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最后的荣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_马伯庸/汗青【完结】(102)

2019-03-10  作者|标签:马伯庸 汗青

  李如松虽然不是真想继续打,但他一看之下,还是猛地倒抽了一大口凉气。

  他们看到的,是一片黑压压的城堡。

  原来日本人以釜山为中心,从蔚山、西生浦到东莱、金海、熊川、巨济岛之间修了一连串的城堡,这些城堡首尾相连,都修在险要之处,光大城便足有十六座,小城垒无数,而且规格都按照日本城堡标准修建,十分坚固,这些城堡选址选得相当有深意。从釜山进入朝鲜内陆,一共只有三条路,一条走蔚山,一条走东莱,一条走金海,再加上沿海的熊川、巨济两处水路咽喉,构成了釜山的水陆jiāo通网。在这些枢纽要地建起城堡,等于是给釜山港修起一条外部的立体防线,退可以固守待援,进可以随时展开反攻。

  日本人把态度摆的很明白了,大邱是我们退却的底线,我们不能再退了,无论如何要保住釜山这个登陆场。只要釜山港还在,即使全军撤回日本,还有机会打回来。

  修建倭城的决策,从壬辰年的七月份就开始执行了。那时候李舜臣正活跃得不像话,日本海路几乎为之断绝,日本水军束手无策。

  秀吉深刻地感觉到了朝鲜水军的威胁,便下达了一道筑城令,在釜山港以及周围的加德岛、巨济岛、椎木岛、陆上岬角以及周边地区修筑十一座本城和七座支城,试图希望借此来钳制李舜臣对陆上的骚扰。后来这个计划被调整了一下,把釜山周围的jiāo通要道——比如西生浦、机张、东莱、蔚山——也都纳入规划之列,最后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日本在那个时期有两项技术走在东亚前列,一项是铁pào制造,还有一项就是筑城术。漫长的战国战争,促使日本走上一条军事化的筑城路线。日式城堡以天守阁、橹、门、曲轮、土垒等一系列防御设施组成,每一处细节都体现出防守最大化的心思。

  以西生浦的倭城为例。这座城堡修在了蔚山湾附近的山顶上,下面围了三道石垣围墙,墙高六米,且都是反向倾斜。外围还有壕沟。在每一道围墙后的丸城内,都有大量的she击孔,可以居高临下对围城之敌进行攻击。而敌人却无法直接接触城堡,只能按照曲里拐弯的围墙通道艰苦地前进。易守难攻。

  负责修建这些倭城的,都是各个军团抽调出来的工匠——尤其是第二军团。别看加藤清正是员勇将,他实际上对筑城也颇有一手,曾经一手设计了号称天下三大名城之一的熊本城。这一次在釜山修建倭城,加藤清正作为驻朝日军中唯一的高级工程师,花了不少心思。

  日军撤退到釜山防御体系以后,分头驻扎在各地的城堡里。加藤清正守在北线的蔚山、西生浦;小西行长驻留釜山附近的熊川;小早川隆景驻在巨济岛,其他将领按照顺序驻扎在其他倭城内。

  面对日军的严阵以待,明军停止了前进。李如松和刘綎从来没看到过这样的城堡,但他们都不是傻瓜,一眼便能估计出,明军要攻克这些城堡需要付出多少的伤亡。

  此时明军的一线兵力不过五万出头,且除了川军以外,都已经师老兵疲,尤其是辽东军团,战马损失八九成,人也被饿得皮包骨头。以这样的状态和不占优势的兵力去跟日军一个城一个城地打攻城战,无异于自杀。

  更麻烦的是,随着日军大踏步后退与明、朝联军的大踏步前进,双方的补给优劣也悄然发生了转换。明军的补给线被拉扯得更长,转运起来更加艰苦;而日军背靠大海,距离对马岛非常近,只要李舜臣不出来捣乱,侵朝军团的补给便可以源源不断地从海上运过来。

