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谈友_蔡澜【完结】(4)

2019-03-10  作者|标签:蔡澜

  送 人

  李胥来自北京。个子高大,笑容可爱。

  当年他只手空拳,在旅行社当后生,大家都喜欢他,有什么特点?就是得一个"勤"字。任劳任怨,所有事都做,给多少拿多少,整天笑嘻嘻。这种人,怎会不生存下去。

  中国的字画就是那么影响人生,李胥家人和吴作人及李可染有来往,见这小孩子要去香港闯天地,前者写给他"业jīng于勤",后者书"天道酬勤。送他,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用了那个勤字,李胥牢牢记住。

  有个机会让他到日本念书,只消数年,他已jīng通日语,回到香港当导游,一步步爬上,现在他已是"丽辉珠宝"的大老板了。

  日本游客一车车去他公司买东西,都因为招呼殷勤,货真价实。李胥对自己的成功并不骄傲,最自豪的一句话也只是:"我算对得起香港,我没有赚过香港人一毛钱。"

  字画启发了他,自然成为收藏家,每次购人国宝级的作品,都不用"买"字,说是"送"。口头禅是:"今天又有人送我一幅"

  人家送他,他也送人。

  有一天他来我办公室,看到壁上挂的那幅丰子恺,画的是一个穿长袍的人微笑着,坐在一块岩石上当沙发,题为"随遇而安",很喜欢,说好画要配好字,送了一对启功的字给我,当今我把它挂在丰子恺的两旁,书着:"能将忙事成闲事,不薄今人爱古人。"

  有幅齐白石的"七jī图"是老人在"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封笔,抗战旺利后才画的,七jī和七七谐音,很有意义,李胥得画后gān脆送给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除了画,当宝贝的是他的三个女儿,大女漂亮,二女聪明,小女古灵jīng怪,现在还在上学,她们一天天长高长大,李胥感叹:"终有一天,也得送人。"

  谁来跟我gān杯

  古龙的武侠小说大家看得多,原来他也写过一些散文。现在我看的这本《谁来跟我gān杯》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有根有据,大概不会是盗版吧!

  全书分两个部分。前编的"人在江湖"是随想,后编的"谈武侠小说及其他"是古龙的读书心得。

  散文文字最能dòng悉作者的心声,和小说不同,不能掩饰自己,古龙在一篇叫《却让幽兰枯萎》的文章中提到他一生中没有循规蹈矩地依照正统方式去jiāo过一个女朋友。

  他说风尘女子在红灯绿酒的互映之下总显得特别美,脾气当然也没大小姐那么火爆,对男人总是比较柔顺。

  但是,风尘中的女孩,心中往往有一种不可告人的悲怆,行动间也常会流露一些对生命的轻蔑,变成什么事都不在乎。所作所为,带着làng子般的侠气。

  古龙形容的这一行业的女性,是那么地贴切,真是服了他。

  别人还正常背着书包上学,古龙已经"落拓江湖载酒行"了。对于本身血液中就流着làng子血液的孩子来说,风尘女子的情怀,正是古龙追求的。十里洋场之中,更少不了酒。古龙说他开始写武侠小说,就开始赚钱。而一个人如果只能赚钱而不花钱,不如赚得愉快,花得愉快,同样地,酒也要喝个愉快。

  古龙喝酒是一杯杯往喉咙中倒进去。是名副其实地"倒"。不经口腔,直人肠胃。这一来当然醉,而大醉之后醒来,通常不在杨柳岸,也没有晓风残月,就是感到头大五六倍。他的头本来就很大,不必靠酒来帮忙。我想他喝了酒,別的部位也大了吧,不然怎么应付得了那群有经验的风尘女子?

  古龙和吃

  古龙在他的散文集中谈的吃,从牛肉面讲起,他最爱"唐矮子"的牛肉面。

  唐矮子有个伙计叫王毅军,长得人高马大,腰粗十围,和唐矮子大异其趣,人家就叫他"王胖子"。

  "王胖子"出来开店,在新生南路和信义路十字路口桥头,很受欢迎,后来去了美国。

  现在还开着的牛肉面铺,只剩下桃源街的老王记了,你到桃源街也看不见老王记的招牌,问的士司机,他们会帮你找到。在店中吃牛肉面,想起古龙不知在哪个座位坐过。

  至于古龙说的昆明街那一档,我去找过,没发现。古龙形容这家店的老板娘用竹筷子夹牛肉到碗里去的神态,戴着老花眼镜,专注与慎重,简直像选钻石一样。

  排骨面方面,古龙爱吃"金围"和"淞园"这两家,不知现在还在不在?不过他说当年吃的,也大多数是"一口咬下去,就好像咬到一块外面裹着面粉的油炸甘蔗板,惨绝人寰"。"惨绝人寰"这四个字倪匡兄也爱用。武昌街和中华路的转角处,有档叫"鸭肉扁。的,古龙说这家人的生意"好得造白"。常去吃,这家人现在还在,而且变成连锁性的铺子,开丫好几家。我上次去吃,发现没有从前那么好,鸭肉有点硬,但滋味还是好过其他的。基本上"鸭肉扁"和香港卤水鹅的做法相同。

  餐厅方面,古龙喜欢去永康街的"秀兰",当今开了两三家,是台北热门的铺子,做的是改良过的台式沪菜。

  古龙偶尔也吃咖喱饭。有一家大排档的老板赚了钱就跑舞厅,遇到古龙。古龙去吃的时候老板故做神秘状偷偷一笑,意示彼此守秘,但也不会在饭上多浇一勺咖喱。

  神 殿

  第一次到倪匡兄的家,是他住在铜锣湾的时候,岳华和亦舒带我去的。

  那时候还没填海,从他家窗izi可以吊藤篮到下面摊子买东西吃,你可以想像有多久了。

  倪匡兄家的横匾有"鱼斋"二个篆字。很美。那是他养金鱼时代写的,但认识他时,他已进入收集贝壳时代。

  房子是买的,但放不下那么多贝壳,在隔壁租了一间收藏,布置得像博物馆的一室,照明和空气调节亦足。

  倪匡兄把收集贝壳的心得著成论文,在学术界发表,很受尊重。

  客厅的一幅字,是金庸先生写的,我们看得很奇怪,因为古人书法并无标点符号,金庸先生的一句一点,反正他要怎么写都行。

  墙壁上挂有一把宝剑,当年买大陆古董较为容易,价钱也合理,后来听说他大醉之后,晚辈温瑞安向他要,倪匡兄豪慡,一口气送了给他。后悔我脸皮不够厚,否则是我的了。

  倪太烧得一手好菜,他们家有个老广东女佣更是拿手,但只有倪太吃得惯,倪匡兄嫌粤人的烫煲得稀奇古怪,不肯喝之,又说什么鬼绰鱼莲藕,煲出来的汤颜色呈紫,暧昧得要命,生熟地汤又黑漆漆的,谁敢去碰?书桌周围布满书,有一本很厚的字典,放在一个音乐指挥家的乐谱台上,方便搜索。音响设备齐全,但玩hi-pi的时代已过。

  倪震还很小,姐姐倪穗不停地造反。

  一家人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傍晚到大丸百货公司散步。我们三人也跟着倪匡兄四口一齐逛大丸,东西实在多,应有尽有,他叹为观止,视之为神殿,每天必得前往朝拜一次。当今大丸关了,最伤心的应是他们一家人了。

  好 书

  写了倪匡兄的旧居,想起已经很久没和他通电话,打一个给他。"哈哈哈哈。"他大笑四声,"我现在是门前冷落电话稀,有个人刊釆,当然旧陌vsu6。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3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