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声_多人【完结】(83)

2019-03-10  作者|标签:多人

  几番话,学生们觉得句句在理。再打量这位首长,身穿革命军装,与一般士兵无异,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慈眉善目。他们中有人接了句:“你们共产党,是共家、共产、还得共妻吗?”

  王树声一听,更笑开了:“可不要受了国民党、蒋介石的骗,你们仔细想想他们gān的事,他们杀害了多少百姓,残害了你们多少亲人,你们还能相信他们的话吗?”

  “是呀,他们才真正是匪徒、刽子手呀。”学生中有人马上答道。

  一时间,本就深晓事理的学生们明白了过来。

  王树声借机又讲了下去:“我们晓得,你们对共产党、解放军的认识,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转过弯来。我们会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给你们看的。只是你们临走之前,想告诉你们这些青年知识分子,你们的学问多,今后祖国解放了,要靠你们来建设!”

  句句深明大义,声声沁人心腑。青年们中不少人走向王树声,握住了他的手,点点头:“我们会记住您的话的。”

  王树声目送他们消失在山路尽头,心里也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紧接着,阵阵chūn雷,惊彻晴空。我军发动的辽沈、平津大战,皆获大胜!

  这些奇伟丰功背后,耸立着大别山根据地这一坚qiáng后盾。

  王树声积极建立大别山根据地,充当刘、邓大军的qiáng大后方和各路南下大军的桥头堡。他率部辗转反战,歼灭了境内的国民党地方武装,为南下大军扫清了渡江障碍。王树声又配合地方政府进行大量工作:筹粮、备款、修桥、筑路,全力支援前线。

  终于,国民党、蒋介石多年来jīng心筑起的反动统治,一塌倒地,无法收拾。而我军却是雄风震世寰,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了蒋家王朝的黑暗统治。

  1949年4 月,又是繁花争妍、chūn光无限的时刻,鄂豫军区的历史使命胜利完成了!王树声紧锁的双眉,终于可以舒开了。他轻轻对自己说:我没有愧对党,没有愧对乡亲们!

  此后,王树声率领鄂豫军区的部队,乘胜消灭残存境内的反动地方武装,将我大别山根据地的地盘节节向南推进。

  王树声多么想念妻子,想念孩子;他向往安居乐业的合家团圆,向往宁静致远的天伦之乐。但他知道,即便在现在,全国基本解放,仍不是时候。

  因为他得知,就在我大军南进之后,又有四处流窜的土匪,钻入我鄂豫皖边区。在大别山,残害百姓,愉袭我军的事又时有发生。1949年5 月、国民党反动派的华中魁首白崇禧指使大土匪头子汪宪、樊正等几人,携带多部电台,乘我主力部队南进之隙,偷偷潜回大别山,妄图在长江以北建立所谓“游击根据地”,开辟什么“敌后第二战场”。

  王树声明白他们的动机:他们是不甘心自己的失败。

  当地残留的封建势力,借机抬头。他们趁机巴结这些反动分子,恬不知耻地打起“鄂豫皖边人民自卫军”的旗帜。这一帮牛鬼蛇神聚在一起,将土匪编为十一个支队、十八个“自卫团”,划分了行政区。

  一时间,大别山区人民心头又笼上了一层乌云:这些反动派还会嚣张多久,还会祸害多少老百姓?

  王树声挺身而出,他说:“保护乡亲,义不容辞;保住革命成果,更是责不可贷。”

  己随大军南下的王树声再次向组织提出申请:回马大别山,杀向剿匪的战场。

  这次出行,又不同于彼时。和那时的鄂豫军区相比,这次任务更艰更重。

  一是,战地牵扯三省,从鄂豫边扩大到了皖边;二是,所属指战员,大多是新兵生员,不同于“老部下”,还得有一个“磨合”的过程,且牵及关系多,处事更得全面仔细。

  但是,王树声毕竟是身经百战的革命老将,在分析清楚了情况后,立即着手开展工作。来到部队,他就自我介绍:“我生在大别山,长在大别山,今天我来是来尽儿女的职责的。同志们,请你们帮我完成这个愿望,你们的亲人也会欣慰的。”

  同时,他又经常安抚群众:“乡亲们,我们共产党已打下了大半个中国,也完全有能力解放大别山。

  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咱们这里也会成为解放区,也会有明朗的天的;只是现在,我们得团结一心,吃完这最后的苦!“就这样,王树声牢记党的教导,遵循党的原则,凭着高度的政治水平、高超的指挥艺术圆满地处理了部队团结、上下关系一系列问题。

  他紧紧依靠地方,充分发动群众,革命进展得十分顺利。

  仅半年左右的光景,“鄂豫皖边人民自卫军”正、副司令汪宪、樊正及手下一万五千名官兵,乖乖就擒。

  革命的果实是甜美的,可为此,王树声又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艰苦的战场上,他再次心力jiāo瘁,血压升高,又加上新病缠身,常常低烧不止。战士们都看不过眼,常联袂呈上报告,恳请首长休息,他每次总扔下一句话:“轻伤不下火线!”

  组织上来电,“返回武汉休养。”可王树声只是默默看完电报,什么也不说,照样工作。

  而夫人杨炬,在家望穿秋水,不见丈夫回家探亲。这天,王树声又托人捎回书信,上面写道:“小杨,我儿及家事还是得烦你照料护理了,你自己要注意休息。我在这里都好,只是任务在身,不能回家看望你们……”

  杨炬等了、忍了这么多年,当然理解和支持丈夫所做的一切。只是这一次,她再也忍不住了,毅然带着孩子前往战地。一家人见面,激动、幸福自然不必说,可王树声心里仍然坚定无比:“剿不清土匪,决不下战场。”

  面对这样的革命豪情,杨炬只好在王树声病情好转后又默默离开了。

  盼呀、等呀,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到来了。山水欢笑,举国齐歌。金秋,真的是收获的季节。

  就在那天安门礼pào隆隆、火树银花之际,王树声还坚守在大别山剿匪的战场。党中央多次来电,通知他赴京观礼。这可是王树声做梦都盼望的事情啊。gān革命这么多年,打了这么多的仗,为的啥?为的就是希望能听到《义勇军进行曲》的激昂旋律飘扬在祖国上空;为的就是希望闻听一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庄严宣告;为的也是亲眼目睹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而王树声却放弃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必须要完成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

  当王树声通过电波,听到了他梦想的一切后,他沉浸在无比激动、无比幸福中。他和战士们抱作一团,流下了滚烫的眼泪。

  正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新中国的诞生。王树声,以自己和广大指战员们剿匪的丰硕战果,向开国大典,呈上了一件最可宝贵的厚礼!

  第十四章办军械开新局公仆本色美1949年5 月。武汉解放。

  上树声率部和兄弟部队一道进驻江城。街道两旁挤满了热烈欢迎的群众。胜利的欢呼声响彻云霄。

  王树声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北省军区第二司令员。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83/9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