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最后的荣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_马伯庸/汗青【完结】(42)

2019-03-10  作者|标签:马伯庸 汗青

  李舜臣辛苦了大半辈子,终于当上了正三品的官。但这一年已是万历十九年中,距离壬辰战争爆发,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

  纵观李舜臣的这一连串履历,尽管跌宕起伏,无比坎坷,但同时也给了他无比丰富的基层带军经验。他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对于军中——尤其是水军——都相当熟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管理理论。

  除了爱兵如子、赏罚分明之类老手段以外,李舜臣治军有一个特别鲜明的特点:稳。

  主帅可以有很多种特质,或慈祥,或严酷,或儒雅,或豪放。但对于在战场上的士兵来说,主帅最重要的品质,是镇定。只有一名镇定的主帅,才能让军心稳定,让士兵们放心地去执行各种艰苦任务。

  李舜臣的性格,是出了名的稳重。早在鹿岛屯田的时候,他与敌人弓箭对she,被一箭she中肩膀,他镇定自若地拔出飞矢,一直到战斗结束,周围的人都不知道他曾经中过一箭。

  除了“稳”以外,李舜臣的秘诀还有一个字:“前”。

  这一点李舜臣很象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军将领,在打仗的时候喜欢高喊“跟我上”,而不是“给我冲”。

  在李舜臣参与的所有战役里,他永远站在最前线。李舜臣安抚军心的手法很有趣,他一直喜欢she箭,准备了许多羽箭随身携带。每次打仗,他都把箭从容分给麾下卫士。一是表现自己从容,让部下放心;二是告诉普通士兵,主帅的位置与敌人只有一箭之隔,绝没有在背后贪生怕死,与他们并肩而战。

  所以李舜臣一生历经无数战役,面临着巨大压力,但他的麾下军队却从没慌乱过,无论面临什么样的险境,他们都能够有条不紊地去执行主帅命令,这都是拜这两个字所赐。

  在接掌全罗道水军这一年时间里,李舜臣牢记柳云龙的叮嘱,以日本正规水军为假想敌,一直忙着训练军队。

  除此以外,他还作了一件大事——技术改造。

  改造的对象,是朝鲜的一种古老战船——guī船。

  guī船的设计思路,最早来自于中国的蒙冲斗舰。蒙冲斗舰是在船上设有高约三尺的女墙,船下开擎棹孔,安放排桨,船内又建起与女墙平齐的大棚。guī船也是如此,它以板屋船为基础,一改传统船舰造型,船上方与两侧用木板平盖遮挡,把船内裹得严严实实。远远望去,好像一只乌guī壳,所以起名为guī船。

  在朝鲜,guī船最早在公元一四一三年便出现了,而且是专门为对付日本人用的。李朝太宗曾经亲身去观摩过guī船宴席,还让左代言卓慎研发guī船战法。(《装甲guī船》)

  但那个时候的guī船只是简单地用厚木板挡住船体,以防敌人弓箭袭击。现在李舜臣想要的,是一种配合舰载火pào的全新guī船。

  朝鲜水军和朝鲜陆军对火器的态度截然不同。陆军对火pào兴趣冷淡,因为朝鲜火pào发she的,主要是长片箭。这种pào弹形状类似于火箭弹,长三点六米,直径零点零七七米,在木箭的后面还贴着三片一米长左右的铁板尾翼,箭头还用铁镞包裹。

  这种长片箭在开阔地杀伤力很有限,jīng准度又不及弓箭,对朝鲜陆军来说,是有如jī肋一样的东西;但水军却不一样。当时船只多为木制,水上移动又慢,一旦被火箭钉上,极易被焚毁沉没,杀伤力巨大。因此这种火pào被装上了战船,成为标准装备之一。

