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秋走向战国/开战中国_周梅森/梦回汉唐【完结】(52)

2019-03-10  作者|标签:周梅森 梦回汉唐

  “距离显示12公里。”

  “旋停!各自锁定目标。”琼斯少校心想一切顺利。

  不一会儿,山上主阵地便被第10山地师的“陆上火力平台”的pào火准确覆盖,琼斯他们负责提供实时制导。大约过了十几分钟,琼斯通过前视红外系统观察到主要目标均已消失,便下令:“继续前进,尽量靠近目标,把中国人消灭在坑道dòngxué里!”

  空中突击营的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和MH-53J“低空气路”

  特种作战直升机便开始bī近小窦所守的小山。

  “中间好象有个大dòng,被障碍物所挡。”托马斯报告。

  空中突击营已离小山不足两公里远,琼斯观察了一下,高兴地命令:“是指挥部。锁定它!”

  导弹发she进入倒计时。不到一分钟,一枚枚“地狱之火”式导弹像长了眼睛似的直奔dòng口飞去。火箭和机枪也一起开火,枪弹雨点般打在障碍物上。仅仅4分钟,dòng口和障碍物就不复存在了。

  “该看我们的了!”躲在一侧偷笑的小窦通过对话机发出一连串命令。

  首先是已在美直升机机群之后潜伏在地dòng内的六十几名战士推开可大大减弱红外特征的掩盖物,发she了反坦克导弹。

  琼斯少校的空中突击营突然看见了远处的闪光,知道不妙,自己已落入对方陷阱,惊恐万分,美直升机开始纷纷闪躲。

  那六十几枚反坦克导弹的弹道有许多比平时低,海军陆战队员们都知道这是cháo湿的地dòng使导弹受cháo了,不过战士们仍竭力控制着导弹,不到十秒,导弹都恢复了正常。

  此刻战士们开始体会到为什么要进行一弹多靶的训练,因为不管美机怎么样在平面机动,他们的导弹都能跟踪追击。不到一分钟,空中突击营大部分直升机都已空中开花,只有几架拼命拉高的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躲了过去。此时,其余陆战队员们的肩扛式地对空导弹开始发威,只见地面腾起一道道红光。

  “阿帕奇”攻击直升机急忙发she红外火箭,却仍逃不过灭顶之灾。原来小窦他们发she的是新一代导弹FN─6,主要是用来拦截低空或超低空飞行的飞机和直升机。制导采用被动红外线跟踪,搜寻采用四元IR探测器,安装在导弹头后面。所以FN─6的寻的器具有很qiáng的抗gān扰能力,可以对付模仿红外线、IR诱饵以及背景gān扰。

  这一仗,小窦的陆战一连全歼了空中突击营的“线卫小队”和“接球员小队”,美第10山地师对陆战一师的海滩防线的攻势不久便全线停止了。

  5月4日深夜,从印度洋飘来的、翻卷的云雾使月光不能直泻大地,整个天空一片灰暗。马来半岛槟城某空军基地上,飞机发动机喷出qiáng劲的气流,发出巨大的吼声,淹没了阵阵风声。一架Y─11型运输机呼啸着腾空而起,朝向灰暗的天空飞去。抬眼望去,银灰色的机体两侧红绿两色航行灯一闪一闪,显得分外夺目。这是解放军空降第十五军的一架领航机,机上载着几十名空降兵,他们携带着特殊的机动伞。很快,第二架,第三架、第四架……随之而上,编队飞上天空,共同朝着空降目的地──班达亚齐飞去。

  分散在马来半岛西海岸的西部攻击群的近两千架直升机也一批接一批飞入漆黑的马六甲海峡的夜空。西部攻击群下辖第四数字化军、第十四、四十二空突军、第十三、二十空突军各一个师和第三十九集团军的两个师。作为司令官的张安涛一反常态没随先锋出发,他正焦急地等待着什么……

