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搞义务教育 作者:炀师(三)【完结】(16)

2019-06-13  作者|标签:炀师 甜文 爽文

  “如何联手?”郭成威知道,接下来的话,就是三娘这次来的目的了,心中不免有些期待。若他们强强联手,或许真的能在京城闯出一番天地?

  三娘也不卖关子,答道:“我们纺织厂有的是好料子,奈何没有好的买家。郭家世代经商,想必在京城开个衣裳铺子应当不成问题吧?再加上天蚕丝,今年必定能在京城打出名声来。”

  一间衣裳铺子试水,就算是亏了郭家也承担得起。郭成威心中意动:“这倒是不错,只是那利润分配……”

  “扣除成本价,五五分成。”三娘毫不犹豫道。

  但郭成威却没有立即答应:“可开铺子需要上下打点,需要花的钱可比你们纺织厂的多啊。”

  闻言,三娘轻笑一声,也讨价还价道:“我们厂里养了那么多姑娘,也是需要吃饭的呀。郭家主,或许你还不知道,天蚕丝的成本价是多少吧?”

  郭成威不成想会被问这个问题,老实地摇了摇头。

  三娘伸出一根手指。

  “一千两?”

  三娘摇头。

  “一百两?”郭成威说得有些犹豫,似乎并不敢相信一匹天蚕丝的成本价这么低。

  但三娘继续摇头。郭成威呼吸一窒,声音轻到几近于无:“莫不是十两……?”

  三娘笑而不语,郭成威已经知道答案了。

  “好!五五分!”郭成威把心一横,毅然决然地上了这条贼船。扣除十两之后五五分,比他一千两买过来之后再三七分,要赚太多太多了好吗!想到自己以前损失的那些银两,心头简直在滴血!

  三娘看他壮士断腕的神情,又不由得轻笑道:“郭家主,你将来一定会为今天的决定感到高兴的。如今厂里正在给圣人研制新的布料,若是将来圣人发话,能将那新布料贩售出去的话,那价格可不比天蚕丝要低。”

  郭成威自然是信三娘这话的,毕竟陶笉然和戚博翰的关系,他还是看得很清楚的!看来以后得好好抱紧这根金大腿了!

  为了报答三娘分享的这个内部消息,郭成威也拿出了自己的十二分诚意,只花了十天,便盘下了京城的一间铺子,开始迈上新的征途了!

  而远在沂州的陶笉然,也收到了纺织厂那边传来的好消息:棉布织出来了!

  三娘第一时间,便托人寄了一大袋包裹过来。里面除了有一封信,还有两件纯棉的小衣裳,是给宝儿和贝儿的穿的。

  陶笉然摸着两件小衣裳,感觉跟前世的纯棉衣物的手感差别不大,而且柔软贴身,比绸缎还适合小孩子。陶笉然吩咐小厮将衣裳送去给两个小宝贝,这才读起三娘的信。

  得知三娘跟郭成威合作的事情,陶笉然也很是高兴。自家的产业自然是赚越多越好了。

  陶笉然给三娘写了几点营销策略,比如说设计些新款式的衣服,再找几个俊男美女当场走秀之类的。又提笔给这家铺子写了“霓裳羽衣”四个大字招牌,可以说是给三娘撑足了面子。

  后面三娘又写到棉布的纺织试验,那为数不多的棉花就只剩一点点了,不知该如何处理。陶笉然想到前世那些加了其他纤维做出了不是纯棉的布料,各有各的功能。于是又鼓励她们勇敢尝试,可以加点其他的东西进去,试试看有没有奇妙的反应。

  最后三娘又写到,今年宁安的纺织厂产的天蚕丝数量极大,足足堆了一整个仓库。怕若是全部投入到京城市场,会冲击到价格。

  陶笉然看到这,心思一转,眼前一亮!

  匈奴虽然冬季严寒,但夏季也是酷热无比啊!对天蚕丝也是有旺盛需求的!

  陶笉然连忙修书两封,一份送给三娘,一份送到宁安给大娘。让她们在京城和宁安两地,把半个仓库的天蚕丝分销掉。剩下的一半,直接给运到沂州来,他要狠宰匈奴一笔!

  有了新的奢侈品,陶笉然松了一口气,但他并不想放弃香皂。不仅是为了宰匈奴,更是因为他不想起来还好,一想起来就觉得,自己五年多没用过香皂沐浴露这些东西洗澡,浑身都痒痒!

  香皂无非就是一些东西的化学作用形成的,陶笉然决定去培养几个工匠,去学一下化学!

  工匠们从宁安带了几大车东西中,就有行知学院的全套教材,可以说是非常周到了。

  陶笉然带上化学书,就往工匠园走去。

  工匠们看到陶笉然过来,个个眼神放光,像是饿死鬼看到r_ou_一样!

  陶笉然处变不惊,一脸淡定道:“把所有人都叫出来,我有件事情要宣布。”

  见陶笉然这么严肃,工匠们一看就知道肯定是件大事情,事情越大意味着赏金越高!工匠们只花了五分钟,就集结完毕了。

  陶笉然看着废话也不多说,只问道:“有谁识字的?”