  针对日军的这种防守态势,明军决定暂缓进攻,作出了人盯人式的战略部署:吴惟忠屯兵善山凤溪县、骆尚志、王必迪、宋大斌所部进驻庆州、南原,监视蔚山的加藤清正;辽东军李宁、祖承训、葛逢夏驻屯庆尚南道的居昌,坐扼守东江上游;刘綎所部则去了星州,坐镇八莒縣。这个兵力部署,恰好坐落在日军当初三路并进的路线之上,这给日本人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我打不进去,你也别想再打出来。”

  朝鲜人这次倒表现不错,没再嚷嚷着让明军继续进攻——他们正忙着收复南部四道的土地。这四道土地被日本人蹂躏了一年多,已经惨得不成样子,无论是收拢流民还是重开耕种,都有大把工作要做。朝鲜国王李昖一声令下,整个小朝廷的官员都被分派到各地去安抚民心,不少人被累得吐血。

  金命元、权慄率领的朝鲜军主力驻在了宜宁。宜宁位于明军防御网的右翼突前部,靠近日军防线的南侧,可以威胁到马山、昌原乃至巨济、加德二岛,从陆上对李舜臣的水师起到配合作用。当初红衣大将军郭再佑曾在此大破日军,几乎让日军右路崩溃。

  柳成龙把军队摆在这里,是存了一点侥幸心理。万一宋应昌下令继续进攻,他们可以从宜宁策应明军,把日本人赶下海。

  可宋应昌在得到日军修建倭城的报告之后,便下了决心,断不会让明军给朝鲜人当pào灰。他连续发了数道咨文,严令明、朝联军与日军开战,以免破坏正在进行的和平谈判。

  于是在壬辰战争爆发一周年之际,在釜山周边这一片不大的区域内里,突然涌入了来自三个国家近二十万人,军事力量前所未有地密集。他们彼此仇视地望着对方,尽管已经偃旗息鼓,手里的武器却从没松开。

  接下来,就看沈惟敬跟日本人谈得怎么样了。

  第六章 欺骗的开始

  沈惟敬的谈判团队在四月十八日跟随日军一起退出汉城,一路来到釜山。

  在釜山,沈惟敬听到了明军开始追击的消息,而且在大邱还取得了一场胜利。沈惟敬一度陷入恐慌,生怕自己被当成一枚迷惑敌人的弃子,他连忙写了封信给李如松,警告说明军的军事动作可能会危机到和谈进程。

  不知道这封信是否真正起到了作用,总之明军很快止步于大邱一线,与日军开始了微妙的对峙。沈惟敬这才松了一口气,继续自己的和谈。

  按照约定,沈惟敬本人留在釜山,居中协调;而大明官方使节谢用梓、徐一贯则乘坐船前往日本。谢、徐二人一万个不情愿,但事到如今,后悔也来不及了,只得登上日本人的安宅大舰,战战兢兢地朝对马岛而去。与他们同船回去的,还有小西行长和三位奉行大人。

  五月十六日,谢、徐二人顺利抵达了肥前名护屋。在那里,他们受到了热烈欢迎,要知道,这可是自嘉靖年间以来第一批来自大明的官方使臣。日方极隆重之能事,各路大名轮番过来祝酒请客,把谢、徐两位天使忽悠得晕头转向。

  连续欢迎了好几天,谈判才算正式拉开帷幕。日方代表主要负责谈判的人是景辙玄苏这个老和尚,他是外jiāo老手,一直跟随第一军团在第一线奋斗,对于明、日双方战斗力以及战场态势都有深切的把握。

  谈判一开始,景辙玄苏还是老一套手法,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先指责朝鲜背信弃义,日本是迫不得已才发动的战争,又指责明军追得太紧,不讲信用。

  谢用梓、徐一贯在日本这几天呆得十分舒服,对倭国的印象也随之改观。畏惧心理一去,天朝上国的心理优势便回到两个人身上,气势大不相同。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02/17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