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穿越红楼之庶子有为 作者:凤初鸣(上)【完结】(6)

2019-06-20  作者|标签:凤初鸣 穿越时空 豪门世家 四大名著


  贾环心里冷笑:“好个一点苦都吃不得的公子哥儿,只怕再过两天连学也不想上了。”
  很快,学生们都吃了饭,贾环注意到角落里一个少年吃得很慢,然后把桌上剩下的馒头和自己吃剩的半个油饼用布包裹了藏在怀里,一边藏还一边偷眼看着有没有人注意到他。
  贾环无意中瞥见,心里阵阵发酸,想必是个贫寒家的子弟,来这里读书混一顿吃,还要惦着家里的亲人没有吃的,所以裹了馒头带出去,可是他这年纪正是敏感的时候,心里不知是如何煎熬的。
  和贾宝玉一心为女孩儿着想不同,贾环对这种贫寒的学子很有同情心,再看他举止沉稳,身上是洗得发白的旧衣,小小年纪却有点与众不同的气度,很想结交他,帮他一把又怕伤了他自尊,只得凑上去没话找话东问西问。
  一问得知,这孩子名叫陆霄凤,今年十岁。
  “哦呀……”贾环吃了一惊差点被这名字咬了舌头,再听他详细介绍才知道他的大名是凤飞九霄的意思,很有气魄的名字,可知其志不小。
  这孩子跟那个什么璜大n_ain_ai的侄儿金荣差不多,也是贾氏族中不知哪一房的亲戚,没钱上学,所以来贾氏家塾附学,父亲早亡,家里只有一老母,母子相依为命,日子很艰难,全靠族人帮衬。
  这种仰人鼻息的辛酸就算他不愿意说,贾环也可以想象得到,也不再细问,只向他请教学问上的事,两人一来二去居然熟得象秦宝两个。
  午后有短暂的休息时间又开始上课,上午是检查作业个别授课,下午是大讲时间,是全班一起听讲,内容是封建社会标准教科书,也就是四书五经,对于刚入蒙的学生,这是正式学习前的熏陶,对于学过的学生来说,这算是复习一遍加深理解。
  讲完散学,至于学生听懂了没有懂了多少,老师也不管不问。
  坐在后面的金荣见贾环很疲惫的样子,好心的提醒:“累吧?不想来可以不来,反正先生不点名。”
  金荣给他讲了学堂规矩,这个学想上就上,不想来就不来,先生不管,只是旷课太多,会敲打几下,如果父母抓得紧上学堂来问,先生也会如实相告。
  这还真是放羊式管理,难怪贾宝玉上学没几天这里就上演了全武行的学堂斗殴事件。
  贾环脸蛋抽了一下,没有说话,这金荣不是啥好鸟,还是不要理他为妙。
  下了学回到家里不能直接休息,按规矩还要抱着书包进内院给家长请安,直到他们说“下去吧”,才可以回到自己屋歇口气。贾环跟着贾宝玉行事,只见宝玉一进二门,立马有伶俐丫环一叠声叫着:“宝二爷下学啦。”
  然后三门的丫环跟着递向传呼:“宝二爷下学啦。”
  一群莺莺燕燕簇拥着如献宝般把宝玉送进贾母上房,也有伶俐的丫头故意加重语气,以显示宝玉与众不同的娇贵,待进了贾母上房,一屋了珠围翠绕,太太n_ain_ai小姐们都含笑等候“凤凰”回来。贾母一连声叫着:“心肝乖乖r_ou_”,又问:“累了吧?渴了没有,饿着没有,吃了什么?学里冷不冷?快调玫瑰露来……”
  就是没问“今天学的啥,老师讲的怎么样,都听懂了吗?”
  原先贾环对宝玉的受宠还有点羡慕嫉妒恨,现在觉得好笑,养于深闺妇人之手受尽千般宠爱万般娇纵也不是什么好事,只可惜宝玉这么一个绝顶聪明的好苗子就这么让这帮女人毁了。
  贾环跟着进去请了安,除了探春问了一两句学里的事,也没人关心他,他也不想在旁边干看着,自己回到屋里用功,先生留的功课不算什么,不到半时辰全部搞定。想多学一些,可惜对古文断句还很生疏。
  赵姨娘看他学习起来很自觉主动,完全不用人在屁股后头督促,忍不住把宝贝儿子和那全家的命根子宝玉放在一起比较。
  “看我们环儿这么小就知道用功,哪像宝玉提起读书就浑身是病,偏老太太……”
  “住口。”贾环喝止她,用眼神朝屋门方向指了指,示意她隔墙有耳,又说:“宝哥哥聪明博记,自然不用象普通人那样费力用功,我资质平庸,所以才要付出更多力气用功。”
  赵姨娘撇撇嘴想说什么,贾环又压低声音悄悄对她说:“宝玉是老太太心尖上的,你说他坏话不损他分毫,自己却是绝对没有好果子吃,听我的没错。不要说我不比他强,如果将来到了我比他强的时候,只怕日子不好过了。所以,你的嘴夹紧些。”
  赵姨娘是个没主意的,听他说的有理,就点头答应了。
  贾环又说:“老爷说我该有个跟上学的小厮,姨娘心里可有什么人?”
  赵姨娘见他征求自己的意见,觉得有种被重视的感觉,还真的用心寻思了一番。说:“卫嬷嬷的儿子与你同岁,做你的伴读最好,只是卫家不是咱家家生子,只好罢了。”
  在她眼里,只有家生奴才才是最可靠的,因为他们的命运和主子紧密连在一起,再想想,也只有自己哥哥家的孩子。
  “你舅舅家的二小子赵阳比你大三岁,也差不多可以。”
  贾环自己也没有合适人选,自然是全听她的,爽快答应了:“行,就他吧,晚上别忘了给老爷说说。”
  贾政是个没主意的,听小老婆一说也同意了,王夫人更是懒得cao心庶子入学的事,自然是不想多管的。
  作者有话要说:红楼梦这个大坑历时太久,曹大在主角年龄上很混乱。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说她七十五岁,贾母说比她还大好几岁。没过多少回贾母就过八十大寿了,如果在此期间已经过了七八年或是十年,宝玉的娃都能打酱油了。
  元春入宫前养在贾母跟前,教了宝玉几千字,宝玉三岁识字,元春顶多十八岁,不能再大了,否则就成老姑娘了。也就是说元春比宝玉大十五六岁,可是元春死时43岁,宝玉该28了,居然还没成亲。
  反正红楼中年龄混乱,还算比较明确的是:
  