  截止在壬辰战争开始前,朝鲜军战船上已经装备了天、地、玄、huáng、胜五种口径不同的火pào以及其他一些多管发she的小pào铳,甚至能仿造出山寨佛朗机。

  但是李舜臣经过研究,发现这种方式不够给力。第一,战舰上的火器数量太少;第二,战舰本身防护力和平衡性不足,经常一pào打出去,后坐力把船震得前后颠簸,轻则影响she击jīng度,重则让船身解体;第三,朝军水师战术思想也很落后,还停留在火器弓箭远攻辅助,船上步兵接舷对战。

  综合这三点考虑,李舜臣和手底下的水军将领郑运、外甥李芳等人反复研讨,最终拿出了一个新式guī船的设计方案。

  新式guī船用120毫米厚的厚木板做成拱顶,挡住船首板、船尾板、底板及肋骨,没有luǒ露在外的舷板。还在外层木板上钉着许多锐利的尖刺和六角形的甲片防护。这个设计便从根本上杜绝了敌人跳上甲板的威胁——就算跳上来,也进不去船内。

  guī船的形状为曲线,把这么厚的木板弯曲成一定角度,还要与其他部分保持密合,这在工艺上绝对是个挑战。李舜臣使用的是嵌接法,将外板分成许多短部分,彼此镶嵌,弯出弧度,再用竖板加以固定。

  不过和后世想象的不同,guī船上并没有覆盖铁板,因为要制造出覆盖整个guī船表面的铁板,成本实在太高,而且重量也极其惊人,李舜臣暂时还不想发明潜水艇。

  不用铁板还有一个理由。guī船是要在海上作战,时间一长,铁板必然会发生锈蚀,不堪再用。要知道,为了避免海水侵蚀,朝鲜木船连钉子都很少使用铁制,多采用木钉或者石灰制的黏合剂。

  guī船内部是一个空旷的大篷间,左右船舷上是两道“信访”栏,栏头架上横梁,叫做驾龙。沿着横栏设有一个接一个的木牌,叫做偃防,大约高一米二八。这里是主要的作战区域,左右各设十二个pào口,guī头上还有二个pào口,guī尾也有一个(《宣庙宝鉴卷之八》)。这样每一艘guī船,都拥有极其可怕的集中火力。要知道,在同一时期,日本最引以为豪的安宅巨舰上,也不过只装了三门pào而已。

  guī船装备的武器有天字铳筒、地字铳筒、玄字铳筒、huáng字铳筒、大胜字pào、小胜字pào、蒺藜pào、大发火筒、大碗口筒、中碗口筒, 弹丸有长片箭、铁弹丸、大将军箭、将军箭等。此外还有鸟铳、双管铳筒。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给。(《装甲guī船》)

  guī船在舰首还有一个伸出来的“guī”头,也叫龙头。这个龙头一般用于喷she硫磺气体,制造烟雾来扰乱战场。龙头里还放有一门火pào,这门火pào不是用来远程she击,而是当guī船贴近敌人战舰时,用于抵近轰击的。在接下来的海战中,这一龙头屡立奇功。

  李舜臣还重新规划了guī船的尺寸。guī船的长度约为三十五米,宽度达到了十一米,跟比起传统船舰的狭长外形,guī船看起来更胖,前后与左右两条轴线的长度比很少。这种设计比传统战船平衡性更好,无论两侧火器怎么发she,都不至于倾覆船身。

  guī船的船头也作了调整,不再是传统减少海水阻力的锐角,而是一个宽大平面。这个设计虽然减慢了guī船的行进速度,但却可以保证在小范围内迅速调头——海战之中,谁的调头速度快,谁就能掌握胜机。宽平面的船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迅速贴近敌船,方便龙头抵近she击。

  guī船的底层安放了两排共二十支船桨,每撸四人,让它保证有足够的机动能力,达到均速四节,全速七节。

  从这几个特点可以看出,李舜臣的设计思路十分明确,即:将技术兵器集中使用,qiáng调瞬间破坏力和高机动性,同时限制敌人进行接舷战和肉搏战。说白了,就是我能打你,你打不着我。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2/17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