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秋走向战国/开战中国_周梅森/梦回汉唐【完结】(123)

2019-03-10  作者|标签:周梅森 梦回汉唐

  科雷希多岛像一个瓶塞一样扼住菲律宾马尼拉湾狭窄出海口的的咽喉,北距巴丹半岛只有3。2公里,是掩护马尼拉港的大门。岛上山峦起伏,隧道纵横,驻有日军6000人的作战部队和3000名非作战人员,外加2000名平民。部署有防空、对海导弹和各种高pào、榴弹pào和迫击pào,被称为“太平洋上的坚固要塞”。日军只要守住这个岛屿,解放军就无法通过和利用马尼拉湾。该岛的形状很像一个头朝西的蝌蚪,其头部为高出马尼拉湾150米的方形台地。头部的东面是山腰,坡度陡峭,形成悬崖,不易攀登,再往东是一条狭长的沙滩,为岛的尾部。靠近山脚低地的地方有一座马林塔山,由于它的悬崖峭壁堵塞了出入尾部的通路,因此,菲律宾人在马林塔山开凿了一条大隧道。该岛头部最宽处约2250米,顶上有一个面积为450米×150米的校场和一个面积为450米×60米的高尔夫球场,两个场地相距约500米。岛的长度如加上使该岛形成蝌蚪状的狭长海滩约为5000米。

  科雷希多虽是一个面积只有几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却因其位置重要,在太平洋战争中,日、美两国为争夺此岛,展开了数场血战。1942年3月11日晚7时15分,麦克阿瑟带领家人及有关人员就是从此地趁夜暗乘4艘鱼雷艇逃往澳大利亚。

  他的“我还要回去!”名言使小岛名扬世界。

  日军控制科雷希多岛后,任命加藤大佐为守岛指挥官。加藤不断督促日军工程部队在岛上到处构筑坑道和隐蔽的pào兵阵地,沿岛四周架设了铁丝网并埋有大量地雷,岛上的地下仓库也贮有充足的粮食和弹药。日本人还利用他们先进的围海造地的技术,把岛的尾部海滩上只有一条长仅300米跑道的金德里机场扩建为有两条1200米跑道的中型机场。

  加藤曾得到陆军军令部长小山鼓将军关于“解放军有对该岛实施空降的企图”的指示,但他绕岛巡视后认为科雷希多岛地势狭小、险要,解放军不可能对其进行大规模空降突击,因此认为岛上现有部队足够遂行任何反空降作战。为了预防万一,他命令在岛东部的机场跑道上埋下许多遥控地雷,并把火pào配置在山下,以便必要时,用火力封锁该机场。加藤把主要防守兵力部署在顶部和马林塔山上,用于对付海上的登陆;把预备队隐蔽在马林塔山隧道内,指挥所设在顶部台地上,与所有部队都有光纤、电缆通讯和步话机联系。

  岳麓生深知科雷希多岛对整个菲律宾战局的重要性,两个多月前便偷偷成立了“旋风部队”,由原“蓝天”突击队队长贺学甫大校出任司令,原“海龙”突击队队长孙有亮大校担任政委。部队由原“蓝天”突击队、原“海龙”突击队和战区侦察兵jīng英编成,基地仍建在苏门答腊多巴湖的萨莫西湖心岛。

  空降突击夺取科雷希多岛并非易事,因为该岛没有便于空降兵着陆的地方。唯一适合空降的地域,是位于岛的尾部的金德里机场,但它离山顶台地太远,而且日军的主要阵地正处在跑道上面的峭壁上。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一名空降参谋建议参照美军二战在山顶台地成功实施伞降的战例,这样既可以控制制高点,又能出敌不意。孙有亮担心道:“同样的错误敌人不会犯两遍。”

  贺学甫看过空降地域的航空照片后,决定采纳参谋的意见,挑选山上仅有的两块比较开阔的高尔夫球场和校场作为空降场。贺学甫充满自信地对孙有亮道:“如果我们在有大风的黑夜,在防守最严密的地方空降,敌人会绝对想不到!”

