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是春秋_贾志刚【完结】(108)

2019-03-10  作者|标签:贾志刚

  chūn秋时期,尔虞我诈的国家关系与如今的国际形势如此的接近,弱肉qiáng食的诸侯吞并充满了无耻和bào力,秦晋之好背后的背信弃义,晋楚争霸决战中原时恢宏的战争场面绝不亚于此后的任何一场战争,名目繁多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一国两制”、“南联盟”等等都在那个时候出现。

  当然,还有自相残杀的郑国四兄弟、养鹤的卫懿公、乱伦的齐襄公、愚蠢的仁义道德者宋襄公、野心家庆父等等反面人物,各型各色的人和事充斥着那个无限jīng彩的历史舞台。

  chūn秋五霸,谁是真正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仁义、诚信、武力,什么是称霸天下的第一要素?chūn秋会告诉你。

  chūn秋的jīng彩还在于他的真实,每个人真实的一面都得到真实的记录,那时的史官是足以震慑国君的,不需要为谁粉饰,不需要为谁篡改历史,这不像后来宋朝、明朝的史官,给后人留下了一大堆谜团。

  chūn秋时期,有内战,有外战,两百多年间,战争接近两百次,消灭国家将近一百个。战争不仅考验了中华民族,也锻炼了中华民族。那是中国对外扩张最为猛烈的一个时期,齐国向东、晋国向北、楚国向南、秦国向西,四大qiáng国的扩张使得华夏版图至少扩大了一倍以上,奠定了中国今天庞大领土的基础。

  我们多数人只知道中国有一个圣人,就是孔圣人。但是,chūn秋的历史告诉你,孔圣人心目中的圣人是谁,一个是周公,另一个是管仲。孔夫人是对的,与周公和管仲相比,他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周公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以德治国、以法治国都从他那里开始,政治上的无神论“以德配天”也从他那里开始,中国社会制度的基础是由他打下来的。而管仲将周公的思想发扬光大,他是儒家、法家、道家、兵家等等诸家的创始人,你现在可能不信,但是了解chūn秋之后,你不能不信。

  什么是以人为本?什么是以民为天?什么是和谐社会?管仲都会告诉你。

  不仅如此,管仲还告诉你什么是内阁责任制,怎样控制通货膨胀,怎样保护环境,怎样实行义务教育,怎样保护言论自由,怎样实现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

  看到这里,你会感叹,你会惊讶,那是因为你之前没有了解chūn秋。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伟大的圣人中的圣人是一个逃兵,是名副其实的“管跑跑”。可是,这无损于他的伟大。还有,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段友谊就是“管鲍之jiāo”,那绝对可以令你感慨万分。

  孔子说过:没有管仲,我们就该披散头发,luǒ露膀子,做野蛮人的奴隶了。

  有人评说:中国之所以衰落,就是因为尊孔子而不是尊管子。

  如果孔子在世的话,他一定会承认这一点的,因为他是一个诚实的人。

  我们不是热衷于国学吗?

  国学是什么?

  国学就是chūn秋。

  不是吗?

  难道不是吗?

  了解chūn秋,你一定会承认这一点。

  chūn秋出世的祖师奶和祖师爷(一)

  更新时间2008-10-29 16:13:23 字数:195

  选秀祖师爷:周幽王

  扮酷祖师奶:褒姒

  洗脚祖师爷:祭足

  忍者祖师爷:郑庄公

  jì女祖师爷:管仲

  盐贩子祖师爷:管仲

  职业教育祖师爷:管仲

  厨师祖师爷:易牙

  饭馆祖师爷:鲍叔牙

  侠客祖师爷:曹沫

  暗箭伤人祖师爷:公孙子都

  贪官祖师爷:申侯

  文山会海祖师爷:齐桓公

  一国两制祖师爷:斗伯比

  遥想那个张扬人性平等竞争的时代

  更新时间2008-12-8 13:58:26 字数:2059

  -----读《原来这才是chūn秋》

  十年砍柴

  近几年来,通俗历史读物的写作大行其道,上逮煌煌秦汉,下至夕阳西下的明清,几乎无一个时代不被非历史专业的“票友”涉及。但有一个时代,很少有人去演说,那就是诸国、诸学说以及贵族庶民相互竞争的chūn秋。至今普通读者要了解那段历史,可值得一读的通俗读物,还是一部《东周列国志》,修订此书的蔡元放先生,是清乾隆年间的人士,尽管史才出众文采飞扬,然其对历史的见解,200年后的今人看来,已显得陈旧。

