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横贯四方(捭阖本纪 第二部) 作者:独孤求哨(下)【完结】(63)

2019-06-12  作者|标签:独孤求哨 历史剧

  “末将遵命!”

  于是李信率军南下,将麾下十万大军暂时驻扎于新蔡。此地位于汝水与淮水合流之处,城中物资丰富,交通便利,又可从陈县调运来开工必需的胶、漆、桐油、石灰等物。士兵和工匠连日伐木造船,声势浩大。但当十来艘战舰接近完工时,蒙武那一路大军却始终没传来任何消息。数次派出的侦骑,又常常不明不白地消失得干干净净,一人一骑也不曾回来。李信焦躁不安,只觉心头无端气闷,好比拳头打进了一团乱麻里,空荡荡的没有着落。

  正在举棋不定时,后方传来惊人军报:郢陈又叛了!!!

  李信怒不可遏。郢陈的反复无常不仅是对大秦国威的蔑视,也全盘扰乱了大军的计划——如果按照蒙恬原先的主张从水陆两路同时进攻寿都,那么郢陈随时可能从后方偷袭,与国都的楚军形成夹攻之势。况且叛军收复失地后,还可主动出兵威胁鄢陵,而一旦鄢陵有失,这支大军的粮道、与秦国国内的联系均被切断,等于说成了孤军。噩耗一个接着一个,数天后,一批楚国死士潜入上蔡军营,利用从陈城调来的桐油、漆汁等物在码头大举纵火;虽然将军蒙恬及时发现并截杀了这批刺客,但方才造好的新船仍是被他们焚毁大半。李信心知这一系列的s_ao扰举措和在陈县反复挑起动乱的幕后主使必定脱不了干系,此时一味舍弃后方强攻国都,只怕更要入了楚人的圈套。反复斟酌之后,他一面派遣蒙恬去联络蒙武一军,一面引兵往西,打算彻底剿灭郢陈的叛军,哪怕屠城也在所不惜。

  回师路上,李信分外小心,但凡遇上险要的地形,必遣斥候反复探查,确定没有埋伏;士卒取的水,吃的食物,也必定亲自尝过。然而这一路竟比来时更为顺利,连从新蔡抵达的运粮部队也回报说并未遇到楚军的s_ao扰。即便如此,李信仍然很难安心:入夏以后,荆楚之地的气候愈发炎热,从关中来的秦人不适应密林沼泽地域的闷热潮s-hi,士卒多有负伤染病的,行军的速度被逐渐拖慢。如果再不取得下一个大的战果,士气难免会低落。他想起武安君当年在取得鄢郢大捷之前的困境:围城久攻不克,粮Cao短缺,气候恶劣,士气低下。武安君,是否也曾进退维谷过?是否也曾质疑过先前的战略?

  但他必须顶住——不仅仅是部下的,更是自己内心的不安和怀疑。

  “……还有多远?”

  “三舍之内。”

  老将军在他那匹雄壮的白马上挺直了腰杆。他盯着眼前这个一身白衣、轻轻立在树梢的年轻人,无数鸟儿在他的头顶上方唧唧喳喳地飞舞,有些停在他的肩膀和指尖。年轻人回答过问题后便一挥臂膀,群鸟四散,宛如训练有素的士兵。

  项燕不得不对这个少年的能耐生出几分惊叹和敬意 。这些鸟儿的目力远超他们麾下最出色的前哨探子,又绝不会引起敌人的警觉。可惜,他想,他的主人是那个毒蛇一般的男人——尽管他确有几分手腕,又对这一战贡献颇多,但一个以y-in谋暗杀为业的人,对楚国恐怕着实谈不上什么忠诚和信义。若是他手下这些能人可以为大王所用……

  那白衣少年冲着楚军诸将略一点头,与来时一般无声地消失了。项燕收回目光,将思绪集中在前方的道路上。夕阳宛如酒醉之人的脸,踉踉跄跄地坠入山峦之后。他深信,最好的机会已经来临了。

  “全军听令——噤声,出发。”

  翌日清晨,刚刚拔营的秦军将士在毫无防备之中遭遇了一场突袭。

  李信对秦军行进的前方和侧翼百般提防,却无论如何也料想不到,楚军的主力竟一直缀在他身后! 这支大军十分奇特,白日休整,夜间行军,从不挖灶生火,也严禁喧哗,有如一缕无声无息的幽魂。项燕是个老道的统帅,深明楚国的优势和劣势;他力排众议,并没有派兵救援平舆或陈郢,而是始终按兵不动,有如一只猛虎潜藏在Cao木之中,冷冷地凝视着猎物深入自己的领地。就在三日前,转机忽然出现:秦军转向了!!从此之后,项燕一军便成了他们不知晓、也甩不脱的尾巴。

  项燕命麾下将士昼伏夜行,在尽可能的安静中渐渐缩短两军的距离。谨慎如李信,也从未想过往自己的身后派遣斥候。他在北方与燕、赵、胡人交战时,相隔百里便能发现大军行进时带起的滚滚烟尘。而楚国境内高低起伏的山丘密林,却成了掩盖痕迹的绝好蔽障。待到李信惊觉这一支大军的存在,双方的距离已不到二十里。此时再背向逃亡也不过是自取其辱,他只得排开阵型、仓促迎战。

