说,第三十九回时贾母年龄为67岁,故其生于1652年9月5日星期四(明永明王永历六年、清世祖顺治九年八月初三壬寅日)[15],比刘姥姥小8岁。

  如果以第七十一回和第一百一十回所写的年龄为准,那么第三十九回时贾母年龄应为77岁,比刘姥姥大2岁,生于1642年8月27日星期三(明思宗崇祯十五年、清太宗崇德七年壬午年八月初三庚子日)[16]。

  究竟哪一个年龄是真实的呢?这还需要用到其他的证据,结合日常生活的逻辑以及小说作者的意图来进行综合判断取舍。

  第四十七回写到,贾母训斥与鲍二家媳妇偷情的贾琏,她说:“提起这些事来,不由我不生气!我进了这门子作重孙子媳妇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了,连头带尾五十四年,凭着大惊大险千奇百怪的事,也经了些,从没经过这些事。还不离了我这里呢!”(第650页)按本文对年代的推定,此时是1719年己亥年九月初。

  到了第一百一十回1724年甲辰年,贾母临终前说:“我到你们家已经六十多年了。从年轻的时候到老来,福也享尽了。自你们老爷起,儿子孙子也都算是好的了。就是宝玉呢,我疼了他一场。”(第1514页)

  从时间上来推算,贾母临终时“连头带尾”在贾府也只呆了60年,不可能是“六十多年”。如果贾母在壬寅年的确是“八旬之庆”,去世时“享年八十三岁”,则她在第四十七回时为77岁,进贾府时已23岁。如果贾母去世时只有“七十三岁”,则她是13岁进的贾府。前一个出嫁年龄似乎太大了,后一个似乎又略为偏小,因为按照《钦定大清通礼》卷二十四《嘉礼》的“法律规定”,男子必须满16岁,女子必须满14岁才能结婚。

  且不论贾母出嫁时年龄的大小,首先可以肯定,贾母出嫁是在1665年(康熙四年)。那么这一年她的丈夫、贾宝玉的爷爷、荣国公的儿子贾代善又是多大年纪呢?第二十九回写到,贾母等人于(1719年己亥年)五月初一去清虚观为元chūn打三天平安醮,见到了“当日荣国府国公的替身”张道士(第406页)。张道士对贾母说:“老太太不知道,看着小道是八十多岁的人,托老太太的福倒也健壮。”(第409页)张道士既然是贾代善的替身,两人的年龄应该相近。如果贾代善活着,当时也应该至少80岁了。因此贾代善最晚应该出生于1639年(明思宗崇祯十二年、清太宗崇德四年),1665年娶亲时已26岁。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6/7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