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声_多人【完结】(76)

2019-03-10  作者|标签:多人

  这些天来,王树声一直吃不好,睡不香。他只觉得党那么信任他,把创建根据地的任务jiāo给他,自己可真不能辜负呀。虽然王树声多次与区党委委员们探讨这个问题,也按照先前的例子,划定了军分区,派出了党政gān部和队伍,但创建工作仍然奏效不大,许多地方只是摆出了一副空架子。

  王树声在进驻鄂西北数月后,了解到这里曾被国民党反动派严密统治,群众至今对我军仍然有所顾虑,群众基础缺乏,加之当地又无主力gān部配合工作,所以我军无法扎根建立坚实的根据地。敌人却立足本上,仰仗人多物丰,对我军穷追猛打。我军这样没日没夜地疲于奔命,耗掉了大量的兵员、物力,又得不到支援,长此以往,难敌国军。

  王树声辗转几晚,终于决定:派出一支jīnggān队伍,试探入陕。决定刚传出,便有一人立即请命前往。你道是谁?他就是素有“活张飞”

  之称的刘昌义旅长。

  抗战时期,就曾有这样的说法:“皮定均的拿手戏是游击,打大仗要数刘昌义。”抗战胜利前后,刘昌义以“主将”名义,打过不少漂亮的大仗,每战他都身先士卒。

  王树声对这个“活张飞”,也是珍爱倍加,可又不免担心害怕。

  正是依靠这员猛将的死命拼杀,全军才能甩掉凶狠的追兵,胜利抢渡过了汉江;又正是仗了这只“铁拳”,带头猛冲,杀开生路,全军才得以进入鄂西北中心武当山区……然而,在进入创立根据地的新时期,尤其在我军实力不足的情况下,这种大打硬拼,就非上策。而刘昌义依然那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有什么了不起,老子跟他拼了!”

  王树声考虑再三,刘昌义还是最合适的人选。临行前,王树声和政委还是放心不下,前去做他的工作。

  “昌义,这次出来,责任重大,情况险峻,你一定要小心,保全实力要紧,不可猛打猛拼才是呀!”

  刘昌义仍是眼睛一瞪,道:“怕什么!狗杂种们只要敢上来,老子不跟他gān?这整天转转悠悠的窝囊日子,我受够了!”

  王树声突然扳起脸,音调也变了:“刘昌义同志,现在你若硬拼好么?

  正中敌人的下怀哩!你想想,这样咱们的军队要受多大的损失呀!

  “

  刘昌义点点头,说记住了。

  这位刘旅长一出师,直插敌人老窝附近——距郧县仅几里外的地方。那里的敌人早已吓得魂飞魄散。刘昌义自然喜不自禁,还想乘胜追击,准备立马过江探出究竟,不料敌人卷土重来,反过来把他们给包围了。

  刘昌义到底是一条铁汉,他率兵硬冲、硬杀,硬是突破了包围。

  司令部里,王树声忧心重重:三四天过去了,仍然没有刘昌义的消息。

  王树声又忧又悔。忧的是刘昌义及几千战士们的安危,悔的是自己不该轻易放走了这员“威虎”,责任在己。如果刘昌义真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王树声自己真要负主要责任。就在这时,一侦察兵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报告司令员!刘旅长已经找到。”

  王树声健步如飞,奔出去。

  原来,刘昌义冲出包围后,钻进一座破茅棚,呼呼入睡了。敌人就在汉江对岸不远,他竟没顾上警戒。

  听了这经历后,王树声也啼笑皆非,只是擂了刘昌义一记拳头:

  “你这三不打的秉性真是难移了哟!”

  原来,刘昌义素有“三不打”将军之名——不吃好不打,不喝好不打,不睡好不打。

  王树声又言归正传,狠狠批评刘昌义:“你以为硬拼硬打是立功了吗?现在你这样做,只是给党和军队带来更大的损失!”

  刘昌义点头不语,这条硬汉也知自己鲁莽大意。王树声见状,又缓缓口气:“你的任务还重得很,以后的仗一定要打得小心些。”

  一惊过后,王树声仍心有余悸,总担心敌人找准我军的致命弱点,对症下药。

  果不其然,敌人也察觉到了我军的薄弱环节。于是他们依仗优势地形和优势兵力,消磨我军外围的小股部队,各个歼灭。竹山、竹溪地区我一军分区被消灭了。

  更为惨痛的决战还在后头。敌人消灭我一部后,愈发猖狂,集中兵力,大举向我武当山中心地区bī进。借仗武当山地区的“笼子”,敌军将我军严严困住,想一举歼灭。我军无论是冲出重围,还是分散撤退,都是困难重重。

  王明贵旅长率团,阻敌东山,顽qiáng拼杀,但敌人攻势qiáng大,加之新增派三个旅的qiáng攻兵力,东山失守。

  而刘昌义率领的全军主力第七团,被敌牢牢困在康家山。刘昌义仍然是那股拼劲,勇猛顽qiáng与敌奋战,竭力拼杀。

  王树声的心头痛。痛心全军的“元气”大伤!痛定思痛,王树声恢复镇定,他召开了党委会议:“我们的损失是惨重的,我们面临的情势也越来越不利。但我们不能束手待亡。只要我们有一口气,就要坚持到底。”

  他对部队进行了新的调整:集中兵力,取消军分区,将现有兵员改建为三个支队。而对新困境,王树声没有恋战,而是让将士们部分就地坚持,保住根据地,部分南过长江,杀开重围。

  王树声清楚地意识到:作为一名成熟的革命将领,无论多么大的考验,一定要经受住。

  又是一片欢歌笑语,即使这里硝烟弥漫。

  1947年的chūn节到来了。大家的心也动了起来,到底这是民族的传统大节。王树声明白战士们的心情,便主动提出来:“过节是件大事,咱们也应当好好对待才是。怎么样,大家想办法弄点什么好吃的吧?”

  一时,大家都兴致勃勃,七嘴八舌议论起来:“打些野味山珍吧!”

  不料随即就有人驳回:“大雪天的,到哪里去寻觅去?再说了,还得给父老乡亲们留着点呀,不然他们怎么办?”

  ……

  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却又拿不出一个主意。王树声笑了,说:“我倒有个主意,就不知大家乐不乐意gān?”

  大伙儿催他快说出来听听。

  “咱们不是常唱道:”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吗?

  “话到这里,大家都明白过来,不禁笑问:”司令员,您就吩咐咱们谁都gān些什么吧,这两天正想打那国民党鬼子们呢。““好!侦察连的小张、小李,你们负责摸清敌情,选择好地点,然后再作周密安排。”

  小张、小李乐呵呵地去执行了任务。果然,敌人在过节之际也放松了戒备。就在大年初一凌晨乡亲们都凑热闹放鞭pào庆祝新chūn之际,王树声率兵扑向敌军一小镇,顺当当、美滋滋地打了一餐“牙祭”,除此以外,“没有枪,没有pào,敌人给我们造。”部队还缴获了不少弹药。一年也算开了一个好头。

  然而,形势却不是那么尽如人意的。

  王树声率领队伍穿山越岭,但始终未能完全摆脱敌人的追剿。这时,只有张广才参谋长带领的一支千人小部队还追随王树声。他们就这样边战边走,向荆(门)、当(阳)、远(安)一带游动等待战机,突围南渡。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76/9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