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论语_贾志刚【完结】(24)

2019-03-10  作者|标签:贾志刚

  如今季孙家要去泰山祭天,远远地超越了自己的级别。从维护周礼的角度说,孔子当然要反对。可是,孔子反对没用,只能让冉有去劝阻。谁知道冉有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孔老师当然很愤怒了。

  林放是谁?一个鲁国人,曾经向孔子问礼,《论语》中有记载(见本书第二篇)。

  孔子就是一个愤青,老愤青,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什么,其实什么也改变不了。

  【现实解说】设若孔子在冉有的位置上,不知他是不是还会这样嫉恶如仇。

  4.6(6.12)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译文】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理,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孔子说:“能力不够是到半路才停下来,现在你是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不想前进。”

  【解析】这是冉有在向老师解释自己的无奈,毕竟自己也是为别人打工的,明知道老师说的是对的,可是不能按照老师说的做,希望老师体谅。可是,孔子不接受这样的解释。

  “今汝画”似乎有缺字。

  冉有在内心里对老师很敬重,不过感觉老师太古板。因此,冉有希望能够获得老师的理解。而孔子岁数大了,爱钻牛角尖,一点也不给冉有面子。经过这番对话,冉有非常心寒,孔子也对冉有不抱任何幻想。

  半途而废,这个成语出于这里。

  【现实解说】冉有没有按照周礼去做,说不上高尚。可是拿人家季孙家的工资,为季孙家卖命,也是情有可原。而拿着纳税人的血汗钱,却不为纳税人服务的人,才是真的可恶。

  4.7(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解析】这段话紧接上面一段,是孔子在批评冉有,批评他不应该为了富贵就不顾仁德,是上面一段的继续。

  首先,孔子承认人是追求富贵的,他自己也是追求富贵的。不过,手段要正当。只是,什么样的手段才是正当的。按照孔子的说法,国君不贤明的时候,就不应该出仕,可是孔子自己也并没有遵守。

  所以在这件事上,孔子对冉有的要求过于高了,连他自己都做不到。

  但是不管怎么样,孔子承认人是追求富贵的。在之后的几千年里,人们一面否认自己追求富贵,一面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富贵。

  【现实解说】后来孟子说了:为富不仁,为仁不富。再后来太史公又说:人富而仁义附焉。再后来马克思又说:富与仁是个矛盾统一体,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

  4.8(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译文】孔子说:“我就没见过喜爱仁的人,也没见过讨厌不仁的人。喜爱仁的人找不到了,所以讨厌不仁的人就成了仁了,也不过就是不让别人的不仁qiáng加到自己身上罢了。不要跟我说你的能力不够,你有一天能致力于仁吗?说不定有,不过我没见到。”(这一段,历来的译法也都是含糊不清。)

  【解析】这段话很显然是接上面两句的,还特别qiáng调了“力不足”,以继续驳斥冉有的“力不足”。整段话的意思就是指责冉有没有尽力去改变季孙,而是满足于自己“不创造性”地助纣为nüè。

  孔子把话说得很绝,丝毫不给面子。而冉有呢?很可能是拂袖而去。

  为什么在《论语》中这一句和5.5(4.5)紧接,却和5.4(6.12)离得很远呢?这是因为《论语》由曾参和他的弟子们修成,无论如何要给师兄冉有留些面子,因此分开放,模糊化处理。

  【现实解说】为民请命的官员没有了,于是不祸害老百姓的官员就成了好官员。不受贿赂的官员没有了,于是收了贿赂还能办事的官员就是好官员了。道德的标准越来越低,不是他们没有能力去做好人,而是根本就不想做好人。

  4.9(11.17)★★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译文】季氏比鲁国国君还要富有,而冉求还帮他搜刮来增加他的钱财。孔子说:“他不是我的学生了,你们可以拿着武器去攻击他!”(周公是指鲁国国君,因为鲁国国君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后代。当然,季孙家也是。)

  【解析】孔子并不是真的要弟子们去攻打冉有,其实是要表达自己与冉有之间的师徒关系从此一刀两断,不再认这个学生了。

  季孙推行田赋,冉有来具体操作并且大力推行。孔子认为推行田赋就是增加老百姓的负担,因此极力反对。见冉有这么替季孙家卖命,孔子大为光火。于是,要弟子们去攻打冉有。孔子是疾恶如仇了,对自己的学生竟然这样仇恨,而这个学生帮过自己的大忙并且一向尊重自己,并且是鲁国最有权势的人。我们可以说孔子大义凛然,但是另一方面,人老了,特别倔,有的时候甚至不可理喻,简单说,有点老年痴呆的症状了。

  当然,不会有人去攻打冉有,那等于找死。

  事实上,后来经过子贡的调停,师徒之间的关系得以缓解。再后来在冉有的忽悠下,季孙家决定每年给孔子一笔补贴。孔子为此对季孙家非常感激,对季孙家的攻击大幅减少。可是,对冉有依然看不顺眼。

  【现实解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观念不一样,这样的事情在今天已经非常普遍了,说俗点是代沟,说雅点是价值观不同。求同存异吧,师生一回也不容易。

  4.10(13.14)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译文】冉求退朝回来,孔子说:“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呀?”冉求说:“有政事。”孔子说:“只是一般的事务吧?如果有政事,虽然国君不用我了,我也想知道。”

  【解析】冉有来看望老师,但是比约定好的时间晚了一些,孔子问起来,冉有说是上朝了。请注意,冉有是季孙的家臣,通常不上朝,除非有重大事件,季孙会带着他一同上朝。所以,冉有上朝,一定是有重要的事情。而因为上朝而来晚了,这件事情可能特别重要。孔子很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因此这样问。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24/10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