  宝玉比黛玉大一岁,见《红楼梦》第三回。
  
  黛玉比探春大一岁,见八七版《红楼梦》第一集。但是原著没有表示探春比黛玉小一岁,在本文按同岁算。
  探春比贾环大一岁半,这是人生理状况决定。
  黛玉由贾雨村教课时五岁,进府时六岁。然后雨村起复原职,在知县上起复,经过三年一期的京察大计,考核合格后升府尹,于是雨村在顺天府尹上胡判薛蟠打死人抢香菱一案,应该是三年后,然后宝钗入府,就是说宝钗应该在黛玉入府三年后入贾府,也可能是四年后。
  宝玉与袭人首次初试云雨情,约摸十岁,顶多十一。瀑布汗,古人都早熟……
  宝玉与凤姐遭魇逢五鬼时,是十三岁。(第25回,僧道说:“青埂峰下别来十三载矣”。)
  同年宝钗及笄十五岁。(见听曲文宝玉悟禅机一回。)
  黛玉死时十七岁,晴雯死时十六岁,宝玉出家时十九岁。贾母去世时八十三岁。
  为了剧情,本文适当调节,该死的晚几年,不该死的想法不死。
  
  第5章 上学路突降大祸
  
  长辈们计议已定,第二天,赵阳就跟着贾环上学了,再加上一个年长的仆人顾三照应着。贾环心里明白,在这个重视身份地位和血统的社会,奴才的后代仍是奴才,而他是主子,虽然与赵阳在血缘上是表兄弟,但是在身份上却有主奴之别,赵姨娘看不到这一点,一味地想拉扯娘家人反而让家里上下看不起。而他是两世为人看得很清楚,身处这种环境就要想法适应这个环境,不可标新立异,象小燕子似的傻乎乎和奴才讲平等自由,所以心里虽然打定主意以后一定要关照生母的娘家,面上却是淡淡的,对赵阳也不敢多亲近,主子的谱一点也不敢丢,生怕让人说他不尊重。
  上午的功课仍然是背书,贾代儒看了他写的四十个字,满意地点点头:“虽然笔力不足,但是写成这样也不容易。你再把三字经背二十句听听。”
  贾环流利地背出来,一直背到三十句,他不想让人发现他的心智远超他的年龄,外面的人可不象赵姨娘那样好糊弄,所以还是小心为好。
  “好,看来你的记x_ing不错。”贾代儒又布置下作业,比头一天的重了几分,写字六十个,三字经的背诵加倍。
  贾环回到座位上,陆霄凤悄悄对他说:“你不用担心背不下来明天会挨手板,先生加重作业是要看你的接受能力怎么样,这样他好根据你的进度教课,总之会慢慢加压加到即不会把人压垮又不会白费了你的学力为止。”
  贾环点头受教,到第二天交作业时,贾代儒果然又把第二天的作业往上加码一倍。
  没过两天,贾环就背下了《三字经》,接着又背《千字文》,也是很快背的滚瓜烂熟,这只是学生启蒙识字之物,并不求理解其中意义,只要求能顺利背诵。贾代儒见贾环学有余力,又继续加码,命他背《明贤集》,虽然字数多,却都是有关接人待物伦理道德方面的格言警句,如“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之类。很好背。
  古代私塾启蒙以大量背诵为主,因为小孩子这个时段记忆力最强,理解力则要靠阅历来辅助完成,现在讲解意义他们也理解不了,所以要求他们把各经典背得烂熟于心,待全部背熟了才讲解其中要义,随着学生年龄渐长,对其中微言要义的理解会愈来愈深。
  贾环也看出来先生的教学方法特点,给每个学生教的句子都不一样,有的十来句,有的只有几句。而且,同样的书,一样的背诵,有的学生背得快,有的记忆力好的能一气背到七八十句,有的背十来句还结巴,所以,先生按不同数量不同进度分别教授,这样即不限制聪明学生的进度,也照顾了平庸学生能慢慢掌握学习内容。
  这就是孔夫子所大力倡导的“因材施教”吧。
  贾环也无从评价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优是劣,只是按先生的要求背诵,他的学习能力终于引起贾代儒高度重视,在贾代儒看来,宝玉那样聪明绝顶的固然好,可是他不爱读书,自然比不上没他那么聪明却学习态度端正的贾环了,所以贾代儒对贾环的学业很是用心。
  贾环觉得自己虽然不算天才儿童,可是有前世的底子在,应该学得更多,因为有林妹妹作榜样。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6/5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