  张大钧不在,四十九人只有六个人举手。这比陶笉然预想中的要好很多,于是他朝那六个人招招手:“你们过来,这里有几本书,你们先看看,看过之后念给大家听,大家一起讨论研究学习一下。”

  由于化学这科x_ing质比较特殊,行知中学一直没开这门课,只让老师和学生们自己看书自习,所以陶笉然也找不到什么老师来教他们,就让他们自己瞎琢磨了。

  不过让工匠们学化学不是主要目的,陶笉然又道:“让你们看这个呢,是想让你们做个东西出来。就跟皂角一样是用来洗东西的。但是皂角太伤皮肤了,不适合用来洗澡。我想让你们做出那种滋润一点的清洁用品,滋润温和一些的,不仅能清洁,还能保养皮肤。这些书上可能会有答案,也可能没有。你们也可以选择不看书,自己去试验。谁最先做出符合我要求的东西,赏五十两!”

  五十两!?工匠们差点没惊叫出声。

  “大人放心,小的一定做出来!”工匠们拍着胸脯道。虽然他们这些糙人不能理解皂角哪里伤皮肤了,但是有钱都是大爷!不就是滋润么!不就是保养么!lū 起袖子就是干!

第174章

  六月一日, 琉璃阁第二次国道拍卖会落下帷幕, 陶笉然看到戚博翰送来的信件, 才知道原来第二期的国道修建,竟是要打通京城到宁安的路。而且是水陆双管齐下。

  不过由于距离太远, 这一期的工程最长的一段, 预计要花费一年才能完工。

  陶笉然对此倒是十分期待,甚至能想到将来工程完毕后,宁安定能成为瑞朝第二大经济中心!

  进入了六月春天悄然走远, 头顶的烈日一天比一天大。五十亩棉花田里的植物,万幸地没病没灾, 顺利长成了陶笉然印象中的模样,再过两个月就能收获了。

  邱勤业和李琼的画册也全部画完, 农民们在看过之后, 也提出了一些不理解的地方,修改了许多遍后,终于定下了最终的版本。

  陶笉然看着眼前这个比原本的手册还厚三倍的画册,不得不感慨两人的用心。

  “辛苦你们了,这份画册刊印的时候, 会印上你们的名字的。”陶笉然对两人道。

  “这怎么好意思?”李琼很是意外, 他们只是按照别人所书, 将文字转化成图案罢了,竟然也能署名?这虽然算不上是立著,但看陶笉然的意思,这图册应该是要广发给农民的!这也算是流芳千古了吧!

  “这是你们辛苦所得, 自然好意思。”陶笉然安抚道,“不仅要署名,这次你们做得很好,我已经写信给陛下提过你们了。等棉花成功种出来后,封赏应该不会少。”

  听到自己的名字在圣人面前露了面,李琼和邱勤业都是激动不已,但又不敢在陶笉然面前失态,只能硬生生地憋着。

  陶笉然又勉励了两人几句,一人赏了五两银子,便放行了。

  随后陶笉然又在给戚博翰写信的时候,顺带捎上了这份画册,还提及了自己想拉拢李琼和邱勤业的想法。

  这两人才学虽然不高,但也并非一无是处,最重要的是对陶笉然忠心,其他的可以慢慢发掘和培养。再加上邱裕,这趟沂州之行也算有点收获。

  还有李通判和钱长史,陶笉然接触不多,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两人很少在陶笉然面前出现过。陶笉然也懒得想那么多,既然人家没想在他面前露脸,那他也没必要舔着脸上去收小弟。

  没过几日,沂州城门口出现了一队足足有二十辆车的车队,在交了一百斤的优质大米后,进城直奔节度使府而来。

  难得一个车队进城后去的竟然不是互市街,这个车队迅速引起了沂州百姓的主意。但那车上盖着厚厚的油布,根本看不出里面装的是什么,着实令人好奇。

  陶笉然还在工地视察,听到影卫说宁安来人,立即猜到是那批天蚕丝!便立即骑上追风,飞奔回去。

  然而没想到的是,跟着车队来的竟然还有一个故人:“章大哥!”

  章文友的气质明显比以前成熟了许多,还紧跟潮流蓄了须。他看到陶笉然,规规矩矩地行了礼:“参见陶大人。”

  “哎,咱们私底下就不用这么讲究了。”陶笉然连忙将章文友扶起来,“章大哥怎么会来?”

  “原本应该跟工匠们一起来的,只是家里娘子孕中身子不适,便等她产下孩儿才过来了。”说起这事,章文远脸上也是喜气洋洋的。

  陶笉然闻言,这才知道老友竟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亲了!不由得有些羞愧:“章大哥都成亲生子了,我竟毫不知情,实在惭愧。”

  “是爹不许我们打扰到你,才没说的。”章文友倒是满不在意,又说起自家小弟,“斯远原本也想一起来的,只是爹娘年迈,我们两个不好同时离开。等你回到京城,可以一起聚一聚。”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6/7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