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秋走向战国/开战中国_周梅森/梦回汉唐【完结】(47)

2019-03-10  作者|标签:周梅森 梦回汉唐

  薛皓简这几天正在为为缺乏登陆舰艇的事犯愁,在前一段美国军队的空袭中,被高翔天集中到马来半岛各港口的船舶损失了十之七、八。国内的各大中型造船厂正热火朝天地赶工,但毕竟不能像生产坦克、飞机和大pào那样快捷。值勤参谋来报,说是海军赵司令一行人已来到前指,薛皓简快步迎了出去。

  隔着大老远,赵仲逊已为值勤参谋开脱道:“皓简,你可别怪你的手下,是我搞了个突然袭击!”说罢大笑。

  大家在会议室落座不久,海军陆战队的几个师旅长便开始向薛皓简抢任务,由其是陆战一师的师长最为积极,说什么也要板回上次未能登陆的遗憾。看到大家情绪很高,薛皓简笑了,赵仲逊一见便佯作斥责道:“你们这几个就会窝里哄,人家薛总指挥已成竹在胸,不会不用你们的!”

  薛皓简应和道:“陆军缺乏大型运输船舶,海军陆战队这回可能不但要打头阵,而且要相当一段时间内在海滩上唱独角戏。你们可要有思想准备!”

  赵仲逊见一个目的已达到,边拉着薛皓简边说道:“你这儿风景不错!我们两人去逛逛吧。”薛皓简知道赵司令亲自来此不会那么简单,便一言不发地跟了出去。

  两人信步走到黑风dòng山麓左侧的一个湖,湖旁也有一个石灰岩dòng,人们称之为“艺术画廊dòng”,dòng里有很多色彩鲜艳的雕塑和壁画。赵仲逊没有入泄7d,却在湖边停下问道:“皓简,你对我们海军的今后发展方向有什么看法?”

  薛皓简略有所思地说:“在我们消灭了美国的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舰队的航空母舰后,似乎印正了我以前的航空母舰在衰落的看法。不过在经历了克拉地峡的反弹道导弹之战后,我又有了新的看法。”

  “噢!”赵仲逊眼睛亮了起来:“没想到你这个反航母大将没跟别人凑热闹,快给我说说!”

  “美国印度洋舰队已证明弹道导弹对航母的攻击并非无懈可击,我军克拉地峡防导战进一步说明对弹道集中的导弹防御是可行的。我们如果把陆上主动防导移植到海上,目前的舰艇都不可能承担这项使命,反而已经落伍的战列舰和几年前热闹一时的武库舰可能是防弹道导弹的合适舰种。太空预警卫星网和电磁pào或化学pào的兴起将使它们焕发青chūn,战列舰或武库舰将能为航空母舰特混舰队撑起保护伞。从武器发展历史上看,有了新的进攻之矛,必然会有针对的防御之盾出现,互相克制而又互相促进。”

  薛皓简一口气说完心中的想法。

  “说得好!”赵仲逊不禁叫了起来:“你已看到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和反舰弹道导弹表面是一对矛盾,实际上却是在互相促进对方的发展。在太空预警卫星网出现之后,所有的武器系统都要在新的角度下发展。皓简,你不反对我剽窃你的话去说服一些目光短浅的家伙吧!”

  “其实您才是版权所有人。以前您不坚持大造航空母舰只是因为我们还没能突破第一岛链,如今形势已大不相同,再不大力发展水面舰队,我们会失去目前的战略优势。”薛皓简深有感触地回答。

  赵仲逊深深看了眼薛皓简意味深长地说:“看来我不久可以放心退休了。”

  赵仲逊兴致勃勃地游览了“艺术画廊dòng”、供奉印度教神龛的庙dòng、有“马来西亚大自然奇观”、“石灰岩的梦世界”之誉的光dòng和yīn森透凉的暗dòng,临行前像想起什么似地告诉薛皓简:“对了,明天郭总长要来吉隆坡,他要你去!”

  第二天一早,满肚子狐疑的薛皓简赶到位于吉隆坡国家王宫的军管会晋见总长郭思中,却发现杨悠和陈舒都赫然在座。

  郭思中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薛皓简说:“你可要感谢这两位救命恩人,两位小姐使我们上次能早几天找到你。”说着把杨悠和陈舒登广告寻人的事简述了一遍,薛皓简这才恍然大悟。

  郭思中见杨悠和陈舒都有些不好意思,又转向薛皓简:“我放你三天大假陪陪这两位功臣到附近逛逛,我知道你一直是上紧了发条,趁机会放松放松。”

  薛皓简有些奇怪总长如此重视杨悠和陈舒,郭思中偷偷向他jiāo了底。原来随着解放军的节节胜利,那些观望的华人大公司和大财团渐渐靠向中国政府,他们已开始争相为战争服务。中国政府为团结这些力量,采取对国有和私有企业一视同仁的政策。

  于是数千亿元的军费拨款导致中国纳税人的钱迅速转到各大公司和大财团的账号户头上。他们当然不会把钱锁在保险箱里,金钱的生命就在于它的流动。他们立刻用它们购置机器,试验武器,更换陈旧的生产流水线,转产利润丰厚的武器系统。这仅仅是一部份,更大的一部份钱,包括武器生产的利润在内,并不是都投在新武器的研制和生产上,而是被用来套购股票、房地产、公债券、国外的矿山、土地,资助国外华人地下组织,给濒于破产的外国华人公司输血,甚至用低得可笑的价格购买油画、古董、艺术品。在解放军还未登陆或还未占稳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同华人地下组织的要人谈判好了买下最有潜力和前途的矿山、油田、农场和工厂。大公司在默默地接管战后的世界,不用铁和血,只用金钱和物资。凡是占领区重要的矿产、工厂、金融集团,都被这些象真空吸盘一样华人大公司和大财团吸进去,他们再从中国农村招收劳力,从城市吸引技术和管理人才,一切都是那么廉价,那么肥厚,那么有前途,中国政府□''7b在也无可奈何,毫无办法。当然,他们使中国政府不必冒着破产的危险继续支撑这场战争,甚至把以前过剩的农村劳动力和严重的城市失业都一扫而光,国内经济空前繁荣。

  薛皓简有些目瞪口呆,脱口而出:“这不成了二战时期美国的一个翻版,别人流了血,华人大公司和大财团得了天下。”

  郭思中有些无奈地说:“我也搞不懂这些公司和政府的复杂关系,不过他们在国内的政治地位正直线上升,杨悠和陈舒他们的父母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杨悠的父亲杨建国,已被内定为政治局常委,我们可得罪不起。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嘛,我们也不要太想不开。”

  薛皓简坐在452米高88层的国家石油公司双塔大楼的楼顶餐厅,心不在焉地用望远镜观看着繁花似锦,绿草如茵,椰树高耸,棕榈硕壮,宛如一个热带花园的吉隆坡市容。杨悠亲昵地靠在薛皓简身边,指着一座富有英国中世纪风格的城堡式建筑说道:“那是吉隆坡最负盛名,也是年代最悠久的火车站。人称是英国文化在马来西亚最突出的象征。不过你注意到没有月台上方厚厚的顶棚?”

  薛皓简不由好奇地仔细观察,问道:“该不是那时他们就想到会被后世的飞机空袭而特意加固的吧?”

  杨悠忍着笑答道:“那原是英国建筑设计师为防止下雪天雪落在月台上面而好心设计的,却不知吉隆坡终年夏天,从未下过一粒雪。”

  薛皓简笑道:“没想到严谨的英国人也会闹这种笑话。”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7/14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