  鼓声隆隆而起,越来越近。弩箭手们齐齐洒下箭雨;在如此接近的状况下,秦弩s_h_è 程较远的优势也发挥不出,几轮对s_h_è 下来,前军很快损失惨重。在一次重整阵型、装填弩箭的空隙中,楚人忽然吹响用犀角做成的长号,发出穿云裂空之声,随后,举着长矛大戟的步兵发动了最直接的冲锋。

  r_ou_搏战残酷而惨烈。秦军虽然纪律较为严明,但毕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意外的遭遇滋生了怀疑和慌乱;反观楚军这边,项燕军中的勇士本来便是国中精锐,并且隐忍多日,蓄势待发。除此之外,他们还拥有更可怕的力量——夷陵化为焦土,鄢郢沦为臭池,怀王客死异乡……这些加诸于每一个楚国人头上的耻辱,终于可以在仇敌的血r_ou_和呻吟中宣泄出来。厮杀持续了整日整夜,无数士卒的尸体填平了丘陵地间的沟壑,素来所向披靡的秦军终于表现出退却之势。李信命他的前军与楚国人交战,后军在弩箭手的掩护下筑造营垒,想要凭此拒守。然而楚军的攻势猛烈地出乎意料,击溃秦军前锋后又一鼓作气地将新修成的营垒也攻破。至少有七名都尉在这一战中阵亡,士卒的损失更是惨重。之后楚军又从两翼进行包抄,几乎对李信军形成合围之势。多亏蒙武、蒙恬两父子及时领军来援,掩护李信突围,才避免了重蹈赵括在长平之战中的覆辙。

  两军激战时,昌平君与卫庄在战场不远处的山坡上搭建了木楼,从高处瞭望战势。当看到秦军不断后撤、楚军却步步紧逼之时,如释重负的笑意总算爬上了卫庄的嘴角。

  昌平君喃喃道:“败了,真的败了……秦人大约有近十年,没遇上这样的大败了吧。”

  “八年前,他们在宜安一战中中了李牧的计策,后来在番吾和漳水也遇到了点麻烦。但李牧一死,这些阻碍全都迎刃而解。”卫庄说着,给面前的两只杯子都斟了酒,“不过我们的楚王可不比赵迁那个废物,他御人有术,赏罚得当,更有昌平君你这样能干的兄弟辅佐,足以西面拒秦。”

  昌平君有些迟疑地拿起一只杯子,凝视着酒水的涟漪。虽然卫庄待他如座上宾已有好一阵子,他还是无法克制地偷偷打量缺了一节小指的左手。但卫庄似乎毫无察觉,反而说起了闲话。

  “此番大胜,应当能给秦国人一些教训……却不知盖聂回了咸阳之后,要如何在秦王面前交代。”

  “从新城传来的消息,秦王并没有重重责罚他,反倒将他任命为一位世子的剑术师父。”

  “哦?你的新陈,竟还能用?”

  昌平君点头道:“那是自然。虽说有不少毁坏了,但秦王总不能将居住在咸阳的楚人斩尽杀绝。宫中嫔妃便有不少楚女,另外,莫忘了那位最受他信任的廷尉大人李斯,也是楚人。”

  “哦?他该不会也是——”

  “他不是。但怀疑的种子一旦播下,早晚会生根。”昌平君将杯中物一饮而尽,“两年之前,我对秦王的忠心,怕是也不会输他。”

  当秦楚两国的将士在荆楚腹地拼死搏杀之时,咸阳宫城的后花园内已是花团锦簇、绿柳成荫:无数羽毛艳丽的珍禽在树冠中鸣唱,马驹、牛犊和梅花鹿在Cao场上悠然漫步。秦王每灭掉一个国家,便命人仿照该国王城的式样建造几座全新的宫室和庭院;据说这几日,工匠们已然开始规划楚国的章华台了。

  “先生先生,我都练了半天的平刺啦,你什么时候教我那一招百步飞剑?”

  一个衣着华丽、手握木剑的小娃娃兴冲冲地对盖聂道。作为一个五六岁的稚童,他的个头颇高,一头棕黑浓密的卷发,五官隐约有些胡人模样。

  “公子,此招并非看上去那么简单,招式和内力的配合十分微妙,需得先打好基础。”剑圣有些为难地回答。他最近方才被任命为秦王第十八子胡亥的剑术老师。听说小公子到了习武的年纪,在父王面前提出,要拜一位天下第一的剑客为师,秦王便笑着将自己的侍卫统领拨给了他。然而鬼谷的武功是不能外传的,盖聂又不可能当真收公子为徒。好在公子年纪还小,他可以先传他一些剑术的入门基础,以及呼吸吐纳之法。

  胡亥不以为然道:“有那么难吗?不就是这样——”他说着将木剑往地上一摔,却从怀里掏出一柄开了刃的精致短剑,拔出鞘后用力向长廊中走动的内侍们投掷过去,险些刺中一人的大腿。幸好盖聂纵身过去抓住了剑柄。

  盖聂将剑锋倒转,递还给他:“公子小心,如此莽撞,伤到人可不好。”

  胡亥接了剑,不以为然道:“不就是几个奴才,别说伤了腿脚,就是杀了,又有什么了不起。”

  盖聂眉心皱起,待要说什么,却有另一人身着高冠轻袍,缓步走到演武场边。“我的小公子,你已经习了整整半个时辰的剑啦,何不到这亭子里坐下歇歇,用些点心?”

  胡亥欢呼一声,将地上的木剑踢得远些,快步奔向凉亭。盖聂与来人互相点头致意——他可永远忘不了和眼前这位中车府令初识的情景,不过目下他们同朝为臣,旧事只好既往不咎。

  赵高装作初识模样,自称是世子的刑名文法师父。此人在秦王、公子面前,和他见过的那个高深莫测、y-in鸷诡谲的罗网首领大不相同。他的嗓音清亮但柔和,态度恳切,一词一句仿佛都在循循善诱。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63/7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