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 作者:来自远方(三)【完结】(39)

2019-06-22  作者|标签:来自远方 重生 穿越时空 强强 天之骄子

  “由宗人府出面,便能成事?”

  谢迁蹙眉,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以宗人府的名义,涉事之人也未必会放下戒心。相反,会更加戒备。

  李东阳含笑不语,刘健代为解释道:“宗人府修玉牒以记载宗支,乃朝廷重事。依照旧历,十年续修,今年正逢当期。”

  续修玉蝶?

  李东阳笑入眼底,道:“希贤兄果然通达,东阳佩服。”

  “此言过矣。”刘健摆手,道:“无宾之提醒,吾又怎能想到。”

  “二位,”谢迁苦笑道,“先为在下解惑,可好?”

  刘健李东阳互看一眼,洒然一笑。

  “于乔当真不解?”

  “不解。”

  “罢。”

  李东阳点着奏疏,道:“自国朝开立,宗支日繁。宗人府礼部每十年续修玉牒,除查照旧日所收文案,亦召各府长史入京。”

  “所司开送名爵谥号,各府嫡庶行次,婚配生卒,岳翁之亲,俱要一一详述。缺漏不详,或相抵牾,当重考新订。”

  “定著其式,方交各府长史,移文王府长史司。”

  “安化王等贪婪无度,枉法敛财,结交匪类,罪名不小。更有擅调边军,截杀锦衣卫之嫌,除爵亦不为过。”

  “于此时,朝廷稍有风吹草动,即会如惊弓之鸟。若其狠下心来,孤注一掷,铤而走险,乱势骤起,于国于民都是祸患。”

  话至此,李东阳忽然停住,翻开手掌,五指缓缓收拢,旋即放开。

  “欲断其根,必先斩其枝。”

  “藩王信用之人,幕僚之外,多为长史司属官。”

  “以续修玉牒为名,召各府长史入京。趁机于宗人府擒拿,交厂卫审问,必得详实供词。”

  交厂卫审问?

  谢迁面露不愉,刘健直接出言反对。

  以宗人府的名义,召各王府长史入京,的确是好主意。圣祖年间传下的定例,安化王等纵有疑惑,也不会公然违背,落人口舌。

  擒拿之人,当交刑部大理寺。退一万步,也该留宗人府询问,为何交由厂卫处置?

  “此事不妥。”

  “希贤兄,遇非常事,当行非常法。”

  见两人兀自皱眉,李东阳话锋一转,道:“两位可知,天子建造豹房的本意?”

  “本意?”

  李东阳拂过长须,看向谢迁,道:“说到底,此事同于乔亦有几分关系。倭国使臣归来,天子立即下敕,其中关联,两位可曾想过?”

  刘健谢迁满脸疑惑,这有什么关联?

  他们又不是李东阳,有善谋之名,心有九窍,没事就喜欢七想八想。

  表情过于直接,李东阳差点拽断两根胡子。

  深吸气,定了定神,方将所知内情娓娓道来。包括为豹房题匾因由,均说得一清二楚。

  王守仁建议杨瓒,剿灭海匪,为内库国库捞钱,奏报天子是必然,内阁也要透出几分消息。

  接到奏疏,朱厚照琢磨半日,召李东阳东暖阁觐见。

  其后以题匾的名义,请李阁老豹房一游。

  走进豹房,目睹成排的作坊,白花花的官银,加上朱厚照的解说,李东阳终于晓得,杨瓒钦差江浙期间,都做了些什么;也彻底了解,为何天子会下令,打造几十面木牌,郑重其事送去倭国。

  说到底,两个字:银子!

  “海匪藏宝,倭国银矿,朝鲜米粮,锦衣卫俱记为簿册,交入朕手。”

  “内库所得,将取四成,充军饷灾银。”

  “户部及光禄寺库,送入多少,清点之后,上报何数,朕不明说,不代表不清楚。”