  时人言史,不敢轻易涉及chūn秋,我以为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年代久远,史料阙如,需要在典籍中钩沉方得探得一些灰烬之余的材料;二是这个时代千头万绪,不像后世统一王朝,抓住朝廷一个中心即可,即使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也就两、三个中心,辽、金与北、南宋对峙,多数史家尊宋为正朔,自然叙说以宋王朝中枢为中心。而chūn秋列国争雄,每个小国的故事都很jīng彩,要从容穿插叙说而不失杂乱,需要相当的功夫。

  贾志刚先生《原来这才是chūn秋》一出,略补了通俗历史cháo中chūn秋这段时期显得寂寞的缺憾。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尽管有汉唐之雄奇气魄,宋朝之风流韵致,但诚如贾志刚在此书前言中所言,中华民族最不能缺的朝代,就是chūn秋,“好像,如果没有chūn秋,就没有现在的中华文明。”我以为,“好像”这两个字完全可以去掉。因为,在chūn秋时代,中华文明的基因已经形成并稳固,后两三千年的江山鼎革、人事变迁,九州分分合合,风流总被雨打风chuī,其间不乏胡马南下的插曲,甚至有蒙元满清以外来者的姿态入主中原的时代。由于这种chūn秋时业已形成的文化基因,是无比qiáng大的,它消磨了征服者的锋镝融合了外来文化的风采,到今天,中华依然是中华。

  无可否认,以崇尚大一统的眼光来评价,chūn秋是个乱世。这个时代,诸侯攻伐不断,天下共主周天子政令不出洛邑。礼崩乐坏,贵族集团的荒yín几乎超出人类底线,兄弟父子残杀,兄妹乱伦,父占子媳……然而,这种王纲解钮的同时,人们的创造力空前勃发,无论落魄贵族子弟管仲,还是被卖作奴隶的百里奚,人不分国别、出身,都参与了竞争,各类学说争奇斗艳,能工巧匠层出不穷,商业繁荣,货物流通不以国别为畛域。这样一个开放竞争的时代,不亚于古希腊时代。

  我们知道,东方的chūn秋战国时代,和西方的古希腊罗马时代,有了不同的结局,这是历史的奥妙所在,后人难以简单地以孰优孰劣评价两种结局。看完贾志刚的书,我以为对这种结局的原因有一种基本的判断,就是后世尊孔子而轻管子。

  管子治国的理念,具有相当的现代性。他推崇民富而国qiáng,他重视工商业,并不把商人视为士农工商四民之末,他在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都引入“职业经理人”概念,将齐侯尊为董事长,而相国则是行政权在握的总经理。这样的治国理念,激发了民众创造财富的欲望和能力,使齐国能抵御戎狄,成为中国诸国的盟主。管子的贡献是公认的。然而鼓励平等竞争,对政权统治者最大的副作用是,使统治者的威权和神秘感丧失。孔子批评管仲有两点,一是不俭朴,“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二是“不知礼”,有僭越的嫌疑,“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管子的消费主义和平等主义是孔子和孔子的后世门徒最为反对的,他们肯定管仲无非是他的“事功”,即抵抗了诸夏文明之外狄夷的侵略。-----到了明末,陆楫提出“奢易治生”,即刺激消费能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这是商品经济繁华的必然,是对管子思想两千年后的回应,商品经济的繁荣也一定会冲击等级制度。中国传统社会评事论人,有着qiáng烈的意识形态去向,所谓“论心”,讲出发点,态度比结果更重要。孔子的“礼”要维护的就是这样的名教权威,到了“文革”,“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是这种“正名”的现代版。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08/29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