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演讲在清华_和弦【完结】(57)

2019-03-10  作者|标签:和弦

  美国媒体守门人眼中的中国

  JohnPomfret(潘文)

  我曾经和美国军人长期在一起,所以我很喜欢军队的人。因为军队的人的脑子都是一模一样的,我想解放军的人也是一模一样,跟他们在一起jiāo流肯定非常有趣。他们是封闭的社会,他们允许你进来就非常有意思。我虽然对社会的发展很有兴趣,但那是个不封闭的世界,我可以随便写,我可以到任何地方去采访跟人家谈话,但是中国的军队是不允许我写的,所以我最想写。

  JohnPomfret,毕业于美国斯坦佛大学,在那里获得了学士和硕士学位。1986-1992年担任美联社驻中国、香港、越南、印度、阿富汗、南斯拉夫记者,期间采访了海湾战争,在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和科威特做战地记者。1992-1997年担任《华盛顿邮报》驻巴尔gān半岛首席记者,继续做战地记者。1998年至今担任《华盛顿邮报》北京分社社长和首席记者。

  李希光: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很高兴能邀请到《华盛顿邮报》北京分社社长JohnPomfret先生今天晚上来给同学上课。John跟我可以算是“三同”――同行、同事、同学。我们都做过多年的新闻记者、我们都在《华盛顿邮报》工作过、我们都在南京大学学习过。我在南京大学外文系读大二的时候,他在南京大学历史系留学。John是美国斯坦佛大学毕业的,在那里获得了学士和硕士学位,去南京大学留学前,在北京语言学院学了一学期的中文。他在大学毕业以后先在加州的一家地方报纸工作,1986-1992年担任美联社驻中国、香港、越南、印度、阿富汗、南斯拉夫记者,期间采访了海湾战争,在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和科威特做战地记者。1992-1997年担任《华盛顿邮报》驻巴尔gān半岛首席记者,继续做战地记者。1998年至今担任《华盛顿邮报》北京分社社长和首席记者。中国这段期间,他除了重点报道中美关系之外,还去过中国许多地方。去年他去了四川的阿坝藏族自治区采访,那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他在中国当记者这几年,写过一批调查性报道和专稿,如调查中国古老的民间文化――娘娘庙、报道孔夫子的后人在市场经济中的故事、专访《上海宝贝》的作者、调查导致多佛港中国偷渡者死亡事件的蛇头、调查哈佛大学不道德地在安徽大别山农村采集基因血样等等。今天他给我们的讲座主要是从新闻采访写作和选题方面,讲一讲他在中国当记者的经验。John希望和同学们jiāo流,望同学多多提问,使气氛更加活跃。John作为记者,工作非常忙,每天都有发稿的任务。今天给大家一个小时的时间,希望大家利用这个小时,多多提问。

  潘文:我可用中文也会用英文回答你们的提问,但不要用俄语,我的俄语很有限。不知道大家对今天的讲座有多大的兴趣,反正我觉得作为一个老外在中国当记者是非常有意思的。我觉得现在是在中国当记者的最好的时候。因为现在中国的媒体比以前好得多,比如《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周刊》,他们写的东西都很深刻,比1988年的时候要深刻的多。那时候思想比较活跃,但具体的东西很多不让写。现在新闻报道来源对我们来说特别特别多,多半时候我们都可以跟着中国媒体的选题走,所以我也会因此变得懒惰起来。当然,我们还会写一些别的选题。但总的来说,我们是随着中国媒体的发展往前走,他们越好,我们也可以跟着写得好一些。我在中国的经验比较多,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大家互相jiāo流。

  问:你的稿子采用量有多大?

  潘文:去年我写了133篇,有43篇上了《华盛顿邮报》头版。

  问:刊登了133篇,那么,你总共投给报社多少篇?

  潘文:我采写的每篇稿件《华盛顿邮报》都会刊登。

  问:您的选题是根据总社的布置还是你自己的决定?

  潘文:如果是外jiāo部的新闻发布会的话,我会打电话给总社编辑,问他们要不要?如果不要我就不写了。但像采访报道中国农民问题的特稿,我自己想写的。总社编辑也会给我提意见进行修改。

  问:就你的经验,《华盛顿邮报》对中国什么方面的稿子更感兴趣?

  潘文:我知道要有人问这个问题,所以来这里讲课前,我先做了一个统计。过去6个月里,《华盛顿邮报》当中关于中国的头版消息是38篇,其中撞机的事情占了50%。其他类专稿,共有20篇,其中有2篇关于人权;5篇关于中国社会,比如中国人开始不再使用一次性筷子、自行车的数量减少这样的;2篇是卫生的,别的都是零零碎碎的。其他的选题有涉及国际安全的,如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好起来了。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写的。我奇怪的是《华盛顿邮报》关于法轮功的东西不多,头版里面只有一篇是关于法轮功的,而且是批评法轮功的。我们采访江泽民时,江泽民对我们说,“不错,这篇文章写得不错。”还有两篇关于体育方面的稿子,其中一篇是报道那位要到NBA打球的中国篮球运动员。总体来说,《华盛顿邮报》最关心的首先是中美关系,其次是国际安全方面的事情,这也是跟中美关系有关的。其余很多报道是关于中国社会发展,像老百姓的法律觉悟提高了、中国的同性恋之类的。这方面的新闻一般刊登在报纸的内页,而且一般比较短,很难被登载到头版上去。我们20篇之内只有2篇关于中国人权的,一个是关于被抓起来的一个女学者,另一个是我刚才提到的法轮功的那篇报道。

  问:就你个人来看,你最感兴趣的领域是什么?为什么?

  潘文:中国社会的发展。因为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有五千年的历史,但是他也天天变,这种矛盾对我来说非常有趣。这种变化是怎么发生的,怎么会这样的,中国以后的发展会变成什么样子,大家现在还都闹不清,我觉得这个转变的过程很有意思。

  问:你是怎么研究这个变化过程的?

  潘文:我住在中国就是很好的研究。

  问:你预测中国的变化结果是什么呢?

  潘文:我不知道结果,因为电影没有演完才有意思,不然电影放完了,也就没有意思了。我一直在看,就觉得很有趣。

  问:打算看多长时间呢?

  潘文:大概再过三年吧。

  问:你在中国的这么多次采访中,哪次是最困难的?你平时在采访中都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

  潘文:有一些人特别想采访,但采访不到,像公安部的副部长,他是专门负责国际jiāo流的,跟美国的联邦调查局合作的很好。我一直想采访他,但采访不到。采访国防和公安方面的人很难。当然,他们有一些研究打击黑社会的人,可以接近,但真正公安部的人无法接近。我们上次采访反贪局的一个领导,他说的话跟15大上江泽民的讲演一模一样。这样的采访可以进行,但是没有意思。其他关于国防的问题完全不能接近,但是这个可以理解。另外,换个角度来看,美国很多人害怕解放军会成为对美国的威胁,那你稍微透明度高一些,允许美国记者到你们那里去采访几个当兵的,写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文章,让美国人意识到解放军也是人,对吧?但是,很多人在这方面怕犯错误。想进这个领域很难,其他领域比较容易。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57/6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