  就在空降第十五军的机动伞兵的“蓝天”突击队出动的时候,装载有“海龙”突击队员的解放军海军特种作战潜艇009号也借着夜色,悄悄地驶抵班达亚齐港的近海。009号是由弹道导弹试验潜艇改装的特种作战潜艇,该艇原有的4个庞大的潜she弹道导弹发she管改装为可载运潜水蛙人输送艇、特种作战人员和特种作战装备的运载箱,总共可载40多名特种作战人员及其装备。当驶抵距班达亚齐港口4公里,离海面约20米时,009号放出4艘潜水蛙人输送艇。这些潜水蛙人输送艇,每艘运载10名“海龙”突击队员及其特种作战武器装备,在水下悄无声息地驶向班达亚齐港。

  班达亚齐港的出口有防潜网,“海龙”突击队员准备出艇去破坏,正巧有艘印尼海军的巡逻艇回港,他们便不客气地贴在巡逻艇的船底大摇大摆地混入港口内。

  “海龙”突击队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拆除联军预先埋置在班达亚齐港各码头的大量炸弹,为解放军完整拿下班达亚齐港创造先决条件。

  “海龙”突击队的队长是孙有亮中校,他带的“海龙”突击队员都有七年以上的特种兵经历,凭着搞破坏的多年经验,他们很快便发现绑在水泥支撑柱上的炸弹。在拆掉了炸弹引信之后,孙有亮还不放心,又领着二十名队员循着起爆的防水电缆顺藤摸瓜,去gān掉联军的爆炸控制室。另一半队员也没闲着,从蛙人输送艇中取出定时炸弹,给港内的每艘联军的军用舰艇送上死亡礼物,只可惜最大的军舰只是一艘驱逐舰。

  孙有亮等“海龙”突击队员们迅速上岸,从潜水服中钻出来,从一个很大的防水包中取出武器装备,借着码头上的集装箱的掩护冲入一所院内。靠门口的耳房里,1名坐着的印尼士兵正拿起电话准备通话。孙有亮一脚踢翻了他的座椅,顺手扯下电话机的插头,跟着进来的突击队员已卸下那印尼士兵的下巴,并铐了起来。另一队员也找到了起爆器,用枪托捣毁了它。这时,孙有亮看到室外有个阳台,便踩着1名队员的肩膀跳上二楼,抓到了正在酣睡的几名官兵。

  这时,载有空降第十五军的机动伞兵组成的“蓝天”突击队的十几架Y─11型运输机已靠近班达亚齐港,几乎能看见港口外的亚齐群岛上的灯标,它标志着已经到达“分手点”。为了不让联军发觉飞机发动机的声音,机动伞兵将从这里开始单独滑翔,隐蔽地飞越大海,到达班达亚齐港两侧的山峰。

  “蓝天”突击队的攻击目标是分布在班达亚齐港两侧的山峰的三个要塞。这些要塞实际上是一个jīng心设计建造的堡垒群。乍一看,每座堡垒仿佛都是零散分布在面对大海的区域内,但实际上,它是一个把隧道、轨道式要塞pào、高shepào阵地、导弹阵地、重机枪阵地等巧妙地结合起来的防御体系,各部分之间由长达几公里的地下加固坑道和jiāo通壕连接在一起,通入要塞的每条坑道都可以阻止敌人的进攻。每件武器都经过jīng心地布设,以便使之发挥最大效力。要塞能观察到山下港口内一举一动。

  在要塞的上面没有bào露的石工痕迹,也没有bào露阵地的建筑物,到处长满了杂草。其要塞pào兵火力可控制包括班达亚齐港湾在内半径36公里的范围。要塞建筑在一个花岗岩的三个高地上,它的四面几乎都是人工改造过的垂直断崖峭壁,高约30米。

  由于隧道dòng口的钢门太厚且有暗门,解放军的几次轰炸和导弹攻击都未奏效。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52/14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