  空降场选定了,但贺学甫和孙有亮还面临着诸多难题:在被马尼拉湾海水环抱、高达150米的日军重点防御下的山顶实施伞降,伞降地域的长度太短;岛上经常有时速为24至40公里的海风,即使按伞降最低充许高度120米跳伞,也需20到25秒钟才能着陆,再加上飞机的时速为二百多公里,运输机通过两个空降场的时间只有4秒钟,使每架飞机一次进入目标只能投下6至8名伞兵。在日军防备松懈的大风天,风速要超过50公里,这就是说,伞降的效率会更低。孙有亮提出可采用机降,但如何解决直升机的噪音更是个难题。贺学甫认为,必须制定出一个非常严密的作战计划。

  为此他和孙有亮在萨莫西基地利用高原大风一次次进行实验,终于找到了一种新型空降方式。他们立刻在岛上搭起的1:1模型上组织“旋风部队”进行了数次演习,让所有空降人员都利用模型熟悉空降战斗地区的情况,用新装备进行了充分的训练,并对所有细节都反复推敲和仔细的检查。“旋风部队”于5月末,对科雷希多的偷袭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第三十一章神兵天降

  为夺取科雷希多岛的“小小”特战行动,解放军的整个两洋舰队都出动了。7艘大型航母在10艘“泰山”级武库舰、14艘“北京”级巡洋舰和28艘“旅洋”级驱逐舰的护航下,首先对冲绳岛进行预防性空袭,使嘉手纳空军基地短期内不能起降任何飞机。消除了侧背威胁后,整个舰队掉头南下,浩浩dàngdàngbī向吕宋岛。

  6月11日晚19点03分,太阳已经全部没入西边天际,夜色正像肉眼难以看清的墨渍一样在天空中渐渐扩散开来,能见度正在慢慢降低,海平线已看不见。

  天公也不作美,海上刮起了每小时50多公里的南风,庞大的舰只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笨重地朝前移动,在墨黑的水面上划出一道雪白的水迹,小山般的làng涛一遍遍地冲上甲板。19点30分,随着贺学甫一声“出发”的命令,8架经过专门减噪处理的武直─13多用途直升机陆续从“袁崇焕”号航空母舰上晃晃悠悠地升起。为了避开日本和菲律宾的防空雷达网,直升机编队采取超低空飞行的方式,贴着làng尖迅速飞往马尼拉湾。

  10分钟后,又有16架满载突击队员的武直─13运输直升机在6架武直─12格斗直升机的护卫下从其它航空母舰出发。8点整,舰队来到距吕宋岛以北约200海里处。7艘航空母舰及其护航舰,一起向左转向逆风行驶,像啤酒泡沫般的大làng,使航空母舰产生不规律的颠簸。开弓没有回头箭,第一攻击波总指挥赵海龙上校的J─13HⅡ是“袁崇焕”号航空母舰上的一号机,向挡板抛出夹带煤油味的qiáng劲气流,脱掉系留索,在弹she器挂钩的牵引下迅速离舰腾空。随后的几架J─11H战斗轰炸机由于负载过重,飞机离开甲板后不能直接升高,有个下沉的过程,像是要坠入海中似的。驾驶员咬紧牙关,瞪大眼睛,紧握操纵杆,尽全力操纵,才使飞机摆脱海làng的舔噬,逐渐升起。

  7艘航空母舰上的飞机一架接一架以最快的速度起飞。15分钟后,第一攻击波的189架战斗机和轰炸机已升空完毕,在如此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能全部安全起飞倒真是个奇迹。8点49分,航空母舰再次转向,做逆风加速行驶。5分钟后,第二攻击波开始升空。

  这几天里,施钧的空军部队特别对科雷希多岛进行重点照顾,岛上的每一平方公里都实施了最猛烈、最密集的航空火力准备,岛上的bào露的防御工事已悉数被摧毁。21点11分,舰队里的10艘“泰山”级武库舰开始用巨pào对岛实施远程pào击。舰pàoshe击后,赵海龙的第一攻击波又从21点24分开始把上千发激光炸弹和联合攻击弹药倾泻到岛上各种军事设施、导弹和pào兵阵地上。岛上的所有防空阵地都被摧毁,到处是断垣残壁和被炸断的树木,日军的所有光纤或电缆电话线都被炸断,加藤的指挥所已和外界完全失去联络。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23/14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