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欧洲_龙应台【完结】(60)

2019-03-10  作者|标签:龙应台

  你真相信一旦摆脱了贫困艰苦,对美的漠视就自然会改变吗?恐怕没那么决。

  这一年来,异乡这儿的街坊邻居明显地感觉到治安恶化的威胁,三天两头地听说左边有边谁家谁家遭窃了。我们离家度假时,总预期着回来时家中可能巳被搬空;隔壁老太太,更是惯常地在厨房台子上压张一百块钱,“这样,”她说,“小偷有点收获,就可能不会因怒而破坏家具。”不安全感到这个程度,够qiáng烈了吧?

  为什么不装铁窗呢?你说。

  对呀!我也正问着自己同样的问题:奇怪,怎么没有一个人想到去装铁窗呢?

  为了同样的不安全感,台北人不都已经决定住在铁窗里头了?

  我就是这个意思;铁窗是那样一个外观丑陋、内在意义丑陋的东西,这里的人连那个念头都不会有。或许是来自他们的影响吧,我自己,宁可出外回来发现家中面目全非,不愿意在房子上加上铁窗。我不能为了怕小偷而用丑来惩罚自己。

  只是孰轻孰重的问题罢了。美,在你心中究竟有多大的分量?

  5

  在海德堡一家小店里发现一种从没见过的香油,茉莉花油。沾上一点点,漫天漫地的茉莉花香扑鼻而来。我愣愣地立在那里,眼泪就涌了上来。莫名其妙的,不过是一点花香罢了?

  可是茉莉花,和家是联在一起的。小的时候,街头巷尾,哪家没有几株茉莉,在墙角,在夜晚,静悄悄地呼着香气?少女恋爱的时候,难免爱走最黑的巷子,因为巷子里甚至没有月光,只有和巷子一样绵长的蠢动的茉莉花香,带着致命的魅力,把人牵引到梦里去。

  从此我再也不去别家买香水,再也不买别的香水。

  不一定非天竺葵不可;我们原来有茉莉花,只是由于钻营忙碌,把花给甩了。

  6

  谈什么住宅文化——如果我们还不认识茉莉花的意义?

  大眼睛的鹿从黝黑的森林中冒出,在旷野上不知为什么的仰望星斗。我们,从黝黑的城市中冒出,也需要一个能够仰望星斗的地方,一点点脚的空间,心的空间。

  遇见阿土的那一天

  去年夏天,安安在幼稚园的草地上松手放走一个粉红色的气球,气球上系着一张小纸片,写着两行歪歪斜斜的字:

  “我叫安安,今年五岁半,住在德国克伦堡麦河街六号,收到气球请来信。”

  十二月底,一个下雪的早上,胡须上沾着雪花的邮差送来一封信,给安安的信,来自波兰。

  邻居把波兰文译成德文:

  “安安先生您好。今天我收到了您飘来的气球。我今年三十六岁,名叫可兰波斯基。有三个孩子,分别是十八岁、十六岁、十岁。波兰通货膨胀得厉害,这里什么都贵,我们什么都买不起。我也失业了,今年冬天不知怎么过。我们住在华沙一百公里外一个小村子里。收到信后请给我们一个回音。”

  安安听完翻译,失望地说,“不是小孩!”兴致索然地走了。

  邻居说,“怎么样?要给这什么斯基寄个包裹去吗?这信分明是写给大人看的!”

  我摇摇头,觉得疲倦,“不了。于事无补。”

  ※ ※ ※ ※ ※

  中午,雪变成了雨,挟着冷风,扑打在玻璃窗上,一片肃杀之气。

  有人按铃。

  门口站着个年轻人,德国人。衣裳穿得单薄,早湿透了。雨水顺着他的头发淋到眼睛里去。他打着哆嗦,嘴唇发紫地说:

  “请——请问您——你要不不要订订一份杂志?”

  我的天,是个推销员,该杀的。

  “我不要, 对不起。” 我让他站在屋檐下面,雨水在他脚边淋成一个小潭,“我家的杂志有二十来种,读不完的,但是我可以给您一杯免费的热咖啡……”

  他在发抖,青紫色的手指在胸怀里摸索,取出一张单子,哆哆嗦嗦话都说不清了:

  “明镜、明星、画报……随便订哪一种,一种就就就好”

  “我不要,我真的不要——”

  我准备关门,年轻人突然哭了出来———或许那是雨水,不是泪水,他急迫地用呜咽的声调说:“我已经走了一整个整个早上,只有两家订,我只要再一家,只要您肯帮忙。我就有救了……”

  头发里的水不断滴到他眼睛里,眼睛里又不断流出水来,简直可怜极了,他哽咽着说:“我明天就要被房东赶出去了,缴不起房租,只要您您肯订订一份,我就就——就可以回去jiāo差……”

  他停住了,就那么湿淋淋地望着我,像只从yīn沟里出来的老鼠,腿站不稳,打着哆嗦,嘴唇发紫。

  我看着他,半晌,叹口气说:

  “对不起!我实在没时间再多看一份杂志。”

  对着他湿淋淋的脸,把门关上。转过身,背靠着门,觉得自己在生气,可是不知道在对谁生气。

  ※ ※ ※ ※ ※

  下午,竟然放了晴。从窗里望出去,一片湛蓝的天空,好像一点忧愁都没有。

  出了门,才知道那蓝色的晴朗是个假相,因为雨雪初化,蓝天下的世界冷得刺骨。

  大街被打扮起来,红花绿叶配着huáng澄澄的灯,像蜂蜜般柔腻甜美的圣诞歌曲在街上dàng漾。橱窗里站着红光满面笑呵呵的圣诞老人,毛茸茸的小兔小狗小熊小猪在电的操作下很可爱地向人摇尾点头。所有的商品都变成了礼品,包装得jīng致漂亮。

  我看到一只蓝色的马桶,马桶上系着一只巨大的金色的蝴蝶结。

  我也是那珠光宝气的人群的一分子;我是出来买礼物的。

  扎着金色蝴蝶结的马桶在玻璃窗里边,玻璃窗外边,墙角下,挨坐着一个女人,怀里搂着一个三四岁大的孩子。母子拥抱,守着地上一只空罐子。

  我看看马桶,看看这个女人,继续往前走。

  没有几步,停下来。回头看看那个熟睡中的孩子。冷,冻得他两颊通红,鼓鼓的。

  我又踱了回来,站在女人前面。她裹着围巾,两眼盯着地上的罐子,里头有些零钱。

  我又拔腿走开。

  又回来。那小孩张开了眼睛。

  又走开。又回来。

  我终于来到这个女人面前,蹲下来。

  “这个孩子很冷,”我握着孩子肥短的手,“您从哪里来?”

  女人有气无力地说:“南斯拉夫。克罗埃西亚。杜若尼克。”

  杜若尼克,那个拜占庭时代的老城,被炸毁了一半的荒城。

  “您丈夫呢?您没有家人吗?”我问,感觉背后不断流过的人cháo。

  女人淡淡瞄我一眼:“死了,都死了。”

  “您来德国多久了?您住在哪里?”

  “四个月了。住在一个营帐里。”

  小孩瞪着清亮的大眼。

  “这么冷,”我说,“您要不要到我家里去吃点东西?我用车再把你们送回来。”

  女人摇摇头:“不能离开。您把饭带来这里。”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60/7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