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秋走向战国/开战中国_周梅森/梦回汉唐【完结】(76)

2019-03-10  作者|标签:周梅森 梦回汉唐

  台湾立法会也不甘心被行政部门抢了采头,体贴地关心起即将进驻的日本军人的性生活,一天之内二读通过了提高输入东南亚女外劳限额的提案。

  菲律宾总统古英戈那对和日本人合作是欢迎的,这无疑会增加他和中国谈判的底牌,但对日本人提出的进驻苏比克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却有些犹豫。对中国顶多让步到退回原本就不属于菲律宾的南海岛礁,日本人若是赖着不走,失去的可是整个菲律宾了。日本人见古英戈那犹豫不决,便大撒金钱收买国会议员和军方首脑,并资助古英戈那的反对派放出提前大选的风声。古英戈那深知自己把菲律宾经济搞得一团糟,大选铁定下台。在他寻求支持以挫败提前大选运动的过程中,他发现同党的议员开始疏远自己,军方首脑看自己的眼神开始闪烁不定。历尽风làng的古英戈那立刻知道再不同意日军驻菲自己恐怕性命难保。在日本大使向他的瑞士秘密银行户头汇入5亿瑞士法郎之后,古英戈那大笔一挥,同意加入秘密的日台两国协定。大批日援滚滚进入菲律宾,日本的工程技术人员开始在苏比克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大兴土木,菲律宾的失业率大降,古英戈那的声望回升了。

  印度也没闲着,作为南亚和印度洋地区首屈一指的军事大国,为解决面临的人口爆炸的危机,制定了扩张领土,称霸南亚,做世界军事qiáng国的目标,极力推行“地区性有限威慑”的军事战略,加速发展各类武器装备。缅北作战失利使印度政府在局部修改了其“地区性有限威慑”战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西攻”。即对老冤家──巴基斯坦采取积极进攻战略,以优势兵力始终对巴保持进攻态势,准备与巴打一场全面战争,彻底摧毁巴基斯坦。印度认为,巴基斯坦是南亚各国唯一敢公开与其抗衡的对手,是其争霸南亚的主要障碍,所以视巴为现实的主要作战对手。于是,印度将60%的陆空兵力部署在印巴边境,两大舰队之一的西部舰队部署在阿拉伯海,以其绝对优势的兵力对巴形成qiáng大的军事压力和威慑,旨在慑服巴基斯坦。在经济上,挑起新一轮军备竞赛,拖垮嬴弱的巴基斯坦的经济基础。

  二是“北防东守”。即对中国采取“防御”态势,在中印和印缅边境建立大纵深立体化的防御体系,保持局部地区兵力优势,实际上是要达成遏制中国大规模插手即将发生的印巴战争之目的。印度通过吞并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和不丹,极大地扩张了它在这一地区的战略空间,利用中国在边界另一侧jiāo通不利于兵力机动之机,以少数兵力便能维持局部地区的兵力优势。

  三是“南峙”。即加qiáng对印度洋的控制力度,最大限度地控制印度洋水域。印度认为,中国印度洋舰队实力与印度海军不相上下,但却没有印度拥有众多海军基地的优势,凭此便可通过威慑,达成力量均势,从而限制中国海军在印度洋上的行动自由,阻止其渗透。

  四是核威慑。发展核武器,实施核威慑是印度军事战略的重要部分。目前,印度导弹已具备携带核弹头的能力,导弹she程可覆盖东南亚、中东地区,在数量上已完全压倒巴基斯坦。印度特别qiáng调核武器部队必须具备先发制人消灭巴基斯坦核反击力量的能力。

  在战术上,印军qiáng调速战速决,先发制人的攻势作战;全纵深立体作战;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电子战。思想虽很先进,但大多停留在参谋部的图上作业而已,没有印军战例佐证。

  印军对缅北作战失利的总结得出“我军缺乏直升机,对已有的直升机也未集中使用,导致不能和解放军抗衡”的结论。印度于是竭力引进直升机,很快把世界上除中国以外的机种都搜集全了,数量上也达到四千多架,编成二十个空突师和几个独立旅,一跃成为继中美之后的第三空突部队qiáng国。