  无论是官员的表礼,还是查抄的赃银,数目为何,朱厚照一清二楚。

  送入承运库,管库太监是弘治帝的老伴,有他盯着,自不会有谁敢私藏一两。运入户部和光禄寺,则是另外一种结果。

  真金白银,成箱堆入库房,少有人不会眼热。

  贴着封条,自然没办法。但入库之前,总要一一清点。

  这一清点,就点出了问题。

  凡是过手的银箱,都要少去大半。

  从上至下,从朝廷命官到不入流的小吏,都是金银迷眼,贪心不足,肆无忌惮。少者几两,多者百千,乃至上万,贪墨之数逾半。

  金银有数,总还有几分顾忌,不能太过分。

  待估价的金银珠宝,成为重灾区。

  珍珠小斛换大斛,宝石以小箱换大箱。

  金银首饰融掉,玛瑙玉石私藏大半。古玩字画,干脆以污损的名义,不入库房,全部中饱私囊。

  李东阳挂着户部尚书的官衔,名义上不理部内之事,实质于官员贪墨,知晓得一清二楚。

  大学士的府库内,即有下属送来的古人字画。

  责其不顾朝廷,本心贪婪,实是言过其实。官场规矩如此,纵是阁老之尊,也不能轻易免俗,径自跳出规则。

  如杨瓒一般开了外挂,初入官场仍要小心翼翼。

  手握金尺,腰佩宝刃,依旧要左手刘公公,右手王主事,紧随顾同知前行,步子不敢迈得太大。

  说句不好听的,掉进天子挖的坑里,爬不出来,好歹能活命。跌进同僚设的陷阱,怕是连怎么死都不知道。

  杨瓒递送奏疏,本意是希望天子稍露口风,透出些“外围”消息。回京之后,也好向三位阁老交代,少些阻力。

  哪会想到,熊孩子太光棍,请李阁老游豹房,该说不该说,一股脑都说了出来。

  好在朱厚照聪明,找来的是李东阳。

  要是缺心眼,找来刘健,难保不会当场喷火,脑门鼓起青筋,抽出长剑,直接追杀江南。

  刘阁老身手不凡,不说战无不胜,也是打遍六部少有敌手,李阁老可以作证。

  谢迁的话,至少有谢状元在前边挡着。

  比起给杨瓒好看,修理儿子,明显更为重要。让你小子不听话,敢长歪,必须给老子长回去!

  最终,是否能如谢阁老之愿,唯有天晓得。

  李东阳游过豹房,知道内情,联想同僚所为,老脸禁不住发红。

  其后以为豹房题字为饵,瞒过多数人,暗中谋划,守株待兔,就为等刘健谢迁过府。

  一则商讨剪除藩王羽翼,以肃净朝堂;另一则,即为户部光禄寺贪墨之事。

  手伸得太长,贪得太多,吃相太难看,委实不像话。

  “天子按住,非是不计较。”

  朱厚照手中有簿册,贪了多少,一清二楚。至今引而不发,实因藩王心思难测,朝廷内部不好大动干戈。

  “如不收敛,日后必追悔莫及。”

  弘治帝宽厚仁慈,对官员贪墨也是深恶痛绝。

  朱厚照看着胡闹爱玩,实际心清目明,- xing -格类太宗皇帝,嫉恶如仇,极为刚硬。

  户部光禄寺贪墨,必不会全装进自己口袋,朝廷上下,凡是沾点关系,都能得到好处。

  中饱私囊尚且罢了。

  用朝廷的钱,为自己铺路拉关系,别说朱厚照,弘治帝知道了,都得再气死一回。

  有人给李东阳送礼,刘健和谢迁自不会落下。

  三位阁老对坐,一人神情淡然,拂过长须。两人端起茶盏,貌似镇定,实则都有几分尴尬。

  换成旁人,刘健谢迁必不会如此。面前是李东阳,想不尴尬也难。

  同为阁臣,宦海沉浮,共事多年,对彼此都很了解。

  通俗点讲,谁不知道谁啊。

  李东阳的- xing -格,一向是谋定而动,少有同人撕破脸。

  如今日这般,将私底下的事直接摊开,放到到台面上,实是破天荒头一回。

  “依宾之之意,此事该当如何?”

  “无解。”

  李东阳摇头,叹息一声。

  “雏凤清鸣,终有振翅高飞之日。你我三人,恐难追及。事已至此,不如尽己所能,为天子扫清前路。他日致仕归乡,总能得一份旧情。”

  简单几句话,无异于铜钟敲响,震得刘健谢迁耳际嗡鸣。

  “何至于此?”

  “于乔不信?”

  谢迁沉默了。

  正是因为相信,才会惊愕。

  刘东阳善谋,满朝皆知。

  能令他说出这番话,可见,事情必无太多转圜余地。

  急流勇退,方谓之知机,?

  刘建同样不语,心中作何想法,唯有自知。

  正德元年,八月丁卯,早朝之上,内阁首辅大学士刘健上奏,乞敕宗人府礼部,查找所收文案,召各王府长史入京,续修玉牒。

  “宗支繁茂,玉牒不容缺漏。今逢十年之期,当敕令续修。”

  “定式移文各王府长史司,子女请名受封,婚嫁薨故,违训惩戒,收回封赏,除官罢爵,皆应如式造册,考据详问,奏缴御前。”

  “如有错漏,当遣人过府,谨慎查补。”

  “参考旧案,禀奏新事,庶无缺漏,方可修辑。”

  刘健奏请完毕,朱厚照立刻点头。当殿下敕谕,令各王府长史司遣人入京,八月底必须启程,不得延误。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9/7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