  印度陆军在缅北作战失利后,终于抛弃了被坦克兵们成为“火葬棺材”的“阿琼”式主战坦克,在欧美国家的援助下成立了8个装备M1A2和豹─ⅡA6等西方着名坦克的装甲师。它还拥有主要装备T─72和T─90等俄式坦克的14个装甲师和数个坦克旅。坦克总数达到12000辆,也直追中美位居世界第三。

  伤疤刚愈的印度开始寻找试刀的对手,由于情报显示巴基斯坦正在中国的帮助下进行军事改革,巴军的力量增长的速度已超过印军,总理辛格不能容忍老冤家坐大,决定立刻准备对巴开战。印军首脑们认为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作战,利在快速,弊在胶着。所以qiáng调在主要方向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先敌发起全纵深立体突击,力争在战争初期,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力量消灭敌战略、战役第一梯队,短时间内决定胜负。于是从9月开始到11月中,在印巴边境地区,集中了陆军总兵力的80%,空军作战力量的90%,海军总兵力的40%,印巴战争一触既发。

  中央情报局东南亚区的负责人詹森虽然失去了管区,却找到了另一个战场。在他的建议下,美国对中东阿拉伯平民发动了新闻战。由于阿拉伯国家政府生怕美国好莱坞等媒体“撒旦”教坏它们纯洁的子民,严格管制新闻渠道,詹森和其手下只好缠上头巾,揣着经过计算机处理的解放军nüè待东南亚穆斯林的照片,在中东地区的大小城镇散发。很快,激动的阿拉伯青年们又一次涌上街头,高喊:“中国!异教徒!圣战!”

  为安抚民众,阿拉伯国家政府驱赶了中国军事代表团,并降低两国外jiāo关系,在发表几篇谴责了事。不久事件又发生戏剧性转折,以色列在耶路撒冷枪杀了居高临下向哭墙膜拜的犹太教徒仍石头的阿拉伯青年,使各地反中国示威演变为反以bào动。阿盟为转移内部矛盾,决定对以色列开战。

  阿拉伯人说gān就gān,许多青年被直接从警察局的拘留室送往军营。10月9日,埃及、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从西线,叙利亚、伊拉克、约旦和沙特阿拉伯从东线同时对以色列展开进攻,第N次中东战争爆发了。

  阿拉伯军队经过中国军事代表团的调教已非吴下阿蒙,重大的改变不是在军备上,中国jiāo付的武器和解放军使用的有很大不同,且中国qiáng调的是武器系统的先进而不是单一武器性能,再说阿拉伯士兵知识低下,很难掌握高科技武器;也不是在战术上,因为解放军教官发现任何灵活的战术到了阿拉伯军官的手中只能是借机逃跑的遮羞布。改变只是在制度上,下级军官的选拔和提升完全看他们在战斗中的表现,qiáng调勇敢和近战,并把阿拉伯极端组织的人肉炸弹引入军中。

  以色列发现阿拉伯军队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顽qiáng,以军伤亡直线上升。为攻破一个班级阿军阵地,有时都得劳动以空军大驾。因此,不少以军飞机损失在阿军的肩扛式导弹火力之下。以色列面对源源不断开来的阿拉伯坦克和直升机部队,军火的消耗已远远超过它的生产能力,它不得不向美国求援了。措手不及的美国立刻把囤积在澳大利亚和土耳其的军火大量空运以色列,这些军火包括许多新式武器。其中的化学物质pào弹抵消了阿拉伯军队的坦克优势,次声pào弹轻而易举地把jīng神失常的阿军士兵赶出掩体。三个多星期之后,大家又见到了熟悉的结局──以色列大获全胜,不同的是以色列已用完了它最后的预备队和弹药储备,已不能乘胜追击了。在阿拉伯列国中,完整引进解放军武器系统的沙特阿拉伯军队损失最小,战果却最大。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76/14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